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一只蜡烛

2009-02-05 06:18
艺术汇 2009年7期
关键词:白蜡头像蜡烛

吴 优

“蜡烛是必死的命运,燃烧、融化、浮华世界的原本面目。即灭的烛光是蜷身宇宙中我们的希望……它是肉身的溶解,欺骗死亡,假冒生命,证明真理与谬误。”

——玛丽娜·沃纳

《幻觉效应:精神视觉,隐喻以及媒体》

(牛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

女艺术家费莉希蒂·鲍威尔(Felicity Powell)的作品在近日于英国多摩巴尔画廊展出,这是她自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雕塑馆展出后,在伦敦的第一个个展,这次带来的新作是在2006年的作品基础上所作出的一系列改变。费莉希蒂的创作手法也借鉴了一些古老的科学实验方法,带有光泽的蜡与黑色背景的结合常常被用于古代的奖章制作当中,不过费莉希蒂的作品更带出了一份当代工艺的感觉。

费莉希蒂用白蜡制作的浅浮雕作品显示出一种独特的幽深感,这种安静来源于黑色底盘——镜子的背面。女艺术家利用这种有着黑色磨砂质地的材质作为她绘画的对象,将滚烫的蜡烛低落在上面,成为拥有相同语言的图像。各种各样类似于美杜莎的头像,生长出各种可能的物质,树枝、疽虫,八爪鱼、通心粉,或者是幻想中的其他什么东西。尽管这些题材很恶心,可奇怪的是人们并不会产生这种感觉,相反会有种奇妙的平静感。

或许是因为黑色产生的镇静效用,黑色镜背像一个容纳一切的宇宙,宇宙是黑色的。不得不承认,黑色是一种死亡气息的颜色,黑与白的结合,则更加加重了这种氛围。费莉希蒂的白蜡头像图案点缀在圆盘中间,像是一个为死亡提前做的祷告。据说如果宇宙有它的边界所在,从理论上说它必定会因为燃烧尽而熄灭,这听上去就像是一个奔赴死亡的旅途,人的生命不也是如此?而有些艺术家则选择将表现此种趋势为其一生的命题。

画在玻璃镜背上的这些图案,有着许多矛盾却和谐的双重性,白蜡既是浓郁的,又是半透明的,既是固体,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会变成液态,画中头像上那些细腻的线条既是涡型花纹,又似乎什么也不是。艺术家将这个我们熟悉却又会觉得有一点点陌生的世界,放在了一起。就好像艺术家“生”的气息,与艺术品中渗透出的“死”,同时存在在一起。

在很早的时候,镜子曾经是一种奢侈的时髦品,这种能令呈现出自我的倒影的东西,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地喜欢盯着它看,尤其是妇女,尤其喜欢顾镜自怜。这种具备奇妙反射原理的东西总是带着几分神秘感,但是出其不意的是,艺术家却不拿镜子的正面做文章,而是反其道行之,专在镜子的背后作画。镜子的背面是无法反射任何东西的,黑漆漆的一片,看久了,会觉得那是会吸收走一切的黑洞。费莉希蒂大概是觉察出了这种幽幽的含义,便拿这个材料发挥灵感。白蜡滴在上面,不再成为一只必定要死亡的蜡烛,而是成为死亡的一种象征,永久地固定在了每一面镜子的背后。

猜你喜欢
白蜡头像蜡烛
你多久换一次头像或昵称
你多久换一次头像和昵称
注意:社交头像可能会泄露你的性格
白蜡杆
白蜡嫁接水曲柳育苗技术初探
神奇蜡烛
悬浮钟表
吹蜡烛许个愿吧等
白蜡吉丁的防治方法
神秘熄灭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