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可能给不同的企业带来「危」或者「机」,而这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危机时分完全转行的风险较大,但适宜进行管理转型和公司治理结构调整,此时也是对战略规划、市场策略进行重新梳理和反思的良机。这种练内功的转型可以为经济复苏后的快速反弹做好准备。
尽管在金融危机的重创下叫苦连天,但在企业群体痛苦的应对挣扎中,宏观层面逐步显现出新的变化。用大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话讲,就是「寒冬里有了些许暖意,结构调整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是我们多年来要推动实现的。」
他同时结合最近的调研结果指出,一些地方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正在不断优化;此外,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资产价格的下降,一些企业开始购买以前价格比较高的品牌、通路、人才等。
危机激发新模式
最近,有两则消息格外吸引眼球。西班牙一家餐厅推出一欧元的「金融危机午餐」,一时间顾客盈门,供不应求;为因应金融海啸的冲击,香港超过一百多家餐饮业商户近日起陆续推出「港币一元优惠消费」活动,包括一元叉烧饭、一元唱卡拉OK、一元一碗担担面和一元半打蛋挞,同样也大受追捧。
可见,虽然金融危机对一些行业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激发了新的行业增长与商业模式,那些顺应时势、及时修正经营模式的企业将率先走出困境。
看空2009年出口生意的台商杨文章,从台湾转移到东莞从事加工贸易已14年,主要是为出口家具配套生产玻璃。受多重因素影响,2008年订单比2007年减少三成。鉴于2009年出口形势可能更严峻,他正在广东启动筹备了多年的观光休闲项目,希望通过转型服务业来拓展大陆的内需市场,以此缓解目前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
无独有偶,一家刚刚成立一年左右通过互联网卖服装的企业,之前盈利能力一般。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多服装企业原本出口的产品被迫转向内需市场,这家做互联网销售的企业反而获得了比原来更加优质和便宜的供货,因此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反思产生新认知
经济危机时分是企业对战略规划、市场策略进行重新梳理和反思的良机,这种练内功的转型可以为经济复苏后的快速反弹做准备。
首先,控制风险、降低收入的不确定性。目前情况下,对于那些非优质客户,如存在很大信誉问题、坏账风险高的客户,就要坚决放弃。同时,企业必须精细地划分收入来源,了解自己的真实盈利能力,把资源集中到能创造最多价值的领域中。同时还要克服投机心态,抵制诱惑,坚持稳健的套保措施,严控风险,不要太在意盈亏。
另外,竞争的动态性意味着企业必须「越危机,越学习」,拥有持续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地「赢」,也能通过检视和调整,让企业的肌体更健康,随时准备再出发。
危境中机会在哪里?
台湾金融研训院顾问周家俊
金融业除了服务个人外,还要服务于企业和产业。产业好时,金融业经营的效果也好;产业不好的时候,金融业也不好。
目前很多产业过了繁荣期,导致金融业的配合和需求也渐渐往下走。此外,金融业也存在操作不当的因素,两方面迭加起来才产生危机。金融业要想转危为机,一方面是检讨有没有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操作,另一方面还是要跟产业进行关联。如果是产业或企业处在一个调整阶段,金融业就只有等待。这也是一种市场经济规律:繁荣到衰退,衰退到萧条,萧条一段时间后会自然复苏,复苏到某种程度又会繁荣。但如果是其它原因造成的伤害性,就需要监管当局来帮助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