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鑫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以国字号球队、联赛、青少年足球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探索,并从指导思想、行政管理、法规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中国足球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足球 职业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足球职业化是指足球运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和发展。而我国的足球职业化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产物,不可避免带有计划与市场的双重色彩。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足球职业化”的角度,对中国足球职业化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求一条合理科学的足球发展之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足球职业化”的表现
2.1中国国字号球队
一个国家的国字号球队,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同等年龄阶段队员的最高水平,是对一个国家足球实力的客观评价。而我国国字号球队的比赛、训练的管理,却表现出一种严重违反市场规律的反常态现象。
首先,集中训练制严重影响到球员的竞技与心理状态。将队员们“圈养”起来,使得球员们不能保持持续的比赛状态,而是训练状态。其次,教练对球队战术没有绝对的权威。球队的主教练是一支球队技战术的决策者,应该具备应有的权威,才能让主教练有的放失,而我们的足协对这个现代职业足球所通常采取的“国际惯例”却有自己的看法,一位足协领导曾说过:“主教练的权利不能泛滥,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教练责任制。”这表示主教练责任制应该是监管下的责任制。这样使得教练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训练,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排兵布阵。
2.2联赛
一个国家联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高低。在联赛中,中国特色足球职业化的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联赛的产权不明确。尽管中超公司治理明确,划分了组织体系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权限职责,但是俱乐部的董事会难以发挥作用。一是,俱乐部股东数量有限,董事会只需执行大股东的意志;二是,董事会经常关注俱乐部的自主运营,球队的教学、训练和比赛等细节问题由决策机构变成了执行机构。其次,联赛纠纷无章可循。比赛中出现的一些现场状况往往因为在中超联赛章程中没有对此做法的判罚标准,找不到没有处罚的依据便不了了之,这体现了我们联赛章程的不健全。第三,遇到争分判罚随意。足协在一些处罚上处罚得比较及时,但标准不统一。
2.3我国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一个国家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是一个国家足球发展的希望。当今全国范围内足球球员情况是:2007年在中国足协及49个地方协会处申办管理的足球学校共有50多所,登记的足球俱乐部一共是497个,注册的青少年球员(也称为业余球员)数量是13000多人,拥有职业合同的职业球员是1792人,2008年的一些数据正在减退中。中国平均10万人中才有一名注册球员。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然而足协对青少年足球的发展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 形成“中国特色足球职业化”的原因
(1)功利性指导思想的影响。为了出线我们不惜将联赛划分的四分五裂,抽调发展青少年足球的资金和精力去冲击奥运会和世界杯。出线足球衍生的是为了出线不惜一切代价,牺牲联赛和青少年足球的发展。
(2)行政干预的制约。由于我国的举国体制,体育总局对足球的干预过多,而足球属于行政不可控资源,当今的足球职业化完全的市场化、大众化,不应过多地受到体育总局的限制。
(3)法律手段的缺失。当前,我国体育立法明显滞后,相关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层次较低。
4 中国足球职业化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1)重视联赛、发展青少年足球,树立科学的足球发展观念。足球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踏踏实实的稳步发展。抛弃“出线足球”的思想,重视联赛、发展青少年足球,树立正确的足球发展观。
(2)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将足球运动的管理置于市场经济中,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在责、权、利等方面清晰明朗,体现优先,兼顾公平。
(3)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并与国际足球章程接轨,处罚明确具体,避免在处罚时轻重不一。在“效率优先、实现公平”这一现阶段最佳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对运动员、教练员的付出与所得做出制度上的安排和协调。
参考文献
[1] 白晋湘.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体育职能转变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6.26(5):7~11.
[2] 胡斌.论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2005.22(5):5~7.
[3] 廖建华,吴国亮.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市场经营运作初探[J].企业家天地·理论前沿,2005.10(3):24~23.
[4] 陈少坚.转型期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构建研究[J].东南学术,2006.1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