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涛
我国发电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业,近几年,由于国家放开煤炭市场,外部经营环境急剧恶化,经营风险增加,为了增加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和各自实际情况,加强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是目前各发电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发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认识片面
电力企业具有产品和主要原料单一、销售环节简单、以及安全生产及其重要等特点,企业内部管理也形成生产管理方面规范、严格,经营管理方面简单,对市场等外部环境反映缓慢等特点。发电企业普遍存在对内部控制的内涵认识不到位,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只要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并照章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就是有效的。但这并非内部控制的主要内涵,内部控制应是由企业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最终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的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构成。发电企业的内部控制应是全员参与的,围绕以上五项要素来构建内部控制的框架,是为了保证发电企业既定目标实现而实施的控制过程的系统工程。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够理想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2003年前,大多数发电企业属非独立核算企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方式主要就是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制订并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并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企业的机构设置一般按上级公司的设置对应设置,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设置内部机构,职责权限不够明晰,业务流程不规范。虽然建立有内部审计制度,但内部审计的范围较窄,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责,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比较粗,企业文化的建设更是较少涉及。近几年,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造成竞争的加剧,五大发电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各自的企业特点,在内部环境的几个方面已有很大改进,但还不是很理想,全员参与控制的意识还未完全建立。
(三)没有建立系统、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
电力体制改革以前,电力行业一直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基础垄断产业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企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发电机组的安全生产,其余的风险均可以放置在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之外,缺乏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对策机制。电力体制深化改革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放开煤炭市场价格以来,发电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急剧恶化,经济效益急速滑波,市场竞争加剧,发电企业的危机感、紧迫感、风险意识日趋增强,经营者的风险观念也主要体现在对机组利用小时逐年下降、煤炭价格不断飚升的担忧,以及节能减排指标和技术改造方面的压力。由于长期的行业优势和重生产轻经营的毛病,以及各种压力的突然增加,发电企业忙于应付眼前太多的矛盾和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分析,还没有及时建立系统的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缺乏对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这些均是发电企业实现有效内部控制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财务系统控制力量薄弱
由于发电企业的商品单一,并且电力不能储存,它的发、供、输、配、销同时完成,会计核算中没有半成品与产成品之分,成本费用不需要在产成品与半成品之间进行分摊,也不需要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会计核算相对比较简单,会计核算均是采用的事后记录式核算;加上发电行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密集型企业,成本、收入金额巨大,核算方法的简单与价值金额巨大的特点造成了发电企业的会计信息容易受财务人员的主观影响,会计人员的经验、技能、性格的不同均会产生财务信息的差异。
以发电企业耗用原煤的成本核算为例,由于煤炭进厂要经历采样、制样、对码化验以及解码的过程,存在搭配掺烧和结算滞后等问题,煤炭进厂的顺序无法与煤炭结算进入成本的顺序保持一致,也无法与煤炭入炉消耗的顺序保持一致,财务人员实际上无法准确核算当期的燃料成本,再加上月末会计人员对未结算量的估收价格也存在着主观性,现有财务管理体系下,发电企业对占发电企业成本70%以上的燃料成本核算并没有做到会计准则要求的及时、真实、准确。会计系统的控制力量还比较薄弱。大多数的发电企业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二、促进发电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一)营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规定了企业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塑造企业内控文化并影响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建立良好内部环境的基础。因此,促进发电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是努力促进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提高对内部控制内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才能促进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和实施,通过各种宣传和学习,使企业管理层和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包含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控制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员工的参与。
(二)建立发电企业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五项要素之一,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企业常见的风险包括:战略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环境与法律风险及灾害风险等。发电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重大风险包括:电网的异常跳闸、全厂停电、灰坝垮坍、环保事故以及重大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事故等。企业必须制定包括安全生产、燃料采购、财务管理等业务相关的风险控制目标,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发电企业所面临的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不同风险,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发电企业各种潜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区分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并分别进行评估,评估相关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风险的应对策略,对固有风险应当制定风险预案并经常演练,对剩余风险应当制定规避、降低、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
(三)建立健全发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渗透企业各个领域、覆盖企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它通过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治理结构,规范权力运行,强化监督约束,可以有力地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营运效率,提高信息质量,保证资产安全。因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规范框架是发电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任务。
健全发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紧紧围绕内部控制提出的三大目标:一是发电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二是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可靠性,三是发电企业的经营遵守适用的法律和规章;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发电企业的公司治理和内部业务进行流程再造,目地是完善发电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
健全发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遵循内部控制具体规范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风险管理特点,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框架,发电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建设应当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发电所有业务和事项,例如授权审批控制方面,企业的法人代表的审批必须设定合理权限,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体系之上。
2.重要性原则:发电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及高风险领域,发电企业重要业务事项包括燃料供应、电力经济指标、节能减排等;高风险领域有:机组安全运行、环保事故、设备人身安全等。
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就是相互约束和相互监督,发电企业在兼顾运营效率的同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框架。
在发电企业实施规范的内部控制,不但能促进发电企业守法经营,增加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还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发电企业健康、稳定、持续、科学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