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莺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① 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①袜刬: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请简要分析词作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6分)
2. 比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蟾宫曲·九日【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九日”是指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请结合诗句找出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3分)
(2)结合诗句,比较这一诗一曲在写法和表达内容上的异同。(5分)
3.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苏台①览古 【唐】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姑苏②怀古 【宋】姜夔
夜暗孤云绕柁牙③,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释】①②苏台,姑苏,都是指姑苏台,是吴王夫差沉溺于歌舞之所。③柁牙,指代船。
(1)两首诗都对姑苏台景物进行了描写并姑苏台怀古抒情,试分析两首诗各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4分)
(2)两首诗都写到了杨柳,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4分)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新晴 【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有人觉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两句诗非常好,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宋】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这首诗中间两联写了边地的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4分)
(2)有人觉得“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这两句诗非常好,试分析好在哪里。(4分)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宿甘露寺①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②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①甘露寺,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形势险峻。②银山,指长江涌起的波浪。
(1)甘露寺周边并无“千峰”“万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写景用了什么技巧?(4分)
(2)有人把“开窗放入大江来”改为“开窗忽拥大江来”,你觉得这样改好吗?为什么?(3分)
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西都作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雨支风敕,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西都:指洛阳。宋时称洛阳为西京。②清都山水郎: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处。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郎官。③敕:指天帝的诏令。④玉楼金阙:指汴京的宫殿。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结合词句分析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2)作者结尾说“且插梅花醉洛阳”,作者为什么要插“梅花”?(2分)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4分)
(2)“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信州作 【宋】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①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①底:什么。
(1)“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句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3分)
(2)“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3)“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赵佶①
裁翦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宋徽宗赵佶因荒淫失国,公元1127年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在北行途中,忽见如火的杏花,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词。
(1)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词上阙写杏花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者写了杏花什么遭际并借杏花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2)结合词句分析,作者下阙是如何逐层将内心的愁苦推向高潮的。(4分)
参考答案
1.答:这首词主要描写了一个美丽、害羞、好奇、矜持的少女形象。(“美丽”主要体现在“纤纤手”“露浓花瘦”;“害羞”主要体现在“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好奇”主要体现在“倚门回首”;“矜持”主要体现在“却把青梅嗅”)。作者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或者答行为动作描写)的手法来塑造少女的形象。(三个细节:当少女发现有客人到家里来时,她鞋都来不及穿,只穿着袜子害羞地往屋里跑“袜刬金钗溜,和羞走”;不过她又很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客人,所以就“倚门回首”;但她终究是一个少女,必须顾及自己的身份,不能明目张胆地去看,所以就假装是在闻青梅的味道“却把青梅嗅”)
2.(1)重阳节(1分)。登高(“强欲登高去”),赏菊(“遥怜故园菊”,“蝶愁来明日黄花”),饮菊花酒(“无人送酒来”“金杯错落”)(答对一个给1分,既要有习俗,也要有诗句)
(2)①在写法上:相同点: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都是用写景句作为结尾。(1分)不同点:岑参的诗第二句“无人送酒来”反用了王弘为陶渊明送酒的典故,张可久的散曲“倦客思家”则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
②在表达的内容上:相同点:都表达了重阳思家的情感。岑参诗可从标题“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知道这一点;张可久散曲则可从 “归雁”和“倦客思家”句知道。(1分)不同点:岑参诗“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2分)
3.(1)李白诗一开始就写吴苑的残破和苏台的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以旧苑荒台春色依旧抒发盛衰无常的感慨。而姜夔则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既有昔盛今衰的感慨,又借古讽今,给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以冷嘲。
(2)李白诗中的杨柳春天又发新芽,与前面的“旧苑荒台”形成对比,由此抒发人事变化的感慨(2分);姜夔笔下的柳更富有活力,因为柳被姜夔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并赋予柳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2分)
4.(1)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1分)夏日雨后初晴,昼梦之余,人的情绪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风吹开大门,拂动书页,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表现了诗人宁静恬适的心境。(结核诗句分析2分,心境1分)
(2)这两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诙谐幽默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南风好像是一个好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进我的书房,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2分)表现了作者恬适愉悦的心情。(1分)
5.(1)两联来看,边地的景物主要有如下特点:①从“北来惟有雁”可知人烟稀少;②从“西去更无州”可知边城偏僻;③从“塞角高声咽”可知边塞凄凉;④从“泾河冻不流”可知天寒地冻。概括起来就是:人烟稀少,边城偏僻,边塞凄凉,天寒地冻。(2分)这种萧瑟悲凉的景抒发的是作者客居他乡的思乡念远的悲愁。(2分)
(2)这两句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诙谐幽默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南风好像是一个好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进我的书房,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2分)表现了作者恬适愉悦的心情。(1分)
6.(1)宿甘露寺,江上水气似云似雾,扑面而来,宛如处在千峰之间,所以言“枕中云气千峰近”(1分);长江在甘露寺之下,夜间波涛汹涌,拍打堤岸,宛如万壑松声,故云“床底松声万壑哀”。(1分)这两句诗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1分),具体来说,前一句诗是视觉描写,后一句诗是听觉描写。(1分)(如果回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适当给分)
(2)我觉得这样改不好。(1分)用“开窗放入大江来”感觉是作者打开窗户, 只见那一望无垠的长江水似乎一下子扑进窗来,这样写气势雄浑,有石破天惊之感(1分);如果用“开窗忽拥大江来”,感觉是作者在拥抱大江,但在神韵和气势上已没有了大气磅礴的感觉。(1分)
7.(1)这首词的词眼是“疏狂”。(1分)此词体现了作者放浪山水(“我是清都山水郎”)、孤傲清高(“且插梅花醉洛阳”)、蔑视王侯、不屑富贵的情怀(“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2分)
(2)梅花淡然独处,傲霜斗雪,历来是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1分)词人插梅花,表明自己崇尚并持守孤傲高洁的品格。(1分)
8.(1)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2分);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2分)
(2)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1分)词人表达了一种既喜悦又感叹的复杂心情。(1分)
9.(1)承上启下。(1分)既用禽鸟的啼声打破了上片看似宁静的氛围,揭示出词人内心的不平静,(1分)又引出下文披露的怀归之情。(1分)
(2)衬托(1分)“青山无限好”反衬,以乐景写哀情。(1分)“犹道不如归”直接表达了作者谪居信州时的怀归心情。(1分)
(3)表现了晁补之在被贬后郁愤难抑、百无聊赖的思想情感。(2分,一点1分。)
10.(1)这首词上阙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杏花如同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还染上淡淡的胭脂。这一朵朵活色生香的杏花,似乎是妆束别致、美貌绝伦的仕女,连天上宫阙里的仙女也比不上。(1分)作者先写了杏花的极盛,然后通过杏花的“易得凋零”和“无情风雨”的摧残,抒发了杏花凋零的可哀,并借此写自己如杏花一样经历了由盛而衰,故内心充满凄苦。(2分)
(2)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层层深入,愈转愈深,愈深愈痛。第一层写看见燕子飞回故巢,便想托付它们寄去重重离恨,但它们恐怕领会不了人们的千言万语;第二层叹息身为俘虏,故宫相隔万水千山,再见不知何年;第三层以设问说明怀恋故国之情,惟有梦里曾到;第四层揭出近来梦都不做。内心百折千回,真是肝肠断绝之音。作者就是这样逐层将愁苦之情推向高潮的。
责任编校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