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抱怨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言语行为,随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然而关于女性抱怨语的研究却不是很多。文章通过搜集日常生活及影视作品中的对话,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特征,对女性抱怨语的策略、句型结构、语气修正的使用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求提高女性的交际能力,使女性更好地维持稳定的社会关系。
关键词:抱怨语 策略 句型结构 语气修正 关系变量
抱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女性的抱怨往往比男性多,她们抱怨的对象可小至天气,大到社会经济文化等。随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问候、称赞、拒绝和道歉语进行了研究,然而对抱怨语进行研究的专家学者则很少,并且他们的研究主要是对不同语言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的抱怨语或抱怨策略进行比较。因此,本文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和汉语的语言特征,试对女性的抱怨语进行较详细的论述和分析,旨在通过论证女性抱怨语的语用策略、句法形式及影响这一言语行为实施的关系变量来描写和解释该语言现象,并进一步深化该言语行为的比较研究。
一、抱怨语的定义与分类
(一)抱怨语的定义
广义上讲,抱怨语是指说话人在特定环境下表达自己不满的语言行为。Olshtain&Weinbach指出,抱怨是指说话人不顾听话人的面子及感受而实施的一种言语行为,同时还指出,抱怨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面子威胁行为(Olshtain&Weinbach,1987)。
(二)抱怨语的分类
根据受话对象,抱怨语可分为直接抱怨语与间接抱怨两类。语直接抱怨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表现为说话者当面抱怨某人或某事。间接抱怨是一种非面子威胁行为,表现为在交际过程中抱怨对象不在场。直接抱怨语与间接抱怨语都有可能延长交际时间,然而通常是间接抱怨语能够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间接抱怨又称发牢骚,它能激发听众的反应,如表现出怜悯或关心等,并能保持说话者与听众亲密稳定的社会关系。
二、理论背景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背景
言语行为是指当我们在说话时,如祝贺,感谢或请求所表现的行为,这些行为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现得令人满意。在对言语行为的研究中,Searle指出,在语言和行为关系中语境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抱怨也是一种语言形式,因此,言语行为理论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我们研究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对话的抱怨语,原因有两个:一是能即时比较抱怨语的使用策略及句式;二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对话进行录音能保证数据的最大化和信息的真实化。该研究共选择了10个地点进行录音,每个地方至少录三个女性的抱怨语,并且这些抱怨语是随机录取的,没有任何导向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对话来自四部电视剧和两部电影,以及两个视频。所用的录音工具是MP3,在录音时只记录了女性的抱怨语。后期的数据分析主要依靠Excel2003来完成。
三、抱怨语的实施
(一)抱怨语的实施策略及语言特点
Olshtain与Weinbach(1986)根据抱怨的严重程度,把抱怨语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低于指责水平
在这种模式中,说话人避免明显地提到相关的冒犯事件,力求最小限度地威胁受话人的面子。并有意缩小代价以增加受话人的利益。事实上,这种模式有意留给受话人一席空间,让受话人自己去理解是否说话人真正表达了抱怨言语行为。这种抱怨通常还伴随有非语言行为,如皱眉、撇嘴(录音时做了记录)等。例如:
(1)快走吧,要上课了。
到我了吧!
嗯!(撇嘴)
是吗?
这种模式的语言特点是完全避免直接或间接提及受话人或某个不可接受的事件。
2.表达不满或烦恼
在这种模式中,说话人间接地、模糊地、并非明显地提及受话人或某个不可接受的事件,但明确地表达出了说话人心中的烦恼。在此,说话人虽尽量避免与受话人的公开冲突,然而会明确地指出所存在的某种妨碍与侵害。在使用这种模式的抱怨语时,受话人能够把它理解为抱怨语,但也有可能忽视其言外之意。在收集的汉语语料中,这种模式的例子也很多。例如:
(2)麻烦你快点好吗?我们好饿哦!
这个月的钱花得太多了。
唉,下了一个多星期的雨!
这种模式的语言特点是避免直接地、明显地提及受话人或某个不可接受的事件,但同时又清楚地暗示某一事件或行为已构成了对他人的冒犯。
3.明显的抱怨
在这种模式中,说话人决定对受话人采用公开的面子威胁行为,明显地提及受话人或某个不可接受的事件,甚至同时提及两者,但并没有表达要对受话人采取制裁。例如,
(3)真笨你,辩证法怎么学的?
你就不能走慢点?
这种模式的语言特点是抱怨者明确地提及受话人或某个冒犯事件,甚至两者同时都提到。
4.谴责和警告
在这种模式中,说话人对受话人采用公开的面子威胁行为,并暗示要对受话人采取可能性的制裁。如:
(4)这么晚!干什么去了?
走着瞧吧!
