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故乡情,万里话送别

2009-01-29 06:07顾素芝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
关键词:李白故乡

摘 要:自古多情伤别离,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别赋》中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就是很好的验证。离别是人类普遍的一种遭遇,无论是送还是留,主体都是人。而在古典诗歌中却有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的作品,他相别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物。这样的送别别具一格,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白在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所写的《渡荆门送别》。

关键词:李白 《渡荆门送别》 送别 故乡 深情厚谊

南朝著名文学家江淹《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人生现象,多年相聚的朋友或彼此相亲的人,忽然之间迫于无奈,离别远去,其情可哀。

苏轼《水调歌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感慨。离情别恨是人类所共有的情感,中国古典诗歌中以描写离别、送行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篇目之多可谓浩如烟海;同时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贯穿于整个文学史中。这些诗歌可能不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但它充分展示出人性的美好,人世间情谊的可贵。

送别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别。无论是送还是留,主体都是人。而在古典诗歌中却有和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不同的作品,他相别的主体不是人,而是物,这样的送别别具一格,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白在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所写的《渡荆门送别》。对于这首诗的题目,前人有很多品评。明代唐汝洵言:“题中送别二字是衍文。”(《唐诗解》卷三三)清代沈德潜亦言:“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卷二十)而俞陛云《诗境浅说》则云:“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江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那我们就来品味一下这首诗。诗云: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这首诗写告别故乡,而非送别朋友,并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首联点题,交代诗人出行的行程、乘坐的交通工具、游踪和出游的目的地。首次出蜀的李白过荆门山,兴致倍增,为什么会如此?原因有二:第一,荆门山是楚蜀交界,过了荆门山,就离开了家乡。第二,古朴原始的楚地风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神往外界的李白。同时,过了荆门山,地势顿然平坦开阔,自然景色与蜀地有显著的变化,使第一次出蜀的年轻诗人产生极大的新鲜感。颔联和颈联描写船出三峡,作者远眺近观的自然景色和天空的夜景,把荆门外的自然景象写得雄伟壮阔、瑰丽多彩。山势之高、水流之远、平野之广、月影之美、云彩之奇,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诗境浅说》云:“次联气象壮阔,楚蜀山脉,到荆州始断,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流初纵,故山随野尽,在荆门最切。”同时,前两句是实景,后两句是虚景、幻景,表现出诗人独特的想象和夸张。尾联呼应标题,点明主旨。

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蜀地生活,也一直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出行面对流过蜀地的江水,不禁产生故乡情。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本是无感情的故乡水怀着深情厚意、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作者不直接写自己的思乡,而写故乡的水多情,万里迢迢相送,船行万里,景物皆变,唯有江水依旧,此情何限。正如杜牧的《赠别》诗中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用无情的蜡烛,反过来替有情的人垂泪,由此可见当时诗人该是多么伤心。这两首诗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实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诗境浅说》云:“收句见送别之意。”这首诗题为送别,当指故乡水万里相送的意思,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以故乡水对自己万里送行的深情厚谊,反衬自己思乡的深情,写得含蓄情深。

(顾素芝 河南省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457000)

猜你喜欢
李白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唐?李白 《客中行》(草书)
故乡
诗仙李白的归宿
故乡的山
倒下的那一刻
故乡常在我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