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梅 苏 婷
摘要:湖南卫视制作的国庆60周年纪录片《韶山》于9月推出。《韶山》以一名意大利油画家特劳迪在韶山的游历为线索,并以他的视角来讲述一个个蕴含在韶山里的故事。
关键词:《韶山》 毛主席 数据 真实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韶山》以毛主席为主线,反映不同时期韶山的变化以及个与韶山有关的主席的故事。
本文就该纪录片的艺术特色进行评析。
一、简单却很精致而颇具美感的片头
星星点点,浩瀚无穷的宇宙闪烁着越来越多的蓝色光点,一条时间轴逐渐清晰: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生于韶山;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虽然没有说明每个时间点的具体事件,但是整个片子的脉络也不言而喻。在这些时间点上有许多线条向四周发散,增加美感的同时,也延伸了观众的视觉与思维。时间轴淡出,无数细碎的光点汇集,凝聚成片名“韶山”。
二、庞大的详细、明确的数据见证的主席和人们的感情
始建于1993年的毛泽东广场,面积7500平方米,正如片中所说:随着游客流量的逐年增加,这个面积已经不能容纳人们的情感。于是,2003年扩大到5万平方米。新方案20次征求意见,12次大修改,在确定后的177天便使广场的面积扩展了一倍。雕刻龙纽大印时动用了38位雕刻师,在77天内完成了225天的工作量;2009年五一黄金周,游客比去年同期增加44%。一星期的游客总人数竟超过了韶山市的总人口数。
再者,一些数字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历史意义重大。比如说,毛主席的铜像高10.1米,这是为了纪念十一开国大典这个历史性的转变。放大版的龙纽大印边长达到1.226米,寓意着毛主席的生日。
三、舒缓的画面运动及独特的构图表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这部纪录片中,大部分镜头的推拉摇移都是比较缓慢的,这样的镜头运动恰好与人民对毛主席的情感相适应,借景抒情,容情于景,两者配合得恰到好处。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在寿山寻找寿山石时,几道光轻轻略过深褐色的岩石,光与影的交汇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蒋含宇及妻子彭淑清,曾就读于韶山学校。两个人说到当年给毛主席系红领巾,话语落,一轮明月,这个构图是相当漂亮的,月亮就似瞳孔一样,和它周围散发的光亮圈构成了一泉明眼,在黑夜里看得透彻。这个明亮的光团也正如当时的解说词,代表了当年的蒋含宇和彭淑清激动的心情和急切的期盼。这在另一个层面上似乎也象征着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得解放,走向光明。
寻找适合的石头雕刻大印时,流水冲击着寿山石;黄布揭开的寿山石;通透的寿山石。三组镜头将寿山石表现得神秘而透亮。
在说到毛岸英当年步行的返乡路途已经修成了韶山南绕行线时,用数字技术将南北两条环线立体地、完整地展现出来,并用一个移动的光点牵引观众的视线,表明南绕行线的走向,清晰而又真实。
因为移位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要想搜集到当时的影像资料是很困难的,也许根本就没有保留这些资料,所以,在这个地方用数字技术将情景再现,在不破坏场地和不动用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场面。树向旁边退去,接着是阶梯的改变,最后是毛主席铜像的位移,近乎真实的场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移位工程交代得很清楚。
四、用细节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
在看龙纽大印时,特劳迪迅速地用另一副眼镜换下平时戴的眼镜,仔细端详着这个采用珍贵石头雕刻而成的大印,他紧张和惊讶的神情透露:这枚大印的珍贵与雕琢的不易。同时,在采购员用灯光照着尚未经雕琢的大石时,眼部的特写,还有嘴角的微笑:这块石头所能创造的价值,无法衡量。同时也为终于找到合适的石头雕刻大印。
因为移位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要想搜集到当时的影像资料是很困难的,也许根本就没有保留这些资料,所以,在这个地方用数字技术将情景再现,在不破坏场地和不动用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历史场面。树向旁边退去,接着是阶梯的改变,最后是毛主席铜像的位移,近乎真实的场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移位工程交代得很清楚。
蒋含宇夫妇回忆当年接见毛主席时的印象,说他非常朴素,当时天气比较热,毛主席白色的衬衣上汗渍斑斑,皮带掉漆了,皮鞋也是旧的,显然是用了很久。后来提到湖南准备为毛主席修缮房屋,毛主席毅然拒绝了,并在信中强调不要修建房屋和公路,以免对人民造成不良影响。这绝不是一封普通的书信,说是书信,它更像是草稿,到处有修改的痕迹,可是它却能挖掘出深刻的东西:毛主席想以最恰当的语句表达他坚持不要修建这些工程的决心,作风严谨、廉洁溢于言表。
五、故事和自然地理的巧合使本片增加不少趣味
在移位的过程中,有趣而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第二次起吊时,到半空,毛主席的铜像似乎被赋予了灵气,自转了360度,像是俯瞰韶山,环顾中国,看看这些年来人民生活的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闪着光辉。
为了寻找最佳的石头来雕刻龙纽大印,相关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福建遭遇罕见的台风后,一块巨石奇迹般地出现,这一切似乎是天意,天降奇石使苦于寻找的工作组看到了希望。雕刻完毕的龙纽大印呈现出天然的色泽:红色纹路的纽头应了中国“鸿运当头”的古话;两条头部呈虎纹的黄、青色雕龙盘于大印之上;在大印的正面还有日月同辉的斑纹;不仅仅是参与雕刻的工作人员,观赏者看到这样大气磅礴、渗透着中国魅力的大印,也会激动不已,为之惊叹。
韶山,峰峦拔萃,瀑布飞泉;《韶山》,文史浓郁,视角独到。从《韶山》里,我们重温的不仅仅是那段深刻的历史,见证的不仅仅是铜像下的宣誓,更多的是一种逐渐升华的自豪,身为湖南人,身为中国人,身为华夏子女,我们感动,我们铭记,我们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