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钊
摘要:金融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金融领导的经济现在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所涉及的领域将逐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参与世界经济。金融结构的调整、优化,对增强金融市场竞争力,提高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等有很大的改善和帮助。然而,目前我国金融结构调整的步伐滞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这将会降低我国的金融效率和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就这一几点进行讨论并提出金融结构优化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金融结构;现状;优化;缺陷
一、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和缺陷
(一)金融结构现状
我国的金融结构是由证券、银行、保险三大金融体系组成,目前,这三大体系的所占份额正不断的发生变化。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市场份额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非银行机构组织的比重反而上升。从整体上看,国内的金融机构所占市场份额比例下降,外资金融机构比重上升。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企业的资金运转来源主要是依靠于银行,这种现象体现了我国金融结构的失衡状态。我国账面上的资产总额并不是切实所在,许多还是虚化成分,又比如银行信贷过度扩张、企业过度负债等现象这些更加说明了我国金融体系的构建已严重失衡。
从金融功能的发挥来看,我国金融业提供清算和支付手段及动员储蓄等业务功能显着,但资金配置、信息提供、风险管理等功能发挥不足。另外,我国金融体系结算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同时,居民储蓄率持续增长,近几年均在40%以上,2005年更是达到50%,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尽管储蓄率上升有很多原因,但不能否定我国现行金融结构的储蓄动员功能。
(二)我国金融结构的缺陷
1、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对称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主要面向大中型国有企业,然而中小企业以及现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金融资产总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仍偏低,导致金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不对称。金融结构的调整规模和质量明显落后于国家总体经济结构,这是我国金融业目前面临的首要关键问题。
2、金融体系内部结构不均衡
我国金融资产结构失衡表现为间接融资偏大,直接融资偏小。有关资料显示,目前通过贷款的融资金额达90%,直接融资仅占10%。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占72%,而证券金融资产的比重只有28%。
3、金融结构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弱
一些资金供给者在一个金融体系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弱化了一些计划投资者的信心,使双方资金交易成本加大,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受到影响。中小投资者在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天然的劣势,在金融市场中不占优势,因此我国仍以大型企业投资为主,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中小企业为主的格局。
4、金融结构中的金融基础设施匮乏
目前我国尚缺乏完整有效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和一系列协调机制。各级监管部门的职能不明确,同时没有一套严密有效的措施来确保职能的履行,并使其承当相应责任,造成事后监管大量存在,降低了监管的效率。
二、我国金融体系的功能(以商业银行为例)
(一)金融功能的观点
研究金融体系学者认为,金融体系的功能一般清苦下不会随着时间和范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研究重点应该定位于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根据具体问题再依照不同的功能构建相应的机构与组织。具体而言,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六点:
1、为商品与各项服务的交换而提供便利的支付方式;
2、为大规模企业的资金借入提供贷款融资;
3、提供经济转移业务,如借贷和投资;
4、承担经营风险,如保险、分散风险等;
5、提供利率价格和证券价格;
6、处理商业交易的激励问题。
(二)金融体系的功能与形式
从金融基本功能的角度出发,一个金融机构可以执行不同的金融功能。比如银行吸收存款时,把支付与集资的功能结合起来;贷款时则是把经济资源的转移与风险分担相联系,以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此外,金融活动往往是几种不同金融功能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可以随着市场环境而变化。金融功能结构时刻保持着与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的特征、相对规模等紧密联系。金融功能结构的坚固意味着金融体系能够提供完善、高效的金融功能供给。如果金融体系功能不能稳定发挥,就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经营环境,无助于经济和社会的有序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有,金融体系功不能稳定发挥,表明当前金融功能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现今经济社会金融功能结构与微观、宏观经济机构相互关联,更意为需要优化金融金融功能结构,才能有利于社会经济正常稳定发挥,最终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
