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党报彰显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2009-02-09 07:14宋金萍
新闻界 2009年6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党报热点

宋金萍

摘要本文对如何进行深度报道以提升党报影响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深度报道党报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时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胡总书记的话引人深思,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新形势下党报如何提高舆论引导力?笔者认为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力,必须要使党报的新闻宣传有更高的视野、更强的思想性、更广泛的影响力。其中,深度报道是党报引导舆论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党报提升办报质量,彰显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所谓深度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教授门彻尔将报道分为三层,第一层报道是指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指发掘表面现象背后的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是指在事实性和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可以这样理解,第一层报道为动态新闻,第二、三层报道则属于动态新闻的纵深,而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称为深度报道。

如同剥核桃一样,深度报道能够通过立体的思维。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挖掘出事件本质的内核,从而凸现新闻事件的有效价值。加之背景的广阔性,说理的思辨性,可以拨开迷雾,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明辨是非,引导人们找到前进的方向。

关于深度报道,人民网曾针对“你眼中的媒体”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对新闻“有强烈的期待”的占63%,想了解“重大新闻事件的占28%”。这说明,受众对深度报道有着强烈的需求。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的很多党报都推出了以深度报道和热点话题为主要内容的版面,如人民日报的“视点新闻”、解放日报的“新闻视点”、新华日报的“焦点版”、浙江日报的“今日关注”等等,均收到了明显效果。新华日报还打造了一系列深度报道的品牌栏目,如“新华观察”、“新华调查”等,刊发了大量深度报道,深受读者欢迎,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党报的深度报道,须做到心中有全局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地方党报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因此,党报的深度报道,必须做到心中有全局,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对重大主题、重要政策,要浓墨重彩,报足、报深、报透。

重大主题的报道,是党报最核心、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党报主功能的体现。因此,重大主题的报道,理所当然成为党报深度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华日报推出了20多个重点专栏和重点系列报道,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中宣部先后四次发出《新闻阅评》,对新华日报的相关报道给予肯定。如今年年初,新华日报策划推出了“增强信心促发展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一系列报道。其中4月10——14日在头版推出的“保增长促发展——苏锡常经济转型调查”系列报道受到好评,中宣部《新闻阅评》指出:“新华日报的这组系列调查及时报道了在全球金融危机F苏锡常地区经济转型的新思路、新谋划。从全球视野审视了苏南经济的新走势,这组系列报道厚实、凝重,对当前媒体进一步做好经济宣传提供了宝贵经验。”

思想深邃、富有哲理的新闻评论,也是深度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站在时代的高度,新华日报推出了以“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为主题的系列评论。《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不为目前的小富而停滞》等多角度多层面的系列评论文章。给人们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思想洗礼。

心中有全局,能使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深度报道这一有力的武器,使党报的宣传更有高度、深度,提升党报的影响力。

二、党报的深度报道,须紧扣社会关注的热点

热点是一种有显著影响力的社会现象。热点报道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可读性,更能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产生巨大的“眼球效应”。对热点新闻进行深度报道。能在读者的心目中彰显一张报纸的活力和影响力。

笔者认为,作为党报,既要关注热点、追踪热点。更要正确地引导热点,党报的深度报道就是一个有效的载体。党报的深度报道要紧扣热点,在众说纷纭的舆论环境中,积极传递出主导社会舆论的声音,发挥党报舆论的“领唱”作用。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很多党报都拿出主要版面重点进行报道,激发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新华日报编委会第一时间组织策划。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大量版面对抗震救灾进行了及时、充分、广泛和有效的报道,关键时刻发挥了省委机关报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推出了四个整版的特刊。5月17日起,新华日报又派出记者奔赴地震灾区第一线采访,发回了大量鲜活的报道,感人至深。整整一个月,“关注汶川地震”特刊共推出了91个整版,同时还用了15个要闻版进行报道。

今年2月3日。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新华日报及时推出了“关于当前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系列深度报道,深刻剖析了新形势下,农民工就业面临的困境。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今年上半年,大学生就业难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5月4日新华日报又推出了“关注大学生下基层”的系列深度报道,中宣部《新闻阅评》指出,“新华日报的这组报道选材典型,有的放矢。介绍的经验和做法有借鉴意义。”

三、党报的深度报道,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报应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党报的深度报道,也必须做到“心中有百姓”,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千万不能和百姓隔着一层窗。因为,只有百姓关心的深度报道,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

党报的深度报道,要倾听“百姓声音”,这是党报民生关怀的一种体现。实际上,就业、医疗、教育等关乎百姓冷暖的事,不仅是百姓最休戚相关的利益,也是党和政府最放心不下的牵挂。近年来,新华日报提出“党报要离群众再近些”,充分报道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高考历年来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新华日报》加大对高考的报道力度。发出了党报应有的声音。例如,一段时间,社会上对高考考生信息泄露问题反映强烈,为了调查高考考生信息被出卖的内幕,该报记者冒着危险进行“卧底式”采访,挖出了考生信息被出卖的真相,内容翔实的深度调查新闻《十四万考生名单被出卖之后》在“焦点版”整版刊登,产生了强烈震撼,荣获2008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江苏的老龄化比全国提前了13年,目前已进人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老龄化成为百姓关注的一大焦点。今年重阳节来临之前,新华日报精心策划,推出了“走近夕阳”的深度系列报道。这组“新华调查”一共6篇,《老龄化社会,加速向我们走来》、《“常回家看看”,让他们老泪纵横》、《送上精神关爱,等于送去温暖阳光》、《多元养老,一条现实紧迫的路》、《多拾柴再添火,最美不过“夕阳红”》等,多视角、立体化、深层次地反映了江苏省养老事业取得的成就、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各地的探索,以给人深刻启迪,报道刊出后社会反响强烈。

新华日报的深度报道《村民为何扔掉“城里人”的乡村规划》一经刊出,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即刊登了题为《建设新农村先听农民意愿》的评论文章,认为这篇报道触及新农村建设的民生热点,彰显了党报舆论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深度才有力度,有力度就有影响力。笔者认为,党报的深度报道,不仅要胸中有全局,紧扣热点;还要“倾听民声”、“敢发先声”。追求“第一时间”、“第一落点”,让深度报道富有活力和张力,产生强烈的宣传效果,从而强化党报功能,提升党报的宣传质量。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党报热点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4月高考热点关注
采编探析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