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艺术扭曲的生活与被生活扭曲的艺术

2009-02-06 09:29张文心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期
关键词:立春

张文心

摘要:导演顾长卫的电影(《立春》放映后获得了广泛好评,并取得可观的票房收入。电影中表现的身处世俗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地震撼着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并引发了人们对艺术与商业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顾长卫《立春》艺术商业

顾长卫导演的电影《立春》放映后获得广泛好评,也赢得来可观的票房收入。从网上的评论来看,人们普遍被这群人感动了:他们身处偏僻的小城,却幻想着通过自己的艺术才能征服世界,这种不屈的意志和超越于世俗生活之上的精神,的确给深陷世俗生活中的人们带来感动和震撼。主人公王彩玲一口龅牙,满脸雀斑,却迷恋歌剧,梦想唱到北京,唱到巴黎;酷爱油画的黄四宝,是艺考生中的范进,于穷困潦倒中连续六次报考美院落榜;那位跳芭蕾舞的胡金泉,在近乎自恋式的疯狂舞蹈中走向了世俗生活的反面,被人们认为变态“二倚子”;还有那位酷爱朗诵、崇拜王金玲的周瑜,一旦朗诵起普希金的诗来就显得如醉如痴。但这座偏僻的小城不需要芭蕾舞,不需要歌剧,也不需要油画,人们考虑的是温饱,喜欢的是“二人转”,所以当“阳春白雪”遭遇“下里巴人”的时候,“白雪”成为小丑脸上的白粉。王金玲引用契诃小说里的典故,说自己是“六指”——多余的累赘;胡金泉则说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一桩丑闻”、“人们心坎里的一个悬案”,“是卡在人们嗓子眼里的一根刺”;黄四宝因画自己的裸体,被自己的母亲看作是流氓。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本该是人自然本能的一部分,但在这座小城里,高雅艺术的追求者成为这个城市的“伤疤”。所以这几位有追求的人渴望离开这座小城,去寻找他们的艺术之梦。黄四宝说:“我一看到有人提着包离开这个城市,别管他去哪,我都很羡慕。”但离开又谈何容易,在严密的户籍制度的控制下,人们没有迁徙的自由,也失掉了追求梦想的自由,于是这些类似孔乙己似的小人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苦苦挣扎,上演了一出出喜剧和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是感人的。这些小人物身上焕发出来的执着精神及其遭遇的种种磨难和挫折,足以让人们返观自身,并掬一把同情之泪,感慨奋斗的艰难和追求理想的艰辛。目前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基本上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这大概也是它票房飙升的主要原因。但细细想来,问题可能比这要复杂得多。与孔乙己坚守读书人的立场与姿态直至走向末路不同,这群人在命运的打击面前最终都选择了放弃,认同了世俗生活,成为真正的失败者,这大大降低了电影的悲剧力量。电影结尾,在一个虚拟的场景中,王彩玲在豪华的舞台上尽情高歌,赢得阵阵掌声。电影用字幕显示:“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这显然是一种虚假的抚慰,既抚慰王彩玲受伤的心灵,也抚慰观众内心涌起的不平之气,极大地冲淡了作品的悲剧气氛。中国自古缺少彻底的悲剧精神,在此可见一斑。

