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盟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09-02-16 04:57包利军
北方经济 2009年1期
关键词:盟市经济发展

张 晶 包利军

近年来,内蒙古东部盟市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主动做好与东北地区的对接工作,积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在向北开放中取得新突破,不断扩大与俄蒙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该区域的和谐发展。进入“十一五”以来,东部盟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已逐步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十五”时期以来东部盟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2007年,内蒙古东部盟市生产总值达到2114.02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1.9%,增长18.2%。人均GDP突破万元,达到16533.36元,比上年增加4197.36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9:43.8:34.3。城乡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0年的163.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405.1亿元,年均增长35.9%;地方财政收人由49.2亿元增加到204.8亿元,年均增长22.6%。

2008年以来,东部盟市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上半年生产总值达1053.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9.0%、29.2%、25.1%和47.5%,均超过全区平均增长水平,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二)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

2007年,东部盟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7%,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7%。基本形成了农畜产品加工、能源、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有神华、大唐等多家全国500强企业入驻东部盟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到46.2%,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东部盟市是全区重要的商品粮、乳、肉、绒的产地,2007年,粮食产量达1296.52万吨,占全区的71.6%;猪牛羊肉产量达147.64万吨,占81.7%。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已达40%以上,从而带动大批农牧民参与产业化经营。

(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2007年,东部盟市公路运输线路总长度为7.50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5.01万公里,比2000年分别增长95.3%和36.5%;公路网密度由2000年的5.81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007年的11.28公里/百平方公里,近两年先后建成了赤峰至大板、塔甸至阿布海、阿布海至通辽、208高速公路、城壕至大饭铺等高速公路和通辽至鲁北、海拉尔至满洲里、桑根达来至宝昌、国道301线公路建设(陈旗境内)等一级重点公路,连接自治区东西部的公路大通道建成通车。东西铁路大通道建设全面启动,赤峰至大板至白音华和海拉尔至满洲里增建二线铁路已建成投产,伊敏至伊尔施等铁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呼伦贝尔、兴安电网与蒙西电网实现联网,东西电力大通道基本形成。水资源供给能力得到加强,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石门水电站等重点水利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8.53万公顷,占东部盟市现有耕地面积的37.2%。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2007年,东部盟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0.6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8.1%。特别是东部盟市依托口岸资源优势,对俄蒙贸易增长较快。2007年,东部盟市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7884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4.5倍,年均增长27.7%。东部盟市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32.82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69亿美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2.8倍和3.0倍。今年上半年东部盟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0.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其中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分别完成11.78亿美元和4.36亿美元。

(五)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城乡居民生活

东部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4640元增加到2007年的10010元,年均增长1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02元增加到37.99元,年均增长10.4%。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牧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2006年除锡林郭勒盟比2000年略有增长,其余盟市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城镇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东部各盟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比2000年均增加了10平方米。而用于教育、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及住房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迅速。高等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和普通中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分别由2000年的1.44万人和84.9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6.12万人和91.25万人。2007年,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数达到26.92张。

“十五”时期以来,尽管东部盟市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还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发展对投资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任务比较艰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二是消费需求增长较为缓慢,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城镇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三是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四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二、东部盟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把改革的精神、开放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消除与发达地区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差距。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优化社会服务环境,加快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快森工、农垦、煤炭等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在大企业集团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理顺中央企业与地方的关系,打破林区条块分割,积极争取实现资源的属地化管理。以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产业技术跨越。

(二)强化借势、借力发展举措,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着力在对外开放上实现突破,抓住国际国内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一步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提高经济外向度。把握国家对振兴东北实施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东北三省制定出台的配套政策和发展规划,做好与东北三省在产业、规

划、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对接,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融入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格局中,实现借力发展。实施产业集聚战略,按照分类指导、产业集中、要素聚集的原则,围绕产业特色、区域优势,在交通便捷、人口集中、资源丰富的地区,规划和建设好一批工业园区,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优势特色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和基地经济规模。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本重组,大范围配置资本,推动重大项目的建设,加快东部盟市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建设,要依托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开发区,以煤、电、化一体化为重点发展方向,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煤电及重化工在东北经济区资源产业加工上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东部盟市农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有重点地培育出一批知名的绿色品牌。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区域内旅游业的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三)扩大居民消费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要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收入增长预期、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同时,不断拓宽消费领域,扩大居民在住房、交通、通信、文化、教育方面的有效需求,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东部盟市服务业的发展,要突出抓好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以通辽、赤峰、满洲里、二连浩特为中心,海拉尔、乌兰浩特、锡林浩特、霍林郭勒为节点,围绕该区域能源重化工等产业基地和口岸建设,重点发展煤炭、农畜产品、建材、木材、化工、商贸等专业物流。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联通黑、吉、辽等周边省区、京津唐城市圈及俄蒙等国家的物流网络,形成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重要的物流产业基地。旅游业要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以精品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目的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逐步将东部盟市地区建设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处理好加强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真正做到政府营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市场调节企业、群众创造财富;处理好开放引进与培育当地企业的关系,培育起一大批本土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中小企业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把发展中小企业同培育产业集群结合起来,促进大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把发展中小企业同扩大就业结合起来,持续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五)积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充分利用对俄蒙口岸的比较优势,坚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加强协调,促进中俄互市贸易区双向开通,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满洲里、二连浩特与俄蒙联合建立互市贸易区。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建立出口和进口资源加工区建设,重点建设满洲里石油和木材加工区、二连浩特浩特矿产品和木材加工区,以及室韦、黑山头、珠恩嘎达布其有色金属加工区和煤化工园区。扩大境外投资。通过项目投资和并购等方式,鼓励、引导、推介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到俄、蒙参与能源、矿产、纺织、化工、电子、服务业等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建立境外加工基地,带动设备、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特别是加强与东北三省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相应的政策优势,创造更为有利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东部盟市投资,从而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继续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促进生态状况整体遏制和重点治理区域的全面好转。继续以水利、交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高度重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企业、城镇层面以及与东北三省跨界区域内循环经济发展。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要求,减少废弃物排放。充分发挥好列入自治区首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企业)科尔沁园区的示范作用,带动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提高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后续保障支撑能力。

(七)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森工、农垦、煤炭等老国有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企业要继续加快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另一方面自治区要在社保、农网改造、税收、林区垦区矿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适当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同时鼓励扶持这部分人从事第三产业。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应该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提高农牧民在非农产业中的工资性收入,使之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积极引导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规模,大力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取消各种限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积极引导居民扩大服务性消费。三是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民有序转移。东部盟市作为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还应该在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盟市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内蒙古沿黄六盟市竞争力综合评价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