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09-01-29 07:53
广西教育·A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徐 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外,还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 引导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应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厚爱每位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上要多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先按照教材意图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图形转化为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得出S=(2πr)÷2×r=πr 2。接着我引导学生:“我们还能将圆转化为什么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呢?”然后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又探索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把圆切拼成近似梯形,推出S=(3/8πr+5/8πr)×2r÷2=πr 2;二是把圆切拼成近似三角形,推出S=4/8πr×4r÷2=πr 2。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思维得以启动与开发,既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互助合作的精神,又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得以萌发。

二、 鼓励质疑问难,开发创新潜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往往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小学生学习数学,开始往往只满足于“知其然”,而不追求“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观察,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解疑,并能够从一些司空见惯、不易察觉的地方看出问题,使创新思维潜能得以开发。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学习《比的意义》后,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能用等于,而用相当于?”……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的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热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通过学生自己质疑、讨论,既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又保护了学生创新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合理开发。

三、 指导实践操作,发展创新能力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认知活动的有效途径。小学生认知的发展要经历“动作→感知→表象→理解”这一过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合理安排,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使学生成为探索者、发明者。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例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可以预先让学生用纸剪好两个形状和大小完全相等的梯形,然后启发学生自己根据已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动手拼一拼,看是否能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通过拼摆,有的学生用两个大小相等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将一个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将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并成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品尝到创新结硕果的愉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非朝夕之功,不可能一劳永逸。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过程,选用科学策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把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责编林剑)

猜你喜欢
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玩转梯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三角形,不扭腰
梯形
三角形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