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居秦
《易经》的阴阳哲理奠定了整个中国阴阳文化的基础。《易经》强调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运动,包括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活动也是阴阳的运动。就是说人体的生命也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1]。
阴阳在运动中保持动态平衡,同时阴阳双方在不停地消长转化着,这种消长转化,就是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这种处在阴阳消长转化当中的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阴阳平衡的核心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胜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这种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举例来说,如脏腑间的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 阴阳平衡的基本特点: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表现出来就是:生命活力强、生理功能好;心理承受力强;容颜明亮发光,具体来说就是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2]。
用阴阳平衡的观点来分析体质体型,中医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体质体型的划分,按五行特性、阴阳多寡、性格刚柔勇怯、形志苦乐、形体机能特征以及地理气候影响等方面对体质体型所作的多种分类。后世医家则着重从病理学的角度并结合临床辨证来对体质体型分类,从而形成中医病理体质观念。如明代张景岳从人体禀赋阴阳脏腑的强弱、饮食好恶、用药宜忌等,将体质体型分为阳脏人、阴脏人、平脏人3类。至清代陈修园、程艺田又予以充实,形成了脏象阴阳体质分类方法。此种方法至今仍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教材所采用。清代章虚谷以人体阴阳的盛衰强弱,将体质分为阳旺阴虚、阴阳俱盛、阴盛阳虚、阴阳两虚四种。叶天士、华岫云则根据形体特征、肌肉软硬、面形和肤色等,将体质分为阴阳两类。现代中医领域无论理论还是临床,也大都禀承明清以来的带有显著病理特点的分类。比较典型的有王琦氏的七分法,即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这些分类方法基本体现了目前中医领域对体质体型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取向,即都是按照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偏颇和气化代谢的强弱,尤其是从阴阳平衡生理和阴阳失调病理的角度来对体质体型进行认识和表述。
目前一般主张将人的体态分为阴脏人,阳脏人和阴阳平和之人3种类型[3]。若阴盛阳衰,则体形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体姿多后仰,此为阴脏人;若阴亏阳盛,则体形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体姿多前屈,此为阳脏人;若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则体型介于前两者之间。阴脏人若阳气过于不足,则津液代谢出现障碍,津液代谢化为湿邪,湿聚成痰,积于皮下,形成肥胖症。阴脏人也即体质偏寒的人,平时多喜欢温热的食品,脸色较苍白,一般不口渴,大便多稀薄,此类人群多消化系统功能比较差;阳脏人也即体质偏热的人,多消谷灼液易形成消瘦症,平时多喜欢寒凉的东西,脸色多红润,容易口干,大便多干燥,此类人群多容易烦躁;阴阳和平之人介于两者之间,平时无寒热喜恶之偏,是大多数人的体质类型。
从现代体型异常的病症来讲,一般分为肥胖症和消瘦症。按中医传统的体态分类肥胖症多属于阴脏人,而消瘦症多属于阳脏人,肥胖症的成因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肥胖与遗传、体质、代谢、年龄、饮食习惯、劳逸、情绪等因素有关。中医对肥胖症的分型大致有:痰湿蕴结型、湿热阻滞型、胃强脾亢型、肝郁气滞型、脾胃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胆湿热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两虚型、心脾两虚型。
消瘦症是指肌肉瘦削,体重轻于正常范围,甚则骨瘦如柴。属于中医学中“风消”、“脱肉”、“脱形”、“大肉消脱”、“赢瘦”等范畴。消瘦症主要原因为气血阴阳不足、脏腑虚损,久病失养、先天不足、形神相失所致。如父母身体虚弱,肾精亏虚,胎中失养,先天之精不足;或幼儿期喂养不当,成年期饮食不调,身体充养不足;或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或偏嗜辛辣,胃热炽盛,消谷善饥;或烦劳过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肤失去水谷精微的濡养;脾胃虚弱,无力腐熟运化;房劳过度,五志化火,精血日亏等均可导致身体日渐消瘦。中医一般将消瘦症分为:气血两虚型、脾胃亏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胃热炽盛型等。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辨治,我们认为无论是体型过瘦的一类,还是体型过胖的一类其本质都属于阴阳失去平衡,即阴阳失调,治疗总则均应协调阴阳,以平为期。
肥胖症的病理主要是痰湿、痰热或兼气虚。治疗总则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4]。补法常用温化水饮或健脾益气以除痰、化湿、导滞;泻法有涤痰、祛瘀、消导、利水、通腑,以祛湿浊、痰热、膏脂。消瘦症的病理主要是气虚、血虚、阳虚或阴虚。治疗总则也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法常用补益气血或滋阴养阳以达到气血充盛、脾肾阳气充足、肝肾阴液充盈、丰肌健体。
中医治疗肥胖症或消瘦症的方法很多,除可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外,还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耳穴疗法、体穴疗法以及按摩和导引等[5]。如能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运用,定能取得佳效。我们针对无论是体型过瘦,还是体型过胖进行调治,在治疗原则上无论是泻还是补,在治疗上所采用的中草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等都属于调理阴阳,最终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体态恢复到正常。从临床实践来看,无论是减肥还是增肥:①用正确理论作指导,即要调理阴阳,复归于平;②综合治疗,方法得当,不求速效;③坚持毅力,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总之,体态体型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都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而致的病理状态,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的各种证型表现都属于阴阳失调,病态的肥胖或消瘦的中草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等调整和治疗都属于调理阴阳,直至机体阴阳平衡,体质体态恢复到正常范围,。
[参考文献]
[1]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8-22.
[2]吴景东.美容中医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5):176-186.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6-17.
[4]黄霏莉,佘 靖.中医美容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298-301.
[5]甄德江.针灸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318-319.
[收稿日期]2008-10-07[修回日期]2008-11-27
编辑/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