(三)以商业银行为例说明金融体系的功能
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体系功能概况
(1)信息中介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在金融体系中处于垄断地位,被我国政府定位于为大中型企业服务,或作为贷款源配合国家财政资金和一系列产业政策进行融资贷款,1983年,我国提出了择优扶植的贷款政策,这是一项考虑了所有制和经济规模前提下的择优放款政策。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双方资金关系得到稳固,贷款利率整齐,然而却不具有弹性。从另一角度来看,虽然我国的非国有经济改革开放后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其在产出贡献已超过国有经济,其增长速度也远远在国有经济之上,然而非国有经济的贷款额仅为所有银行贷款的20%。产出和发展速度高于国有经济的非国有经济在银行只获得了只获得20%的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贷款对非国有制经济在所有制和规模上的歧视。金融结构的严重失衡,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对规模小的企业或地方型企业丧失进行项目分析的动力和必要,近年来,国家开始慢慢鼓励国有商业银行打破所有制歧视,自主选择贷款企业,但多年以来的巨额贷款存量缺口,也使得银行对既有贷款企业进行继续提供贷款的行为,这就造成了资金无法及时流向资本边际产品最高的企业和项目中去。当然,非国有经济体制企业本身也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和财务报表不规范的问题。这些条件也成为阻碍了他们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客户的原因。
(2)风险承担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的金融体系制度控制之下,只能将绝大部分贷款投向国有企业,缺乏自主选择的根本权利。此外银行的贷款项目流动性差,更不具有生产性,因为银行信贷分配的依据是所有制标准和规模标准,而不完全依照业绩标准。又由于国有企业占商业银行贷款对象的大部分,所以由其中产生大量的系统性风险就很难以分散,进而更谈不上风险分担。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弱财政、强金融”这一局面逐渐形成,迫使国家在财政投资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不得不用一部分国民储蓄替代财政向一些国有企业注资。很明显,一旦具有流动性需求的居民储蓄变为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源泉,这部分信贷资金便不会再有收回的可能,流动性也将不复存在,这样,风险分担就变为居民储蓄代替财政承担起向国有企业注资的义务,并在账面上形成国有银行的巨额呆账。
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高风险、高负债、现金充足、无实物资产的流转等几个方面。银行本身就是一个高负债行业,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是高负债经营。我们也可以通过各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清楚地发现这一点。
表1中,可以很清楚地发现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体现了商业银行高负债的资本结构。由于历史因素,导致我国四大国有银行规模巨大但利润率不高,长期的高负债经营积累了巨大风险,资本金问题日益凸显。
但是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受到监管的,必然通过传导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当经济不景气或出现衰退时,加强监管会导致银行贷款的减少,这样将通过图1所示的传导机制引起循环效应,使经济出现更大的衰退,产生所谓的“资本危机”(加强资本监管后出现的信用危机)。
三、关于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成功上市。百度的成功与其背后多家海外风险投资机构为其提供巨额资金担保有密切关系。百度创始人李彦宏1999年从硅谷两家风险投资机构筹集到12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后在2000年10月,以世界着名风险投资商DFJ为首的四家风险投资公司联合向百度注资1000万美金;2004年,美国前三大风险投资商之一的德丰杰(DFJ)和全球着名搜索引擎Google在内的八家风险投资机构对百度进行了策略融资1500万。百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给社会留下的疑问是我国高科技产业体系为何总是不得不依赖于海外金融体系?为何国内有价值的创新企业总是难以自主成长起来?以上分析表明我国金融体系仍旧是不够完善的,不仅表现在功能上,更表现在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质量上。
(一)金融结构优化过程
1、渐近式优化。即在现有金融结构条件下,通过整合内部各金融要素,促使其优化,进而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效率性、稳定性,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其中包括金融主体工作效率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和宏观金融管理效率的提高,上述措施可以在既定金融结构范围内创造较强的激励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从而全面降低金融交易费用,提高既定金融结构的运行效率,实现对其优化。
2、制度创新式。即对现有金融结构的运行基础、运行规则进行革命性的更新,使其在新的运行机制协调下逐渐平衡,从而保证对其优化的持久效果。其中包括:①金融主体产权基础的变革;②新金融运行规则的引进;③新的金融组织机构的建立;④创造新的金融形式与金融工具等。在制度的层面对金融结构进行全新的革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更深刻、更全面。如果只有金融要素的渐近优化,而没有制度创新型优化,那么金融结构的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相反,如果只有制度创新型优化而没有金融要素的渐近优化配合,则必然给金融带来混乱。只有通过两种优化有机配合交互作用于初始金融结构,使其不断适应金融的发展变化,才可使其发挥有效作用的时间区域不断延伸,实现金融结构优化的持久。
