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良 王小玲
在近些年高考政治广东卷中,时事政治是必考内容。它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出现,占试卷总分值的10%左右,考查范围为前一年4月至高考当年3月的国内外时事政治大事。
一年间国内外会发生多少大事,大家可想而知;但高考会考哪些内容呢?难以琢磨;那么多内容怎么复习呢?无处下手。这是很多同学在复习时事政治时的想法。最后,很多同学采取的态度就是看多少是多少,有些甚至不管,到考场上再碰运气。
其实,高考政治试题中的时事政治并不像有些老师和学生想象的那么难以琢磨,无法把握。仔细研究,笔者发现每年的命题有方向和规律可循。把握住这一点,时事政治的复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命题的方向和规律不是靠研究一年的试题就能掌握的。我们来看看近几年广东高考政治试题中时事政治的命题内容。
结合图表信息和多年的备考经验,笔者对高考时事政治复习和应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做好时事政治资料的分类和筛选工作。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时事政治选择题的考查范围离不了政治、经济、科技、体育、外交、国际和广东地方特色七个方面,而且以政治和经济居多。五年35道题,政治考查了13道,占1/3多;经济考查了5道,占1/7。其它方面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可以先将时事政治资料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如果不在这几个类别中的,首先排除。
第二,记住有重大影响力的“第一次”。时事政治选择题的选题,不少是“第一次”。五年35道题,有16道都是历史上的首次、近年来的首次或某些方面的首创等“第一次”。如2004年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首次在宪法中提出保护合法私有财产,首次载人航天和中国首次在国际多边谈判中起主导作用的六方会谈;2005年首次免征农业税;首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2006年近60年首次国共会谈;2007年首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和2008年的首颗绕月卫星以及首个广东世界文化遗产等。
但每年在每个领域都有好些“第一次”,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先将这些“第一次”按影响力大小排名,一般领域记住前面2~3个就可以了,政治和经济应该要记住3~5个。
第三,记住和生活关系密切并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时事政治选择题的选题,有些虽不是“第一次”,但是当年度有重大影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2004年的“台独公投”涉及国家的主权,以色列暗杀哈马斯精神领袖对应全球关注的巴以冲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等。
第四,体育方面的内容,要记住与重大体育盛会相关的内容,一般体育成就不在考查范围。广东时事政治近5年考查3次,不在奥运年就是亚运年,别的都没有考。
第五,要重视人类共同的话题。环境保护、公平正义等人类共同的话题近年来也逐步出现,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2005年的《京都议定书》和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就是很好的说明。
第六,广东特色的时事政治重点记住广东和全国双重热点问题。广东特色的的题目出现几率最小。2004年考广东特色的内容是因为2004年是广东省首次自主命题,命题人肯定要体现广东特色,所以这道题出现并不意外。但广东特色的题目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毕竟有限,选材也不好把握,刻意为之肯定会增加题目难度。所以之后接连三年都没有出现。今年如果没有广东和全国这一双重热点,估计出广东特色的题目几率也不大。
第七,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记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从近五年的考查来看,相关内容的考查都是我国的成就。这符合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不至于使题目引起太大的争议。
第八,记内容不能只有一个角度,要记住相关联的角度。比如有些时事政治的考查可能是时间,可能是事件,也可能是地点,还可能是对事件的理解。如果只记住一个角度,可能导致失分。比如2007年考查多哈亚运会,好多考生只记住我国获得多少枚金牌,是第几名,但人家考的是连续几届是第一名,好多考生因此而失分。
第九,在内容选定后不用专门花时间大规模记忆,而是每天利用一些间歇时间看一两则即可。大规模记忆容易产生混淆,最后只记下开始和结束时背的几则,既耗时又效率不高。利用学习累了的间隙或课间活动时间看一两则既能缓解疲劳,又能记得住,而且没有耗费学习时间。
第十,遇到没有见过的时事政治题,要从阅读材料中找答案,要从联系实际中找答案。有些考生看到自己没见过或没有记住的题就靠猜,准确率当然大大降低。如果联系一下生活实际或读读材料,没准就能找到答案。比如,2007年高考的第7题,问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提出什么主张。结合当时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外交政策是内政的延续,所以选“和谐亚太”就没错。再比如2008年高考,一位同学说第1题他不知道选什么,因为当时没去记实施法律的时间,但他没有随便选,而是想起我上课时曾说过本年度最重要的法律是《物权法》,所以选了它,结果正确答案正是《物权法》。
责任编校郑蔼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