中日双方的“认识差异”

2009-02-25 06:32[日]加藤嘉一
同舟共进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笔者日本

[日]加藤嘉一

笔者2003年到北京大学求学,至今已5年多。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2005年反日游行、抵制日货活动,2008年毒饺子事件等给中日关系蒙上阴影,笔者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2006年安倍晋三首相闪电式访华、2007年福田康夫首相对华访问并在北大演讲,以及日本政府向四川大地震派遣海外救援队等有利于两国关系的事件发生时,笔者也在现场目睹。2008年5月3日,胡锦涛主席看望北大师生,笔者作为日本留学生代表受主席接见,并蒙赐教。笔者衷心期望能为促进与改善中日关系略尽绵薄之力。

两国间的“负面印象”

通过5年来的思考与观察,笔者对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有两点看法——

中日关系总体上朝积极方向发展。现代外交中,决定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双方相互依存的程度。目前,“多层、深入的相互依存”是两国关系的真实写照,坚持不懈地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是大势所趋。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数据,2007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只要中日两国政治家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政府高层频繁并定期对话协商,民间展开多层次交流,中日关系必然朝着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中日两国的“国民感情”是困扰中日关系的最大问题,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脆弱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举行的《2007中日共同舆论调查》显示,对中国抱有负面印象的日本老百姓占66.3%,而对日本抱有负面印象的中国老百姓占35.5%。笔者不赞同关于“台湾”或“历史”是中日间最大外交问题的说法,这关系到主权等原则问题,触及更深层的道义问题,几乎不存在在短期内由外交手段解决的可能性,两国没办法也不应当采取过于急切的态度加以处理。真正重要的,是两国国民互不信任、互不亲近的民间情感隔阂问题。这个问题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

以2008年初发生的毒饺子事件为例,可作进一步剖析。

“各说各”的困境

2008年1月30日,日本NHK电视台报道,自2007年12月底至2008年1月22日,日本共有10人在食用了中国河北省天洋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速冻水饺后,出现了中毒症状。这一事件随即成为日本媒体报道的焦点。

在笔者看来,整个毒饺子事件有着鲜明的“东亚特色”。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国家,很难像在中日之间一样,引发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的风波。这是一起投毒刑事犯罪事件,本来不应政治化,但双方某些部门和媒体不恰当的处理方法,使事件上升到了政治层面。这使双方的对话与协商遭遇巨大困难,直接导致了双方的互不信任感进一步加深。

对中方来说,某些部门在事件发生后,首先想到的是维护自身利益,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对日本有关方面来说,基于“向选民负责”的立场,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只能采取强硬态度。

两国媒体也有明显差异。中方媒体在高度敏感的政治问题上只跟随官方立场,不仅没有起到监督政府的作用,也没有为恢复中国食品形象作足够的努力。而对日本媒体来说,为迎合民众情绪而进行的“轰炸机”式的报道又带有“煽动性”色彩。

两国相关部门和媒体都只站在截然不同的立场上维护自身的利益,必然陷入“谁好谁坏,谁输谁赢”的零和博弈的困境。

仔细观察此次中日之间的“游戏”,可以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的事实:虽然双方的体制不同、立场不同、利益不同,但在应对的过程中却犯了相似的错误——

首先,在极为敏感的“民生问题”上一旦各自定论,就使今后转圜的余地大为缩小,并为案件的侦破增加了阻力。

其次,两国媒体都只对对方进行指责,而没有对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批评,更没有提出有长远眼光的要求与建议。

另外,中日双方还陷入了“认识差异”的怪圈。笔者亲身感受过两国之间“认识差异”的影响。两国民众普遍对对方抱有不信任感或偏见,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普通老百姓,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员工对工厂不满的、说假话的、绝对不妥协的、讨厌日本的国家。而中国人则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讲道理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喜欢搞阴谋的、小题大做的、没有中国产品活不了的、转移责任的、不重感情的、拒绝道歉的、讨厌中国的国家。

双方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加剧了事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如何应对“下一个”敏感议题

假设中国和日本下一次遇到既涉及民生或民族情绪,也涉及国家根本利益或尊严的问题,该怎么应对?笔者有如下看法:

首先,“体制的惯性”是相对长期的课题。体制不同是中日关系长期面临的挑战,处理任何问题,都要考虑到如何克服各自不同的体制惯性带来的困难。

其次,“认识差异”是相对中期的课题。“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历史传统、政治体制、国民性、价值观、文化因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国际关系等等都或多或少影响一国国民对自己、对他者的认识。“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但“认识差异”也是可以通过沟通交流而缩小的,当然这一过程可能比较漫长。

再次,“危机管理的不足”是相对短期的课题,是能够及时改进的。此次毒饺子事件,双方的危机管理就有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对今天的中日两国而言,合作是主流,对抗是逆流。中日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有赖于双方从政府到民间共同的积极努力。

(作者系日本公派留学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者)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笔者日本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日本元旦是新年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黄金时代》日本版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