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凌
白沙小学坐落在圣山脚下,距离城镇16公里,是玉林市兴业县城隍镇最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教学基础设施极其薄弱,教学质量长期是全镇最差,群众意见很大,与学校的矛盾甚至成了当地政府的难题。因此,白沙小学一直是教师心中的“痛疮”,谁不幸被“下放”到这儿,都千方百计尽快调回城镇。面对以上情况,我用“安心、开心、关心”的治校理念管理学校,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 让教师安心,让家长放心
由于偏远山区学生人数少,相对教育经费也少,所以白沙小学的生活设施很差,住宿难、用水难、下厨难、如厕难、治安差,它们犹如五座大山逼退了四位城镇教师,无论酷暑严寒、刮风下雨他们都往家跑,无法安心教学。鉴于此,我利用有限的经费对教室、宿舍简单修缮,使学生上课、老师住宿都安稳一些。
最头疼是用水问题,村里的农户已经有了从山上引来的自来水,但由于群众与学校长期有矛盾,村民们大多数不同意学校接水,即使同意亦要交5000元安装费,水费另计。于是,我反复跑村委寻求帮助,经过多次交涉最后决定由村委出人工,学校出材料钱从山上引山泉水进学校,终于解决了学校的用水难题。同时,我多次打报告向上级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争取到了两万元维修费,对学校进行了全面修缮,更换了破旧的课桌椅,并建好了厨房和卫生间,解决了老师们的基本生活设施。天天往家跑的老师再没有后顾之忧,安安心心地住了下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中。周边群众也从敌对、怀疑到接受、放心,从支持到帮助,久治不愈的扰校问题不复存在了。
二、 让教师开心,让学生舒心
由于我校教学质量历年滞后,基础薄弱,学生顽劣,安心下来的教师们成天眉头紧锁,叫苦不迭,学生也对老师敬而远之。为此,我快速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同时更加注重“理”,注重沟通,注重以人为本,以本地职工人数少、外地教师多为切入点,努力使学校变成一个温暖的家。在职务上,给教师知情权,关注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最为关注的财务、评优、职称评定等,全部公布于众,并做到及时征询、及时整改。在教学上,根据学校学生人数少的实际情况,改进传统的纯粹班级责任管理制度,对顽劣后进生齐抓共管,做到“集体应对,谁见谁管”。这样即时即地的管理模式在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同时,减轻了教师的个人负担,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在生活上,注意与教师交流,做教师的贴心朋友,从各方面关心每位教师,关注他们的各种困难。根据青年教师居多的情况,我利用集体厨房经常开展小聚餐,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驱除教学工作的阴霾,让教师喜笑颜开。此外,多与村委会开展活动,取得村委的帮扶,与周边群众和谐相处。这样驱动方方面面的效应,教师开心地投入工作,学生舒心地投入学习。
三、 让教师费心,让学生有进取心
留守儿童问题在我校更是头痛,我校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占34.6%,单亲在外地打工的占36.7%,即使没有外出打工的亦是早出晚归。因此,学校承担了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任务,这给我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这样有利于全面了解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加强与家长、监护人联系和沟通,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的便利,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定期进行家访,做好监护人的思想工作,让监护人担负起的职责。对留守儿童缺少监护,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的情况,教师要千方百计弥补他们感情的缺失,从细微之处做起,用心去关爱他们,细心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关注他们的言行举止,多给他们鼓励,多给予希望,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自信的性格,培养他们的奋发进取之心。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对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通过两年的用心管理,学校有了明显的改善,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文明之风逐渐形成,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得到了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拥护和称赞。
(责编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