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三坑和合起舞过大年

2009-02-10 08:35吴若峰
旅游 2009年2期
关键词:南丰乡民小鬼

吴若峰

江西南丰县军峰山下有一片丘陵连绵的山地,这里的土壤和气候孕育出一种享誉全国的柑桔,几百年前就被皇家奉为新年必备的果品,由于山麓叠连道路崎岖,这里自然就成了先民躲避战乱迁徙安居之地。数百年的风云变换,人口交替更迭,有两样东西却流传至今,那就是“南丰蜜橘”和“南丰乡傩”。

古风犹存的起傩

使用当今最先进的遥感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距县城40千米远的丘岭里有三个大凹地,当地人称之为“三坑”,坐落在这里的村庄自然而然就有了顺应的名字“三坑村”。三坑村的行政管辖属白舍镇。

正月十三,我们由镇上出发,一路颠簸,终于在中午赶到村口。一幢幢新房矗立在路边,成片的橘林簇拥着民居,即使是冬季,这里依然是墨绿般的海洋。深处僻壤中的三坑村并不属于穷乡,从家家户户喜洋洋的年节氛围即可以看出日子犹如年年丰产的蜜桔,金灿灿,甜蜜蜜的。百姓勤劳致富的喜悦自然要在大年里宣泄出来,又是开春,依照祖先留下的规矩行傩祈福,游灯看戏,红红火火地过大年。

三坑村的傩神有四位,王姓拥有和仙、合仙二位神童,聂姓拥有判官、小鬼二位驱邪神灵。以早,这些圣神以傩面具为相,分别恭放在家族祠堂,后来祠堂倒塌,“神”只好每年和各姓首士同居。有趣的是,这倒使得“大仙、鬼神”躲过了清扫运动,风平浪静后的年代傩神住进了佛家的观音殿。躲过此难还有后劫,上世纪90年代,南丰地区“盗神贼(偷傩面具者)”猖獗,许多村庄的傩面具均被洗劫,三坑村也没能幸免。此后重新花钱请来的神仙再也不能和观音娘娘住在一起,只有到了请神日的前夕,由当年执首从家中将面具先送回观音殿,再从殿内请出将圣相(当地对傩神的称呼)放在值首家的神龛上,我们进村时即看到村民拎着供品和香烛前来敬拜。

从上堡村穿过即进入三坑村,老远就看到许多村民拥在新修好的礼堂门口,铺道路、贴对联、挂横幅。如今的礼堂显然承袭了宗族祠堂的身份,起着凝聚村民的重任,值年首士的一切号令均由此而发。伴着行傩仪式,有三样活动必不可少举旗请神、游灯迎神、上演社戏、村民们称之为“举神旗、出神灯、演神戏。”别小看了村中这个舞台,能来这里演出的必定是南丰或临近县城好的乡村戏班,戏班能唱整出大戏,且可不同样儿地演上几场。正月的十四、十五、十六、连续三天神和人欢聚一堂。古风犹存的傩祭现今已是娱人多于娱神,说白了就是乡民借着传统风俗举行每年一度的聚族联欢,间而夹杂着请神祈福的求愿心理。这种在许多地区消失的风俗让远道而来的城里人津津乐道,但乡民们依然是有板有眼,按部就班地把活动延续至今日。

