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是第二个罗斯福吗?

2009-02-05 10:21杨浩勇
领导文萃 2009年2期
关键词:中产阶级罗斯福奥巴马

杨浩勇

奥巴马经济学:民主党的衣钵

奥巴马作为民主党推选的总统,必然推行具有民主党色彩的经济政策。美国的中产阶级相对于华尔街的大银行家和大资产阶级来讲,虽然人数上占优势,但经济实力稍逊一筹。“顶尖的百分之一美国人控制着近乎百分之四十的国家财富。”

中产阶级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才能和大的金融家相抗衡。这也是共和党为什么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的原因。这次的金融危机更加说明了美国华尔街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会做出什么事情。

奥巴马认为,一个健康的经济应该是倒金字塔(自下而上)的模式而不是依赖涓滴式经济的正金字塔模式。在倒金字塔模式的经济体系中,政府和行业的法规都是公正和一视同仁的。

在监管的同时,奥巴马必须兼顾美国中产阶级下层民众的利益。这是民主党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奥巴马在竞选伊始,就公开宣称要实行一系列有利于中产阶级的政策。

税收方面:奥巴马表示将降低年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下的纳税人税率,并提高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纳税人税率。如果按照上述收入线划分,降税受益人数将占美国纳税总人数的95%。这是明显地打击大金融家、支持中产阶级的“劫富济贫”政策。奥巴马主张给低收入家庭补贴,每人可获得500美元,主张改善美国的医疗保健系统。

奥巴马将民主党的经济意识体现到外贸政策中,要求中国扩大内需,缩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保护美国劳工阶级;要求人民币加速升值;要求中国在知识产权系统等方面进行改革;要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进行密切监控。

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的房价下跌和金融危机不但危及到了大资产阶级和金融家,而且也危及到了中产阶级和工人。美国政府的资产价值也在下滑。美国婴儿潮后出生的工人现在面临退休,这部分人数量相对较多,对整个美国的社会福利系统造成的压力较大,而这部分人恰恰是几十年来为美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因此,无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挽救美国金融危机上利益是一致的。虽然挽救金融危机大部分是为华尔街金融家买单,但也可以挽救美国普通人的资产。奥巴马支持实施金融救援计划,但认为救市只是临时措施,应同时加强监管;支持减少负资产房主的按揭贷款额,并由联邦政府提供保险的立法;支持破产法庭调整按揭条款,以帮助房主保留住房等,就都是站在中产阶级和下层民众一边。

新能源能挽救美国经济吗?

奥巴马同意有限度开采近海石油,但把重点放在新科技上,建议在未来十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证明了这一点。技术引发的经济增长是生产力的增长,是一种内生性的增长,主要依靠供给创造需求。技术助推的经济发展也会引发泡沫,但这种性质泡沫的破灭是对真实经济增长的一种回归。而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泡沫破灭却不一样,这次危机是“需求泡沫”,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极强的衍生品和不断流入美国的资金推动了泡沫形成。金融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金融市场的资金投入到创新型技术中,就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反之,如果资金没有被引导到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上面,而去追逐不促进生产力水平提升的房地产市场,就会催生资本市场的泡沫。这种泡沫随着美国金融创新的发展,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会迅速膨胀。

奥巴马把带动美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放在了技术创新上。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是有可能带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未来产业。美国政府对新能源开发而投入大量资金是一箭双雕的作用。奥巴马承诺从伊拉克撤军,以摆脱庞大的军费支出,减少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在中东地区战略萎缩后,为了维护美国的能源安全,开采近海石油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的目标看,必须寻找新能源。如果美国找到了新能源,就会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一个经济发展的引擎。

新能源的开发代表着未来,奥巴马的眼下之计则是挽救处于衰退的经济。首先,立即出台巨额财政刺激方案来对抗经济衰退,加大对失业人员的补助和重点公共工程的支出。美国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目的就是解决大量的失业。奥巴马举例说,“长线投资意味着200万名美国工人重建我们裂损的道路、桥梁和学校,意味着投资150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等。”

奥巴马:第二个罗斯福?

