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威风
吃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据说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国王,经常在宫廷举办各种各样的宴会来招待王公大臣。电影界才女索菲亚·科波拉的野心之作《绝代艳后》里,用极度奢华的笔调,讲述了亡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穷奢极欲的生活。但是,据说这部片子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的时候,遭到了影评人和观众的一片嘘声。
当然,我理解法国人也许和中国人一样,对自己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空洞粗放的理解方式;在心理上会有天然的抵触。就好像西方人都说电影《末代皇帝》是经典,但是在中国人看来,总觉得像是抹了奶油的饺子,吃起来觉得不是个味道。
对于法国宫廷文化,我没有深刻的理解,但是看到《绝代艳后》里以蒙太奇手法,为表现玛丽奢侈生活而出现的一份一份色彩鲜艳的甜点蛋糕时,还是心中疑惑:绝代艳后在口腹之欲上,难道就这一点儿追求不成?
当然不是。根据Raymond Oliver所著的《法国餐桌史》的记载,路易十四的菜单绝不仅仅是甜点这么简单。路易十四那一天10点钟的午餐是这样的——汤:三只老腌鸡、三只鹧鸪煮甘蓝菜汤,六只鸽子的奶油濃汤,鸡冠肉派汤。前菜:腌鸡和鹧鸪。间菜:十六公斤小牛肉和配菜,十二只包馅饼鸽子。小间菜:六只炖鸡,两只鹧鸪绞肉,三只拌酱小鹧鸪,六个炭烤派,两只烘烤小火鸡,两只包松露雏鸡。
主餐包括烤肉和四个果馅饼,其中烤肉的内容有两只浸油腌鸡,九只雏鸡,九只鸽子,两只幼鸽,六只鹧鸪。餐后甜点:两桶水果,两种干果酱,四种糖煮水果和果酱……
路易十四虽是太阳王,却也吃不下这么多的食物,但为了能尽量多吃一点,他用鹅毛搔喉,把食物吐出来,然后继续吃。吃完这顿惊人的10点午餐之后,他的厨师证明,一点也没有影响他6点钟晚餐的胃口。
不是路易十四有自虐倾向,而是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能成为大胃王就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顿饭都能吃饱,而且吃得非常饱。
这种饮食思潮,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难认同的。因为早在春秋时期,每天以严肃恭敬的表情而生活着的大圣人孔子,就已经开始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多地会认同吃什么比吃多少更能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地位。
发展到后来,自然就是用鲍参翅肚了。有传言,李嘉诚每天早上起床要吃一只两头鲍来醒胃。还听说,为什么肥肥女儿的体型与母亲如此相似,是因为这个姑娘从小就过着来碗鱼翅漱口的生活……
对于在职场中打滚的普通人来说,鲍鱼醒胃、鱼翅漱口那是奋斗目标,而更实际的追求首先是,生活不再是一顿饭接着一顿饭,而是一个饭局接着一个饭局。因为和吃多少、吃什么比起来,与什么人一起吃,显然更能体现现代人的社会地位。
(陶莹摘自《时文博览》2009年第6期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