谐欢喜的行傩

正月十四,家家户户备好了香烛、点心、爆竹,等待着和合二仙的来临。和仙、合仙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喜神,南丰地区的乡傩队有许多都有和合舞。在三坑,小神童是这里的主神,尤其是在过年时节,和合的地位至高无上。乡民们笃信两位神仙小童可以为他们新年带来福分,更相信按他们那样勤劳奋斗,适时顺应、诚信买卖,生活一定会和谐合安。如若问及乡民二位仙童的来由,许多乡民都会这样告诉你:遥远的年代纪年没有闰月,季节出现颠倒,六月里天寒地冻,十二月却是骄阳似火,田地受害颗粒无收。和合兄弟教百姓反季节做生意度难关,并率先垂范,六月卖炭,十二月卖扇,勤劳诚信为民解忧,结果年终仔细盘算挣了许多银两,两人欢欢喜喜地回家过年。有关和合二仙的故事在国内有许多版本传说,三坑人表述的这个版本既朴实且又世俗化,我猜测这应该来源于明代小说《三宝下西洋》故事中的和合仙童。既然是仙童,又是喜神,其性格刻画必显现聪慧稚气,喜形于色,按乡人理解定格在面具上——浑圆白脸颊带酒窝,垂耳落腮笑眼眉开,和仙黑发后梳,合仙两髻上翘,看上去十分逗人。神话故事的民间流传虽有变异,但世世代代在这偏僻山窝里生活的百姓却年复一年地信奉着小神童,学着他们那样勤勤恳恳地劳作,日子的确富于周边乡里。

单独由王氏家族敬和合祈福似乎显得单调,于是同王氏家族生活在一起的聂姓人家集合其他杂姓组织起跳判神,每当和台二仙逐户送福时,总有判官和小鬼先逐户驱邪。按常规,驱邪逐疫不免带有巫术成分,看上去神神秘秘甚至有些阴深恐怖。但三坑不然,跳判神选择了《判官醉酒》谐谑故事,两演员诙谐的表演总惹得乡民笑逐颜开。我起初不懂,随着队伍看了几家越发感觉有趣;判官和小鬼是上下级,判官的职责是审判恶鬼,小鬼听从指挥协助其捉拿恶鬼,工作之余小鬼想拿判官的斩妖剑玩耍,用酒讨好判官使其大醉,得到宝剑玩耍的小鬼还乘判官昏睡之际用剑割下他的胡须,身醉但神智清醒的判官恼火万分,决定严厉惩罚这个下属,小鬼感觉闯了祸就百般求饶,最终得到判官的宽恕,和好如初,携手合力为民除害。乡民称此舞叫《三戏判官》,故事隐喻世间无论何种关系,只要以诚相待,互敬互助,齐心协力,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几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正是遵循这条准则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

咚哐咚哐的鼓钹声在村中街巷内曼延,打值年首士挑灯请神开始,不绝于耳的爆竹声就将山村的新年祈福逐渐推向高潮。由两名儿童扮演的和合二仙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男女老少的虔诚敬拜,人们似乎把新年对幸福生活的祈望全部寄托在和合二仙身上,此时扮演傩神的孩童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也不会受到长辈们严厉的管教。戴上面具,他们就是人与神之间通灵的代言者。逐户行傩至饭时,我在乡民款待傩队的餐桌上看到四位小演员(每两位轮换跳)坐在最上席,这似乎与上席等级的长者地位不相称,孩童们并不明白此时自己的地位如何,不时地嬉戏打闹,傩祭祈福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一般。村民们并不介意孩子的戏闹,反正敬仰的和仙、台仙本来就是小神童。一位名叫王志军的小朋友跟我说,他和王勤奇搭档已经跳了三年,2007年在南丰县城表演时还上了中央电视台。能有机会上国家级电视节目这可是乡村儿童一生中难得的机遇,甚至也是三坑村王氏家族的荣耀。

在三坑,傩祭年年有,傩舞年年跳,村民观傩的兴头从来没有减淡,每到一户,门里门外围满了人,孩子们更是兴奋中带着胆怯,装模作样地挪着脚步满地跳腾不停,有些孩子甚至是跟着傩队户户必到,舞舞必看。

热烈融洽的欢傩

正月十五日下午3时许,随着三声铳炮的炸响村庄开始躁动起来,孩童们举着各色三角旗向村口汇集,村民们涌出家门尾随着旗队游走在山路上,桔林间。我早早地爬上了一处尚未建成的小洋楼顶端,看着举旗队伍簇拥着和合和判神前往乡村所有的庙宇。请神下界和村民同台看戏,这是三坑村傩祭族规中隆重的礼节,浩浩荡荡的队伍足足花了近两个小时才将村中所有庙宇走完,那份虔诚劲儿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乡风民俗得以