从全剧来看,这群艺术爱好者们对艺术的追求,其实已经脱离了艺术本身。艺术是现实生活的补充,是人们舒展灵魂、陶冶情操的自由空间,是高尚与优雅的享受。但在当今社会,艺术成为人们获取名利的有效工具。电影中的人物看上去是在追求艺术,其实他们更看重的是艺术背后巨大的声誉和利益,艺术成为一种赌具。王彩玲梦想着自己成为名人,梦想着雷动的掌声和鲜花,这才是她追求艺术的真正目的。如果没有掌声和鲜花的诱惑,她是否还对歌剧如此执着,是大可怀疑的。而黄四宝则渴望成为梵高,事实上他不仅缺少梵高的才华,更缺少梵高献身艺术不问收获荣辱的精神境界,他真正想得到的是美院的入场券。周瑜在王金玲歌声的引领下走向了王金玲,而心里想的是娶王金玲做老婆,他想占有的是艺术还是女人,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艺术需要纯洁,需要与现实功利拉开一点距离,哪怕稍微拉开一点也好,但剧中人物无法忍受自己的生活现状,渴望借助艺术这根绳索攀上名利的顶峰。所以与其说折磨他们的是艺术,不如说是艺术背后的巨大利益。中国古代文人吟诗作、画,很多情况下是为了自娱,并不是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赏,否则就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境界了。而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人,已经没有了这份淡泊与闲静,他们对艺术的投入,是为了它的“产出”,如果人不付出,就变得焦躁不安,甚至自我怀疑。胡金泉说,他看到人们看他跳舞时候的眼神,就想自杀,说明他真正关心的是别人的态度,而不是自己对艺术的那些虔敬,缺乏为艺术挑战世俗的勇气。

巴金先生说,艺术可以使人变得高尚和纯洁。对那些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来说,这话是对的,因为他们将艺术融化到自己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但看看这些“艺术狂”们,除了王金玲还有一颗善心之外,其他那些人的人格都不高尚,甚至滑到了水平线下,曾经对艺术的痴迷,丝毫也没有在他们的人格构成中积淀下高贵和自尊的因子。周瑜利用黄金宝画的裸体油画,去敲诈黄四宝的母亲:黄四宝则变成了一个骗子;而王金玲为了能到北京,在黑市上购买北京户口,编造自己即可被调到北京的谎言,最后她仅有的一点善心,被假装得了癌症的小姑娘利用了,导致了她对艺术的绝望。她最终选择了放弃,可能与被欺骗有关,可她又何尝没有骗过别人?正是因为她自己编造的弥天大谎,诱使她周围的人把她看作是救星,事实上她谁也救不了,包括她自己。在电影结尾,王金玲在导演虚拟的场景中高声吟唱:“献身艺术,献身爱情,我衷心地爱护一切的生灵。对待世界上劳苦的人们怀着热诚,永远是虔诚的信徒,时常向上帝祈祷,献上我纯洁的心灵。永远是虔诚的信徒,时常把鲜花供奉,但在这悲痛时刻,为何,为何啊,上帝,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他们缺少的,可能正是这份虔诚的胸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就与商业利益纠缠在一起,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过程。艺术背后巨大的名声和利益,诱惑着人们前赴后继,连日常生活也被扭曲;而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也成为藏污纳垢的领域,它在扭曲生活的同时,也被生活扭曲着。从这一层上来说,《立春》是当今候补艺人的浮世绘,它揭示了当今时代艺术与人生的悲剧性融合。

导演顾长卫称创作《立春》的动机很简单:“我想塑造的是更贴近平民的人物,他们是一个时代的群像。你要是离开了普通的状态,拍的东西就不会好看了。我觉得生活中王彩玲太多了,不是说外貌一样,而是在精神层面和价值观是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通常经历过乇彩玲样的生活,体验过王彩玲的酸甜苦辣。现在社会主体价值观的‘拜金,引起共鸣的恰恰是观众对王彩玲精神审美的渴望。”看来导演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部电影的价值,这当然并不影响我们拥有自己的看法,但不管怎样,《立春》都是一部感应时代神经的力作,它使我们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艺术在当今时代有着怎样的命运。它或许还给我们这样一种提示:当遇到那些迷恋艺术的成功者或失败者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他们真正迷恋的是什么,只要这样一想,就不能不让人惊出一身冷汗一这样最好,冷汗能够让人变得清醒。

猜你喜欢
立春
吴洪激
立春
立春
“立春”知识大比拼
感受节气之美:立春和雨水
笔下的春天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
立春
源远流长的打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