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平 孔凡超 彭陆华
中图分类号:F30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1-0011-02
1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和畜牧兽医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1畜牧兽医队伍现状
宜都市有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有中心主任10名,其中,35岁以下1人,36~49岁5人,50~57岁4人。全市共有防疫员132名,21~30岁11人,占8.33%,31~40岁59人,占44.70%,41~50岁33人,占25.00%,51~60岁29人,占21.97%;初中及以下学历的64人,占48.48%,高中65人,占49.25%,大专3人,占2.27%;技术员职称63人,占47.8%,无技术职称的18人,占13.6%。
1.2畜牧兽医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畜牧科技示范户。全市共有畜牧科技示范户373户(人),其中男性285人,女性88人。年龄结构:16~20岁2人,21~30岁12人,31~40岁112人,41~50岁165人,51~60岁的82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261人,占69.97%,高中110人,占29.49%,大专2人,占0.54%。
(2)畜牧规模养殖户804户(人)。年龄结构:21~30岁23人,31~40岁267人,41~50岁302人,51~60岁的212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610人,占75.87%,高中193人,占24.01%,大专1人,占0.12%。
上述表明:一是防疫员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后继乏人。二是目前已出现个别村没有防疫员、村内无兽医的现象。三是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技术推广职能弱化,畜牧技术推广出现断层。尽管如此,还要担负全市畜牧生产发展任务。2008年,全市生猪出栏70.13万头,同比增长32.3%,农村人均出栏生猪2.5头,户均出栏7.8头;山羊出栏25.01万只,同比增长37%;牛出栏15 006头,同比增长11.4%;家禽出笼361.93万羽,同比增长12.6%;禽蛋产量4 204t,同比增长10%;肉类总产量61 780t,同比增长2.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51%,位居宜昌市的县市区第1位,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四是乡镇中心由于人少质弱,仅疫病防控和处置就疲于应付,加上“以钱养事”中没有安排畜牧业技术推广费用,无力无心开展畜牧技术推广。
2畜牧兽医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人员少,素质较低,结构失衡。全市畜牧兽医实用人才占涉农人口的比重仅为4.5‰。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畜牧兽医人才往往唱独角戏,后备人才匮乏,出现新老断层,难以适应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文化程度近60%都在初中以下。
(2)推荐选拔技术人才缺乏广泛性。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深层次开发还不够,特别是对畜牧兽医人才的标准、范围界定还不够准,选拔面相对较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形成开发人才资源的整体合力。
(3)管理服务缺乏具体措施。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培训、管理机制。畜牧兽医人才的培训与管理脱钩,导致人才的利用率不高,出现了人才短缺和浪费的现象局部并存的局面,影响了现有畜牧兽医人才的积极性。
(4)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免疫的密度和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报免室、报检站建设滞后,硬件框架尚未全面建立,疫情处置难。②畜牧项目建设难度加大。③养殖污染的投诉增多,成为畜牧业和谐发展的瓶颈。④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亟待扶持。
(5)经费投入不足。财政用于人才培训的经费投入有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人才培训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
3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3.1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为畜牧兽医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要构建畜牧兽医人才政策体系。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畜牧兽医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市情的发展规划,明确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具体的工作措施。
(2)要建立畜牧兽医人才有效管理机制。成立畜牧兽医人才开发领导工作机构,切实把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队伍管理之中。同时,明确畜牧兽医人才的资格条件,评定标准。要及时更新人才资源库,做好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
3.2营造有利于畜牧兽医人才队伍成长、创业的良好氛围
(1)要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畜牧兽医人才,政府部门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支持和生产物资等。
(2)要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对畜牧兽医人才重点跟踪,定向培训,扩大畜牧兽医人才在村民自治、参政议政中的影响力,增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
(3)要对畜牧兽医人才队伍中特别优秀的、又符合必备条件的,按照规定程序选聘到乡镇事业单位或推荐到村组任职。通过畜牧兽医人才带动广大群众学习农村适用技术,使党员干部成为先进技术的“二传手”,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4)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的畜牧兽医人才,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为畜牧兽医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3.3以产业带动为重点,实现畜牧产业发展与畜牧兽医人才开发培养的良性互动
(1)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从资金、技术和生产物资上给予扶持,培植一批规模养殖大户,使他们在发展畜牧集约化实践中掌握技术,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新农村科技的传播者,具有示范作用和能带动一方发展的先进者。
(2)要围绕产业基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健全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机制,使畜牧兽医人才知识不断更新、充实和深化,提高整体素质,在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更大作用。
3.4以合作社、协会为纽带,促进人才队伍的聚集和整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因势利导,推动畜牧业养殖合作社、协会的发展,组建生猪、家禽、山羊、肉牛、运输等合作社、协会,支持、组织合作社、协会会员开展技术、信息交流,使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共谋发展,从而改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分散状态,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群体优势。
3.5要整合资源,实施畜牧兽医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民素质提升教育培训工程
培训工作要充分结合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特点,突出针对性、适用性、简便性和灵活性,把提高服务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1)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增强农村劳动力脱贫致富的能力。培训与服务管理模式主要采取“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培训+小额贷款服务”、“培训+就业服务”三种方式。
(2)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灵活、多样的作用。培训的内容:瘦肉型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肉鸡、水禽品种改良;饲养及管理技术:畜禽营养及饲料工业、畜禽营养调控关键技术;重大疫病监测与控制技术:高效、特异、安全的生物防制技术;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因子对畜禽产量、品质、风味等影响的基础研究,新型通风、降温、除尘等环境质量改善技术,新型清洁生产工艺与配套设施的示范,畜禽场固体废弃物高效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示范等;加工技术:原料及初加工产品分级技术,畜产品安全卫生快速检测技术,畜产品保质保鲜技术,畜禽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3)要加强绿色证书培训。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养殖大户开展,通过普及培训和“绿证”培训活动的开展,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技术骨干的综合素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3.6加强畜牧兽医设施、设备建设,改善服务条件
要不断加强乡镇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对没有办公场所的乡镇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要尽快予以解决。每年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畜牧兽医体系硬件建设,实行硬件建设投入配额挂钩,加快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广泛筹集资金,确保重点。使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达到有人、有房、有必要的仪器设备、有推广手段、有经营实体的“五有”目标,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增强服务功能。
3.7加强畜禽疫病防控工作
首先是抓好基础免疫,严把“七关”,即①疫苗关。实行专库、专人、专管。②培训关。对村级防疫员采取经常性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③注射关。严格免疫注射操作。村干部和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进行监督。对规模养殖场,认真落实免疫“三到场”制度,即免疫时,乡镇政府包村干部、村包场干部和村防疫员同时到场,免疫结束后,由养殖场负责人和上述3人在免疫档案上签字,保证注射质量。④消毒关。免疫同时,及时做好养殖场及其环境的消毒工作。⑤督查关。建议市政府督查室对免疫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对免疫进度慢、密度低的单位通报批评,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免疫密度、质量达到要求。⑥考评关。集中免疫结束后2周,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对抗体水平达不到要求的,立即反馈给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根除隐患。⑦补免关。集中免疫结束后,对集中免疫时不符合免疫条件的和新补栏的动物随时做好补免工作,真正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其次,要加强动物报免室报检点建设,构筑防检的硬件框架。按照“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每村配备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建立一个村级动物报免室,实行由春秋集中防疫向常年防疫转变,使动物防疫免疫和疫情上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每村制作防疫公开栏,将防疫的政策和操作规程公之于众,增强养殖户对防疫员的监督,促进防疫员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