流传的根基。事实上,这是百姓向往美好生活最基本,最朴实的心态。

初春的夜晚依然会早早地来临,村中的礼堂已是灯火通明,站在山岗看着村庄里闪烁的灯火,远处的山峦渐渐地隐没在暗紫色的天幕中。喧闹了一整天的山村此时得到了片刻的安宁,而家家户户的晚餐却显得匆匆忙忙。去礼堂看戏这是所有三坑人企盼了一年的时机,谁又愿意落下!最高兴的还是唧唧喳喳的儿童,他们等待的却是每年一度的举灯礼。

举灯礼是每年十五和十六晚间举行,按族规轮流起灯,今年王姓明年就是聂姓,延续了几百年的古傩规从无变更。这多多少少让我感觉到,生活在这山窝窝里的多姓家族村落是个和谐相处的小社会,也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三坑村独具特色的乡傩风情。十五,十六从晚间的舞台演傩开始,游灯,演戏,神和人通宵达旦,欢乐无比。

大约7点,和合二仙的面相被请到了台前,四个身着红衣红裤的小演员格外引人注目,当开台炮炸响,红孩儿逐次走到圣相前躬身敬酒,台下喧闹之声戛然而止,那景象犹如宗族祠堂内的祭礼礼毕。面相被戴在了孩子的头上,人和神之间再次得以转换,和白天不同的是,这次转换更具有了“真实”意义。

南丰的“和合舞”有许多种,最有亲和力的要数三坑村,因为和合的扮演者均为10岁左右的孩童,虽然戴上面具转换了身份,但那稚嫩活泼的舞姿的确让人觉得可爱。和仙腹前装肚袋,右手拿毛笔,左手握竹简,象征读书做官;合仙右手持帕,左手拿算盘,暗合勤俭治家,相同的情节、动作在整套和合舞中反复6次,寓意六六大顺,家人和睦。还有乡人更直接地告诉我,兄弟俩勤劳诚信做买卖,挣来的钱装满了胸袋,和仙负责记账,合仙负责算账,俩人和和睦睦,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

接着和合舞之后的便是跳判神,舞台上的判官和小鬼似乎没有了驱邪逐疫的职责,更多的是娱人,那小鬼不仅把上司惹得火冒三丈,也逗得台下百姓笑逐颜开。我见过许多留存于世的古傩祭,像这种“神”与人其乐融融的场面却不多见,即使在乡傩盛行的南丰地区也是少之又少。就在乡民们欢乐的同时,近200盏方形灯笼汇集到村前的庙宇旁。依族规,值年首士家的灯为双层灯(称头灯),其余各户则是单层灯一盏。当傩舞结束铳炮炸响,三坑村的街巷便游动出了长长的火龙,穿过橘林蜿蜒着向茅坪村进发,举灯迎神的队伍要到那里请诸神和茅坪村民一块来看戏,元宵之夜,三坑的村民们就是在这热烈和谐的氛围中迎来了新的一年。

《旅游》资讯:

交通:火车直达南昌市,由南昌火车站广场转乘去往南丰县的班车,每小时一班,到达南丰县后再转车去白舍镇的三坑村,每天只有两班车进入,

住宿:三坑村不能住宿,建议住在白舍镇或住在南丰县城,可以租车去三坑,这样便于夜晚返回。

提示:去三坑时最好自带食品,因为那里不是旅游开发地区,没有餐饮服务,百姓家一般不习惯给外来陌生人做饭,但会招呼你吃自家产的南丰蜜桔。

猜你喜欢
南丰乡民小鬼
南丰非遗傩面具雕刻技艺及其形意艺术
南丰蜜橘“橘中之王”
路遇乡亲
藏起来的教科书
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雨水
冲吧,小鬼!
冲吧,小鬼!
冲吧,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