下次再这样,别指望我等你。
我警告你,下不为例。
5.立即威胁
在这种抱怨语中,说话人公开地攻击受话人的面子,并表示立即威胁。
“立即威胁”在汉语抱怨语中是一种抱怨程度比较重的抱怨模式。说话人要求受话人立即采取补救行动,纠正错误来挽回、消除某一冒犯行为,否则说话人会对受话人采取制裁,这些都构成对受话人的即时威胁。请看下例:
(5)钱已经没有了,要钱没有,要命两条,你再打电话过来,我死给你看。
(6)上后面排着去,不然我给你揪出来。
研究还发现,很多抱怨语不仅仅只用一种策略,也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如:
(7)“你妈省的钱我怎么没见?这房子我妈出了10万!你妈呢?”(不满+明显抱怨)
(8)“这趟车每次都晚点,你不知道吗?”(不满+低于指责水平)
(二)抱怨语的修正
抱怨语的修正主要指用词的选择,这将会影响到策略的使用,不同的词会加强或减弱抱怨的力度。如“你好像又迟到了。”和“下次你再迟到就别来了!”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然而策略却明显不一样,第一句话中的“好像”明显地降低了抱怨的程度;第二句话却是威胁性的,对于受话人而言,这明显地威胁到了他的面子。
减弱抱怨的强度是缓和抱怨对听话人的影响。一个有能力的抱怨者能积极修正并能有效地避免公开对抗。有些词汇能明显降低抱怨的强度,如“有点儿”“好不好”“好吗”“我怕”“我看”“我猜”等。
有时抱怨者为了对受话人施压或达到抱怨的目的有意加强抱怨的力度,一般会使用“实在(是)”“简直(是)”“真(的)是”“总(是)”“这”“每次”“又”“很” “太”“这么”“……死”等。
总之,抱怨者选择何种策略或是使用哪些词汇在其实施语言行为时都要考虑到,以便更好地达到抱怨的效果。
四、句法形式
根据收集的实际语料,我们发现,汉语抱怨语主要有以下几种句法形式。
(一)陈述句
(9)我妈太不讲理,我拿她没办法。
(10)上海人真是小气,一碗面五六块,才给这么一小口儿,仰脸吸得长了点儿,没了。
(11)我不是大小姐脾气的人。
(二)疑问句
(12)妈,今天没买菜啊?
(13)我哄她高兴,谁哄我高兴?
(14)什么时候才轮到我?我都等了半天。
(15)你妈是不是没请过客啊?
(三)祈使句
(16)别用你的智商来揣测我的智商!
(17)不要讲话了!
(18)你太过分了。
(19)我腿都站酸了。
(20)你真不讲究。
(21)你这人一点儿人味都没有。
(四)感叹句
(22)不环保,牛气有个屁用?可怜俺们地球了!
(23)老是下雨,真烦啊!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多种句式的并用是常见的。如:
(24)“就没见过你这样的,磨磨唧唧!”(陈述句+感叹句)
(25)“你眼睛瞎了?踩人!”(疑问句+感叹句)
五、关系变量
抱怨者采用何种策略或句式会受到以下几个变量的影响:
(一)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
这里的社会关系主要是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有三种可能性:一是说话人的社会地位高于受话人;二是说话人的社会地位低于受话人;三是两者的社会地位平等,这些都会影响抱怨言语行为的实施模式及语用策略的选择。
表一:社会关系对抱怨策略的影响
01
从表一可以看出,说话人社会地位越低,使用的抱怨策略就越不明显,反之,社会地位越高,使用的策略就越会威胁到受话者的面子。
(二)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
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是影响抱怨言语行为实施的另一社会变项。交际双方是陌生人还是熟人,是朋友还是亲属,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施模式及语用策略的选择。例如在朋友之间,抱怨可能更随意但不会影响对方的面子。
表二:社会距离对抱怨策略的影响
02
由表二可以看出,关系越亲近,说话者使用的策略就越会威胁到受话者的面子。在其他几种关系中,说话者多使用明显的抱怨或表达不满这两种策略。
(三)交际双方是否有契约约束
交际双方所承担的义务是否存在契约约束,是存在明确的契约约束还是含蓄的契约约束,是影响抱怨言语行为实施的又一个语用因素。如在公交车上,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就是一种含蓄的契约约束。
表三:社会契约对抱怨策略的影响
03
由表三可知,当不存在契约关系或契约关系不明显时,说话者更多地采用明显的抱怨策略,而当契约关系明显时,说话者更多地采用谴责或警告受话者的策略。
(四)期望值/受挫度
期望值的大小、受挫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抱怨言语行为实施的语用变项。期望值与受挫的程度成正比。期望值越高,受挫的程度也就越大。期望值的高低与语用变项密切相关。例如,丈夫没有按照妻子的要求搞好卫生,在这一情境下,由于是夫妻,并且妻子在生病中,妻子当然对丈夫的期望值很高,相信丈夫会按自己的要求把事情办好,而事实并非如此,令妻子大失所望,所以使妻子受挫的程度增大。显然,这会影响到妻子抱怨的程度。
表四:期望值对抱怨策略的影响
04
表四表明,期望值越高,说话者抱怨策略的使用就越不顾及面子,反之,期望值越低,说话者使用的策略就会顾及受话者的面子。
综合以上四个关系变量,我们发现,女性抱怨者更容易受期望值及社会契约的影响,这或许可以用作解释母亲、妻子抱怨比较多的原因。
以上我们论述了几种主要的语用策略,在交际中,选用哪种策略更适合、更得体,且能实现抱怨言语行为的行事功能,这要根据交际的具体情境而定。选用得当,不仅可以增进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维系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使问题迎刃而解。选用不当,则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使人际关系遭到破坏,而且也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女性的抱怨言语行为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掌握与使用这一言语行为,以免造成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总之,抱怨语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拓宽言语行为的研究视野,开辟言语行为研究的新领域,而且对女性维持稳定的社会关系也有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Olshtain,E&L.Weinbach. Complaints:A study of speech
act behavior among native and nonnative speakers of Hebrew[A].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985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Conference[C].Philadelphia:J. Benjamins Pub. Co.1987.
[2]Searle,JR.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3]Searle,JR.Indirect Speech Acts.[A].In Cole,P.& Morgan,
J.Ed.,Syntax and Semantics 3:Speech acts[C].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4]Searle,JR.Expression and Mea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纲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刘惠萍.抱怨语的语用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2).
[7]赵英玲.论英汉直接抱怨语[J].外语学刊,2003,(2).
[8]赵英玲.论英语直接抱怨语与间接抱怨语[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孟庆云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30079;江西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3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