(二)商业银行的结构优化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我国今后十几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这种以存量调整和结构变化为主要特征的转变,迫使商业银行也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国有商业银行要合理运作资金,避免不良贷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提高盈利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为国有商业银行迈向国际创造了条件。
2、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制约了银行信贷市场扩张规模和速度,从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产生负面影响。第一,随着融资规模的扩大,导致储蓄存款的分流,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负债规模;同时,使企业传统的融资结构和方式改变,从而必然冲击银行现有的业务规模,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利率增长速度减缓。第二,使银行资产结构失衡,获利空间缩小,风险增加。
3、选用能克服顺周期效应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存在顺周期效应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存在“时点”效应,依据于短暂的信用评级(外部或内部)确定违约数据,再套用相关演算方法给出与风险资产匹配的资本要求。
4、建立跨周期企业信用风险数据库,以穆迪和标准普尔两家评级公司为代表,一些评级公司建立了完整的信用等级转移矩阵数据库并定期发布,推动了信用等级转移矩阵技术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诸如CreditMetrics、KMV、CreditPortfolio View等利用信用等级转移矩阵来描述公司信用资质的未来变化,从而估计其未来违约概率分布,对单项和组合贷款信用风险进行动态度量和管理。
(三)我国金融体系的优化措施
1、完善金融市场的结构,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完善中小投资企业的保护制度,吸引中小投资者入市,提高金融市场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目前,首先必须实施的就是通过法律法规来维护中小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完善其信息的披露。首先,可设立中小投资者权益保障中心,为投资者提供及时法律咨询。然后,设立赔偿基金,以违规上市公司的罚款为基础,为利益受侵害的投资者提供必要的经济资源。另外,加强法制建设的力度,完善相关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特别是会计和相关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完善。
2、完善监管系统。从目前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在现有的三大监管机构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的金融管理机构,做到监管系统的相互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各监管机构有效行使监管,发挥各自的监管作用,又能落实国家金融政策的统一管理和协调。
3、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都关联到金融基础结构的改善。其中金融服务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直接的,它通过调整可以有效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增强金融流动性,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4.加强金融相关产权。保护力度产权保护是信用体系完善的前提,信用体系的完善又是金融创新能否实现的前提条件。加强产权保护有利于缓解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当前我国政府应加强社会的信用意识,并实现储蓄存款实名制,和信息共享,为商业银行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和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奠定基础。
四、总结
要克服我国金融结构的不平衡,实现金融结构的优化,必需通过金融体制的改革来实现,这是一个复杂的改革工程,它需要与各个相关的系统改革协调和配合,例如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等等。本文的研究仅仅是在分析我国现有金融结构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方向进行探讨和提出自己的鄙见,关于金融结构的优化,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伍琴.金融结构比较分析理论框架的设计思路[ J].金融论坛,2003,(4).
2.李泽广.金融结构趋同、经济增长差异与金融发展模式选择[ J].金融研究,2003,(12).
3.王开国.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与对策[ J].中国金融,2004,(12).
4.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徐明棋.市场深化中的金融重构[ M].上海:上海财大出版社,2009
6.孔莉 对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 J] 集团经济 2009对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