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

2009-02-01 07:32
活力 2009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全县农业

姚 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落脚点是建立市场化的农业运行机制和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把农业建成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结合拜泉县农业发展实际,重点就如何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出如下思考。

一、我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业发展思路的调整,农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夯实农业经济增长基础的同

时,也为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截至去年底,全县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 340处,修建水库138座、塘坝1 352座,蓄水能力达到2.4亿立方米。共打农田灌溉井201眼,抗旱、饮水两用井523眼,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9.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54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为14 828台,大型农用拖拉机560台,配套农机具达到1 120套,全县农业田间机械化程度达到81.6%,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全县累计改造中低产田212万亩,为农业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日益显现。经过多年的调整优化,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为主向农林牧渔协调发展转变,由产量、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转变,由内向型农业向外向型农业转变。在种植业内部,大力培育发展绿色、特色和经济作物。2008年,绿色食品基地监控面积、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和经济作物面积分别达到270万亩、110万亩和55万亩。在农业内部,大力发展畜牧业,2008年全县牧业产值实现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6%。林业产值实现8 695万元,同比增长7.9%。全县三产比重为38.2:25.5:36.3。农、林、牧、渔比重为61.3:3:34.6:1.1。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初步构筑起贸工农相衔接、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运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发展领域。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23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2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2个,带动农户4 300户、基地12万亩,吸纳2 300个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四)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日益增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三组四大”科技服务推广网络初步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建设种植业高产攻关科技示范园区6个,实行农业科技配套组装,选育高产优质作物品种,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监督三大体系建设,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不断加快,低残留农药获得推广,无公害产品实现整县推进;切实开展好“三下乡”、“科普之冬”、“科普之春”等活动,搞好农业技术培训,普及科技知识,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6场(次),直接或间接培训农民1.8万人(次);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广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大豆窄行密植、玉米通透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品种,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上有了一些进展,但从总体情况看,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还面临着一些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我县农业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从总体上看,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道路、农机、水利设施等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型农机具数量严重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多数不配套,难以完成每年的土地耕暄、播种、中耕、收获任务。特别是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新形势下,更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田水利工程病险严重,设施不配套,抗旱除涝能力弱,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二是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尽管国家逐年增加了对“三农”的投入,但大部分投入“惠民而不惠农”,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出发,农业投入仍显不足。农民生活总体看并不富裕,自身积累程度低,筹资能力差;金融支持乏力,信贷投入少。农村金融部门为化解贷款风险而采取的严格担保、质押政策,农业生产的贷款难度很大;农业投资风险大,吸引业主开发难。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与工业相比,生长周期长,产出效益低,而且投资开发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许多业主对农业投资极为慎重,真正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业主参与投资的更少。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数量少,规模小,种类缺。产业化经营程度还很低,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关系不紧密,产销协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基地”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还未真正形成。支撑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协会、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竞争主体建设明显滞后。有品牌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小,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优势特色产业尚未形成。

四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技推广体系不完整,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县农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村屯农民技术员的四级农技推广网络“线断、网破、人散”,县乡两级农技推广工作的人数不足,农技推广服务工作陷入困境。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够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共享程度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贡献率还较低。

五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特别是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留守农民多为年老者和儿童,绝大多数从业劳力文化水平为小学以下,农村劳力素质下降趋势进一步加剧。农民素质不高,难以接受现代的农业管理理念,更增加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和应用难度。同时,也导致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淡薄,难以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分析,盲种乱种,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坚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理念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农业发展道路。在新形势下,必须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特别要把握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三农”工作的重要判断,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把农业问题放到整个国民经济中统盘考虑,跳出农业抓农业。切实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动、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要将先进的工业思维、技术和装备“内植”于农业,让它变成农业的一部分,从而推进农业的工业化。要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建设商贸型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来抓。

二是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新一轮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抗灾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根据我县土地面积大、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加快粮田管灌和渠道防渗工程建设,积极推行滴灌和喷灌技术,千方百计扩大微灌数量和规模。不断加强现代农机装备建设,积极做好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示范推广,认真落实好各级农机补贴政策,重点推动农机装备更新升级,提高大型、高性能装备比重,逐步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全县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