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枫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体验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的游客期望通过自身参与而尽享旅游的满足与乐趣。这就要求旅游企业,紧跟旅游需求的变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探究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旅游开发模式,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新颖、充实和满意的服务。本文仅就古城镇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探析。
关键词:旅游体验 古城镇旅游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当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和旅游心理正进入一种全新的、高级的形态,现代旅游者把满足情感的需求放在首要地位,并强调整个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他们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走马观花式的赏玩,而是想通过个人的亲身体验和在接受旅游服务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享受生活、陶冶性情、完善自我。也就是说,旅游者不仅仅重视旅游的结果,而是更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感受。因此,现代旅游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的新特点,以旅游者为中心,高度重视先锋游客的体验与感受,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为旅游者提供体验舞台和旅游产品,以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并最终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古城镇旅游开发模式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都有自己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落而且各具特色,对于这些地方的旅游开发一定要立足于自己本身的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发才能有效地体现其独特的价值。
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旅游业之间的协调关系。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例如对于乌镇的开发,政府对古镇实行保护的同时,对经营性活动实行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乌镇经过“开门寻历史、闭门搞保护”,使古镇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遵循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贯通景区内旅游线路,打造旅游景观,功能配套设施到位,旅游产业具备规模,融入最具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化进行衬托,提升城镇功能和品位,营造良好的旅游业发展环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发展要素,将集旅游、休闲、餐饮、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建设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形象与旅游内容的精品旅游,进一步完善古城镇旅游整体功能,努力体现一个立体和展现在现实中的历史遗产群。如丽江从战略的高度把旅游作为民族文化产业来抓,将一座“死城”变成“活城”,创造了“民族文化和经济的成功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
一个古镇的发展必须有清晰的核心主题,具有良好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资源优势比较明显,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比如有自然风光的、音乐、建筑、美术等艺术形态的、或者是户外运动休闲的。
改革旅游业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民营、股份齐头并进的局面;改革门票管理体制,实施景区门票一票制,打包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大大加快古城镇旅游由社区向景区辐射的过程。着眼未来,不追求短期效应,而力求可持续发展。
凸显绿色生态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系统的一种旅游类型。它主要是依赖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满足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因其古朴、清新的田园风光和浓厚的乡村文化风俗受到都市人的青睐,并日益走俏国内外。
乡村旅游,最早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在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得以大规模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所有者和创造者都是农民,所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客观要求,为农村专业化经营提供发展的机会,并能不断推动和完善广大乡村的硬件建设和软环境的建设,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城乡居民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探索多种多样的旅游开发模式。我国广袤的农村聚集了大约70%的旅游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浓郁的乡土文化、多彩的民族特色,都使乡村旅游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成为旅游风景线的亮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休日”和“黄金周”假日制度的实施及私人汽车数量的增加,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乡村旅游逐步向着融观光、考察、学习、健身、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迅速发展。近年来,各地兴起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活动,既活跃了旅游市场,丰富了旅游产品,满足了大众化旅游消费需求,又对农村改变落后面貌、摆脱贫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旅游行业该如何探索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旅游开发模式呢?
(一) 科学规划并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保护农民的利益、彰显乡村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政府应制定长期的、稳定的乡村旅游相关政策,在经济和技术上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开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避免浪费资源,破坏原生态。
乡村旅游的核心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协调一致。因此,必须要强化保护意识,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建立合理的容量监控系统,实现农户、农业、农村与旅游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乡村特色是乡村旅游最本质的吸引力所在,乡村环境、乡土文化以及乡村特色产品等都是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元素,加强对这些元素的保护是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前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要尽快培育一批不同资源特色、不同类型、广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探索适应各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充分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并系统开发乡村旅游商品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规模宏大,而且特色鲜明、种类多样,应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
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农村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等,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农业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风土人情知识等,还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动的其他方面,尽可能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满足游客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旅游购物是旅游消费中最有弹性的因素。据统计,旅游商品的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33%,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和旅游企业应该引导和帮助农民将农村的土产和特产等转化为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开发要体现多层次和多渠道,大力发展具有纪念性、公益性和实用性的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并体现乡村旅游的特色。
(三)开发经营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可以采取公司和农户合作的方式,公司征用农民的土地,投资规划和开发,规范管理,提高农户的接待和服务水平,公司和农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可以采取政府、旅游公司和旅行社联营的方式。政府负责整体规划和基础建设;旅游公司负责经营和管理,组织各种旅游活动并负责商业运作;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只要各方参与者密切合作,协调配合,各尽职守,就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也可以采用股份合作的形式。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体进行合作,以实物资产、资金、技术、劳动等多种形式入股,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合作经营。这样,可以更广泛的吸收资金、物力和技术,更能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每个人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企业的所有者,个人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能保证乡村旅游的有序发展。
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究
(一)民俗风情型开发模式
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开发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体现民俗特色的适当形式,要精选最富有旅游吸引力的民俗风情作为本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在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民俗文化的乡村,可以选取民俗风情中颇具特色的节日、婚姻、祭祀、交际、礼仪、服饰、饮食、器用、娱乐、信仰和饮食等作为旅游项目进行整合包装,让游客尽享乡村民俗风情旅游乐趣。可以保持自然原生态,在民俗风情相对丰富、交通比较便利的乡村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产和生活以及村庄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让游客体验真实的感受,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和夏威夷毛利人村落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这种方式投资少,游客活动自由,但是需要当地政府给予村民一定的资金支持,否则,很难保证旅游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也可以进行复古再现,对已经消失的民俗风情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和建设,通过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风情,如海南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开发本地的旅游资源。
(二)观光体验型开发模式
在大中城市周围的乡村,可以尝试开发休闲体验型的乡村旅游模式。这种模式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为特色,一般要求乡村距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家庭具备接待能力,以乡村的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农户要为游客提供洁净舒适的环境和别具乡村特色的美味佳肴,可以赏花观果,并且可以为游客提供条件参与农事,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苦与乐。游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与自然亲密接触,投入欣赏田园风光,体验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除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尽力地放松身心,充分品读乡风乡韵。
(三)依托景区型开发模式
在有良好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或者在旅游风景区的周围并且交通较为便捷的乡村,可以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互补的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或者利用风景区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在欣赏自然风景之余,进而欣赏乡村景观。这是一些著名风景区的附属产品,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目标,并能在开发中体现乡村的原生态。江西井冈山的公社食堂、湖北随州观光农业区就是采用的这种开发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很猛,数量和类型都在逐渐增多,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一大时尚。目前,各地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开发出具有独特性、多元性、精品性的乡村旅游产品,使乡村旅游保持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爱民.对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6(5)
2.史清莲.乡村旅游开发的外部不经济及内化探索[J].决策参考,2006(3)
3.王丽娟.乡村旅游开发的八项原则[N].中国旅游报,2006
4.何婉.法美两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