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

2009-02-16 08:27荞小麦
37°女人 2009年1期
关键词:竹楼濮存昕小妮

荞小麦

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情牵怒江》节目,讲述了云南傈僳族的孩子们,每天不仅背着书包,还有6斤多重的滑轮,溜过一条悬在半空的钢索,越过200米宽的湍急的怒江去上学的故事。惊险的场面让人感到紧张、害怕,无不为孩子们而揪心。

2008年的一天,带着安慰、鼓励孩子们的想法,电影演员濮存昕和几个教育专家飞往怒江,特意设计了一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游戏,希望增强孩子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勇气和信心。

濮存昕年轻时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上世纪60年代末,他被下放到冰天雪地的黑龙江,因为没有帐篷,只能在卡车上露宿,脸被冻住了,眼睛肿得睁不开,但他一待就是8年,学会了放马、搓麻绳等许多农活。濮存昕想现身说法,让孩子们在苦难中坚强勇敢、活泼快乐起来。

第三天上午,濮存昕来到美丽如画的怒江边。在一条溜索边,见到了他一直挂念的“女主角”——李小妮。由于小妮家住在对岸的山上,濮存昕决定从溜索上滑过去看看。可面对脚下奔腾的怒江,他不由得心惊胆战。踌躇间,在一个傈僳同胞的带领下,濮存昕鼓起勇气滑到了对岸。

李小妮是石月亮乡拉马底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长得黑黑的,腼腆少话。她每天早上7点吃了早饭(蒸土豆),带上4岁的堂弟,滑过溜索到学校上学。下午3点半放学后,帮妈妈做完家务,然后才有时间看书、学习。

山坡上一座低矮简陋的竹楼就是小妮的家,因为没有窗户,妮妮的“房间”很黑很暗,狭小的空间仅能摆下一张窄窄的竹床。妮妮只能借着竹楼门投进来的光亮,在家里惟一的桌子上做功课。如果天气阴暗,就得到院子里“借光”。这里依山面江耕地稀少,经济条件不好,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

小妮的字写得很工整,作业本上的功课没有低于90分的。有一次,由于家务太多,没完成作业。第二天,老师听写9个生词,她只写对了5个,被不知情的老师批评了几句。课间休息,小妮没有出去和同学玩儿,直到把没写出来的词补上为止。老师说:“小妮很懂事、很努力。她的愿望是走出大山,考上大学。”李小妮的要强和自尊,让濮存昕对这个腼腆的小姑娘有了更多好感,心里对她充满了赞许,甚至敬佩。

从小妮家出来,濮存昕坐上她“驾驶”的滑轮,来到对岸的学校。一进校门,校舍的简陋和破败,让他再次为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感到心痛。但濮存昕很快被一帮打篮球的孩子们的欢笑声吸引了——在一个锈迹斑斑、歪歪斜斜、没有球网的篮球架下,孩子们兴奋地跑着、跳着、笑着,像快活的鱼儿嬉戏在水里,又恍若快乐的小鸟,在天空下自由飞舞。他们的神情、他们的笑靥、他们的快乐,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灿烂明媚,充满朝气。

濮存昕好像突然懂得了什么,他动情地说:“一开始,我们所有人都觉得,孩子们生活在那样的环境,真是太艰苦、太可怜、太不幸了……但从小妮和这帮孩子身上,我发现,他们的性情和大山一样淳朴、纯真、善良、热忱。完全不是想象中一副锁着眉头,等待救助的样子。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他们有他们的快乐。”

濮存昕深受震撼的同时,也觉得惭愧。原本带着一颗悲悯的心,打算来抚慰、鼓励孩子们的他,现在,反而是孩子们给了他许多人生感悟。这样看来,他自己能做的,就是把带来的游戏教给他们,给他们原本艰苦但是充满快乐的生活,增添一些新的内容。

(小勇摘自易友社区)

猜你喜欢
竹楼濮存昕小妮
绿色的竹楼
您未痊愈,我不敢老:濮存昕陪母重走人生路
地域性文化景观设计
小妮和妈妈的世界
把我的嫁妆先给我
哥哥濮存昕
濮存昕每天学狗爬健身
你的手握过我的脚
有一种爱
好男人濮存昕,为了爱没事儿偷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