奥巴马的处境和历史上的罗斯福相似。在罗斯福宣誓首次履任总统的1933年初,正值经济大萧条的风暴席卷美国,到处是失业、破产、倒闭、暴跌。在到处可见的痛苦、恐惧和绝望面前,罗斯福却表现出一种压倒一切的自信。在《炉边谈话》中,罗斯福告诉民众: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在1933年3月4日那个阴冷的下午,新总统的决心和轻松愉快的乐观态度,“点燃了举国同心同德的新精神之火”,提出了旨在实现国家复兴和对外睦邻友好的施政方针。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美国国会应罗斯福总统之请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先后提出各种咨文,督促和指导国会的立法工作。国会也以惊人的速度先后通过《紧急银行法》、《工业复兴法》、《田纳西河流域管理法》等。这就是罗斯福“新政”。可以说,罗斯福开启了政府管理经济的大门,一系列政府财政支出主导的投资拉动美国经济走出了泥潭。

奥巴马的谈话和罗斯福惊人地相似。奥巴马表示:“美国这个国家及其所代表的梦想正在接受着近一个世纪以来还从未出现过的考验。我要求你相信你自己,相信他人,并且相信我们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奥巴马的现实主义

奥巴马在他的获胜演说中说:“今晚我们庆祝,明天我们将面对一生最大的挑战:两场战争,处于危险中的星球,一场世纪性金融危机。”

奥巴马很现实,因为其挽救危机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空间有限。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断地降息,联邦基金利率达到1%。如果降到零的话,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未来就没有了金融政策实施空间,美国只有靠政府的财政政策来摆脱不利的局面,并且可能使美国陷入类似日本的“通货紧缩”。但如果奥巴马对中产阶级减税,又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的话,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就会捉襟见肘。因此,奥巴马的“许诺”能否实现值得怀疑。

同时,奥巴马也面临国际上的压力。20国领袖就金融危机召开的高峰会议(G20),并没有议决适时又新颖的挽救全球经济的措施。会后的《联合声明》花了较大篇幅列出防范事件重演的原则和行动纲领,重点在金融改革。各国皆认同源头在于金融体系的毛病。各国领袖在高峰会中,议决了金融改革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加强透明度和问责、改进稳健监管、促进金融市场诚信、加强国际合作,以及改革国际金融机构。联合声明暗含了对国际经济货币体系改革的愿望。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其实就是美元本位制。美国人通过发行美元,可以对全世界征收“铸币税”。这也助长了美国“寅吃卯粮”的借贷消费。美国人的外债以一百美元紧挨着排列的话,几乎可以绕地球3圈。危机来了,全球买单。通过这次危机,世界各国认识到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所谓的“布雷顿森林Ⅱ”体系。在谈到20国金融峰会时,奥巴马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与其他国家合作行动时,也必须立刻在国内展开行动,应对美国自身的经济危机,”表明自己重视国内经济问题,避开了这个敏感的话题。美国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既得利益者,怎么会轻易放弃金融霸权呢?没有美国的支持,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不过是停留在纸上的协议而已。

另外,在产业领域,美国政府的支持也存在国际压力。20国金融峰会重申自由贸易的原则,避免了上世纪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悲剧的重演。但美国仍旧企图对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进行250亿美元的援助,此举立即遭到欧盟的反对。欧盟担心这是一种变相的补贴,会造成美国汽车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如果美国步伐过大的话,又可能会引发欧盟相应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那么,奥巴马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做这件事呢?因为三大汽车业工会向来是奥巴马所属民主党的重要支持者。

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面临内忧外患,奥巴马能做到吗?只有让历史来回答。

猜你喜欢
中产阶级罗斯福奥巴马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在美国哪些州生活成本最低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