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藏族儿童汉语思维表达能力

2009-02-13 05:31鲍俊辉
甘肃教育 2009年1期

张 平 鲍俊辉

〔关键词〕 城镇小学;藏族儿童;语言思维;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A)—0020—02

藏族地区城镇小学语文教学目前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一是以藏语授课为主的小学模式(藏族小学),即把藏语文、汉语文分别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全部使用藏文版教材,用藏语授课。二是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小学模式(普通小学),即把汉语文、藏语文分别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全部使用汉文版教材,用汉语授课。或者,语文课仅开设汉语文,不开设藏语文,其他所有课程均使用汉文版教材,藏语作为辅助教学语言。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那就是如何提高藏族儿童的汉语思维表达能力。

一、城镇小学藏族儿童学习汉语的现状及其根源

地处藏族地区的城镇小学,学生来源较为复杂,有五分之一以上是藏族儿童。藏族学生在学校和藏族以外的民族学生、汉族学生交流时使用汉语,和藏族学生交流使用藏语;在父母都是藏族的家庭使用藏语,在由两个民族组成的家庭使用汉语;在社会交往中,不同的语言社交圈使用不同的语言。在这种语境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在非藏族学校普遍采用汉语授课的前提下,致使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处于母语和汉语相互影响、互相干扰的混浊状态如何提高,约60%的学生的汉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就成了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提高藏族儿童汉语思维与表达能力的教学原则

儿童思维能力的训练表现为语言思维训练和数学思维训练两个关键步骤。汉语言思维和汉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藏族儿童而言已属第二语言的范畴,因此,在汉语言教学中,要融入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使藏族儿童学习汉语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在与藏语的比较中进行教学。藏族和其他有自己语言的少数民族一样,使用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藏族儿童学习汉语,一般要先把汉语译成本民族语,然后把本民族语言文字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到语言运用区进行思维,最后又将思维结果译成汉语,通过语言运动神经传给发音器官,诉诸于口。如果直接用汉语交流,对他们来说就有不少困难。由此可见,制约藏族儿童汉语思维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母语及其文化的影响。城镇藏族儿童在学习运用汉语言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在较长的时间内使用藏汉相加的语言进行交际,一方面常常会用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使用第二语言。为此,教授藏族儿童学习汉语言时就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的母语进行比较、对照,同时更多地关注所学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细致的教学情境。在藏区城镇小学语文教学中,举凡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化方面的教育、思维能力的养成、审美情趣的开发等,汉语言承担着相当重的任务。由于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与所学习的语言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因此,只教给他们孤立的字、词或句子,而不告诉他们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境下使用,那么他们所学的东西就是死的东西,而不能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使藏族儿童能够真正地学好汉语言,学了能有实际用处,就必须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告诉他这样的语言材料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不能使用。例如,嫂子、扫帚、臊子这些词应讲清:哥哥的妻子叫嫂子,扫院子的工具叫扫帚,吃面的佐料叫臊子……这样,当他们遇到相同的情境时,自然会将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母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大部分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他们所处的语言环境当中,从小耳濡目染,到了正规的学习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听和说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在接受正规的语言训练之前,他们已经靠自然习得学会了相当多的东西。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则不同,他们大多数身处所学语言以外的其他语言环境中,不能靠自然习得,而必须通过相应的语言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在接受正式的这种语言教育之前,所学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是零起点,即便不是真正意义的零起点,比如他们可能听别人使用过这种语言,他们可能会说一些字母或词语等,但都不能算是他们已经能够使用这种语言。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的语言实际水平是衡量教学内容是否准确、教学方式是否得当的标尺。

三、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藏族儿童汉语言思维表达能力

藏族儿童的汉语言思维表达能力涉及到语言学习的多个层面,包括对汉语的亲和度、理解和感悟能力、对汉语的书面应用等等方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创新,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

(一)通过说话训练增进对汉语的亲和度

开展各类听说训练,培养增进藏族儿童对汉语的亲和度,进而提高汉语的思维能力。根据城镇藏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鼓励城镇藏族儿童敢说多说。“画说写”是一项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它比一般的看图说话对藏族儿童更有吸引力。其主要步骤是:第一,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二,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大家听。在讲这个过程中,要求有主题内容,但没有体裁的限制。这样可以消除城镇藏族儿童的心理障碍。还可以设置悬念语境,激励藏族儿童多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教材加工成说话的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加工后的说话材料要注意城镇藏族儿童的智力因素,选中刺激城镇藏族儿童非说不可的兴奋点。

(二)通过阅读提高对汉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为了解决学生语言思维中存在的“半藏半汉语”现象,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汉语阅读量,多读一些简易读物。

l. 加强汉语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语言能力中最基本的一项,它是要求藏族儿童在掌握了一定必备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加强语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藏族儿童的语言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是有层次可分的,一是帮藏族儿童打好扎实的语言功底。具体而言,就是从字、词、句、段上下功夫,对不常见的字要标示正确读音,组词释义以加深理解;对词,重要的是准确地解释词义,特别是近义词、反义词及褒贬义词的辨析,并把这些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体会;对句,需掌握语句结构,积累语句,最后多写一些句子;对段,要实现从理解语段到掌握语段的飞跃,从积累语句到写好语段的升华。二是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多读一些课外读物。针对藏族儿童的心理特征,课外读物最好定位在儿童文学上,如《唐东杰布的故事》《青稞种子的来历》等,都是值得一读的作品。多读,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2. 加强汉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语言不仅仅是各种思想内容的载体,还蕴涵着一种结构美和意境美。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藏族儿童对语言美的感受和领悟能力。如讲述“就是这千千万万朵小黄花,默默地开放,默默地凋谢,默默地献出千千万万颗花生”这一排比句时,就必须使学生明白排比句的功用:它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从而体现语言的结构美。

(三)通过写作训练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由于藏族儿童不自觉地用母语的思维模式组织第二语言,致使作文与口语中病语、倒装句连篇等现象在低年级阶段屡见不鲜。所以教师要抓住关键,结合语言实践,在比较中进行指导。如,引导城镇藏族儿童用多种方法练习写作,方式可包括记日记、摘抄名句、剪贴报刊、办手抄报等。为了提高他们的练笔兴趣,日记的形式可以有“观察日记”、“绘画日记”、“童话创作”等。同时,还可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专题手抄报比赛”等活动。

写作中要特别注意激发藏族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在作文批阅中,多发现闪光点,写些激励性的眉批、尾批。在讲评中,可采用“作品传观”、“优秀作文欣赏”等方法激励藏族儿童进步,还可采用将好作文推荐到学校广播室的“优秀作品欣赏”栏目,以及向少儿报刊推荐藏族儿童作品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