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闻摄影在企业报应用的思考

2009-02-03 07:51张光荣
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8期
关键词:摄影

张光荣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新闻摄影应用而言,各类新闻媒体都在不断加大对新闻图片应用的比例,将以往提出的“图文并茂”宣传形式深度向“图文并重”转变,有的甚至在重大事件面前,加大了新闻图片的应用比重,从而达到用图片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感染读者,吸引受众的目的。然而,在企业报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目前新闻摄影却始终扮演着插图或是美化版面的的角色,比重小,数量少。面对新的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如何让新闻摄影在企业报中真正发挥作用,是企业宣传工作者必须正视和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发挥新闻摄影在企业报应用的独特作用,真正实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思想?

一、改变陈旧的思维观念,不断增强新闻摄影的新鲜感和感染力

新闻摄影作为视觉形象和文字结合的综合报道形式,将有机地增强事件的传播质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到来,给人们的思维观念带来新的冲击。新闻摄影是否客观、公正,并非由记者的主观意识来把握,只有市场本身才能真正决定。对此,记者,通讯员只有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概念,以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从大环境与小环境的细微之处,抓住典型,多方面、多角度反映经济生活中变化的事物,才能切实以独特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合传播效果。如郑鸣所摄的《倒闭的滋味》,从理性的角度体现了社会的变革。葛新德所摄的《帽子的信息》、胡武功所摄的《今夏的裙子》,都是从生活的乐趣中抓取,传送的却是改革给人们生活带来了的巨大变化,可谓“独具匠心”。武治义拍摄的《士兵》,打破常规,运用逆向思维,抓住士兵和枪口上的小花这一微小的细节,使人看后产生了强烈感情冲击力。如反映汶川地震的摄影作品《走出山门》等,宣传效果不言而喻。

二、摒除常规构图模式,运用照片独特的视觉和瞬间形象征服读者

新闻摄影作为“以视觉形象报道新闻的手段”,它并不在于记录人们普遍看得见的东西,而在于把人们普通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并将它们浓缩提炼,以新颖的视觉形象和视觉语言将实质表现出来,增强照片的“含金量”。故此,摄影时就必须在常规中打破习惯,选择新的视角或拍摄角度。如熊建华拍摄的《热爱生命》,展现的是一位失去下肢用手支撑起生命的重担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生命强者。作品简洁的构图,表达的却是热爱生活的永恒主题。杨昌忠拍摄的《饮恨沙场》,画面用朴素的摄影语言和直观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了绿茵小将复杂的内心情感,给读者一种真实的心理感受。以上事例说明,新闻摄影只有坚持以时间、空间、对象三位一体的真实原则,从具体形象的事实出发,避免虚构捏造,摆布导演的现象,必将达到征服读者的宣传效果。

三、改变“附属品”地位,增强“图文并重”格局

新闻摄影是利用画面和文字互为补充,互为映衬的传播优势,提示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宣传“双文明”建设成果。有人形象地将此喻为报刊上的“电视荧屏”。作为编辑应当正确处理文字稿和摄影作品的关系,在摒除“机器+人”工厂模式照片的同时,将新闻摄影作品同理论化的“艺术”作品分开,选择应用以人的活动展示经济以及其他时间的佳作,给版面增辉。如《陕西日报》刊发的《哀思弥漫天地间》照片,画面包含的是一副写着“小平永垂不朽”的白色缎带,随风筝翱翔蓝天的情景,含蕴了人们对伟人的无尽哀思。于惠通所摄的《英雄的航天测量军士张志宏》,展现给人们的是大海飞溅的浪花,战士撼天的呐喊,力聚千钧的缆绳……体现着人与大海的搏击,生与死的考验,使人真正感受到了摄影的感染力。报刊定期刊发摄影专页,就会强化新闻摄影的扩张力。

四、正确处理正面报道和问题报道的关系,做到有褒有贬,促进社会进步,企业发展

新闻摄影是时代形象的纪实。作为新闻工作者,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上,采写问题报道,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字,并掌握好时机。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报道了贫困山区教育面貌的落后,由于角度把握的好,照片刊发后,在全国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进而掀起了赞助“希望工程”的群体活动。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杨小兵拍摄的《上学》,说的是陕北某地学生上学途经裸露的钢丝桥的报道,同属问题报道,照片刊发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较快的解决了孩子上学行路难问题,这些反映社会问题的新闻摄影力作,必然对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企业报编辑而言应当消除思想顾虑,大胆刊发具有体现时代特征的照片。否则,报刊就会失去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和战斗力。

五、不断提高记者素质,体现摄影作品自身价值

新闻摄影是可遇不可求的。摄影记者要相出好的作品,就要树立精品意识,要加强学习,具备深厚的政策水平,独特的新闻视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文字功底,同时要深入生活、深入现场,捕捉新闻信息,并站在审视生活、审视历史的高度,有预见性地把握时代脉搏。还必须有对读者负责、对作品负责的精神,无论从图片的后期制作、标题制作、配文等方面,都尽可能精益求精,尽善尽美,避免作品的草率性、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只要我们企业报的作者和编辑真正把感人至深的摄影作品奉献给读者,必将对新闻摄影步入“正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企业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

猜你喜欢
摄影
摄影精选
梅(摄影)
摄影冷知识知多少?
夜垦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