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2009-01-28 09:36石学峰
企业导报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发挥作用流动党组织

石学峰

【摘要】 当前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主要存在党组织覆盖率低、党员作用难发挥、党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因企制宜,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关键词】 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新经济组织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在增加经济总量,完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社会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迅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相比,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相对滞后。虽然近几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探索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看来,还很薄弱,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一、新经济组织概述

“新经济组织”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兴名词,学术界对它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很多专家都对“新经济组织”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如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王长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新经济组织,指的实际上是那些不同于以往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经济组织形式。有人撰文给新经济组织做了如下归纳:新经济组织,主要是指在我国境内新建的由非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单位,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独资企业)以及乡镇企业。

关于新经济组织的含义,认为它是与传统经济组织相对而言的概念,是特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和集体经济组织在所有制性质、产权结构、运作模式等方面完全不同的经济组织。在当今理论界,有一些专家把“新经济组织”与“非公有制经济”相提并论。新经济组织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非公有制经济并不完全相同,不仅仅是因为二者所包含的经济形式并不完全一致,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两种说法的变化深层次上体现了中央对市场经济理解的深化。

传统意义上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将经济组织性质作为划分依据,并未能完全体现市场经济活动公平竞争的原则,给经济组织贴上了公有与非公有的标签,不利于实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真正的公平竞争;“新经济组织”这个名词的提出,区别与传统的用所有制形式对它们进行区分,将各种所有制的经济组织一视同仁,都视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组织覆盖率低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大部分新经济组织还没有建立党的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普遍偏低,有的甚至出现党组织边建边散的情况。党员在新经济组织员工中所占比例较低,分布极不均匀,不少企业还没有党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 86%的私营企业中没有党员,建立党组织的仅占企业总数的 0.19%。截至2002年底,深圳全市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共有79万人,有党组织1432个,管理党员3.2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只有 4.5%。

原因之一是:一些私营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深,对设置党组织积极性不高,对成立党组织存在思想顾虑: (1)怕监督制约。有的担心成立了党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会受到监视和制约,甚至企业的内部机密和经济信息也易外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2)怕削弱威信。有的担心成立了党组织,企业员工会在党组织的领导和党员的带领下与自己抗衡。(3)怕影响生产,担心企业开展党的活动,既要占用时间,又要活动经费,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4)有些业主有逆反心理。业主中有的父辈与共产党有宿怨,有的本人曾在政治上受到过不公平待遇,还有的过去因违法违纪受到过严肃处理,等等。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需要许多艰苦细致的说服和引导工作。

原因之二是:有的新经济组织总体上还处于“多、小、散、流、变、杂”的状况。“多” 就是数量众多,2007年,全国共有私营企业551万户,个体工商户2741.5万户。“小”就是规模小,某大型城市调查发现私营企业在10人以下的占73.96%;“散”就是分布散,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的情况突出;“流”就是流动性大,内部人员流动快;“变”就是变化快,每3年约有90%企业关闭或到异地经营;“杂” 就是经济构成和人员构成复杂。这些情况对党组织的建立和开展正常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党员作用难发挥

1.思想不新,不愿发挥作用。在当前就业难的巨大竞争压力下,部分党员思想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认为自己受雇于人,“只要能挣钱,不问党和团”,顺从业主意愿,听从业主安排。不敢公开亮出自己的身份,成了隐性党员、口袋党员,不关心党的工作,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怕老板有偏见,受刁难,遭解雇。

2.地位不高,不好发挥作用。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权力受制于私营企业主,别说是参谋权、决策权,就是企业重大问题讨论决定的参与权也成问题,党员发挥作用找不到着力点,仅局限于本职岗位,局限于做一些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发挥有限,得不到群众的认可。

3.本领不硬,不能发挥作用。在新经济组织企业从业的党员,大部分来自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工人、退休工人,来自农民,缺乏企业管理知识,缺乏过硬的业务技能,自身素质不高,荣誉感、责任感淡化,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职工群众,没有能力和水平来发挥作用。

4.队伍结构不合理,不易发挥作用。首先,新经济组织党员数量太少。党员数量太少不,能组成党组织,党员一旦没有组织依托,其作用就难以发挥。其次,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这一点在农村尤其突出。比较而言,城市新经济组织党员情况稍好一些,但总体状况令人担忧。

5.缺乏激励机制,不愿发挥作用。党组织由于在企业中没有决策权、用人权和经济权,对作用发挥得好的党员实行激励缺乏必要的条件,想从经济上给其发票子,却苦于手中无钱,想从政治上给其搭梯子,却苦于手中无权。在经济上缺少实惠、政治上看不到前途的情况下,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不高。

6.党员流动性强,不利发挥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新经济组织处于不断分化、组合的不稳定状态,加上企业用工制度的灵活性,常采取闲期放假、岗位转换等形式解雇、清退部分员工,由此带来了党员的频繁流动,出现了大量“挂名党员”、“口袋党员”。他们游离在组织之外,既不行使党员权利,也不承担党员义务,失去了党员应有的作用。

(三)党员管理难度大

1.大量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归口复杂。随着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党员二次就业,有的甚至多次就业,频繁更换工作岗位,使某些新经济组织常常出现党员队伍“朝增暮减”的情况。部分零散党员在变更工作时根本不接转组织关系,使“花名册”党员大量存在。在一些改制企业中,职工安置结束后,党组织关系何去何从没有明确的规定,也造成党员数量的不确定,这就给党员管理带来一定难度。

2.由于企业转制或关停,部分企业的党支部书记、负责人调动了工作或离职,新的企业经营者受切身利益驱动,普遍存在以抓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忽视党支部建设的作用。即使负责党务工作的同志,在转制企业中也身兼数职,日常工作繁忙,加上相当部分党员离开原企业后在不同地方从事各自的行业,这就给党员管理带来巨大的难题。

3.新经济组织党员的流动性高。在现有党员归属地管理制度下,党员自身为了工作和生活流动的便利性,有意无意地放弃及时进行组织关系的迁移,党员与组织的持续关系也越来越短暂,组织关系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变换着,党组织难以组织成力量对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不公开身份的“隐形党员”、不落实组织关系的“口袋党员”依然一定数量的存在于新经济组织中。据了解,全国范围内的“隐形党员”、“口袋党员”比例也很高。“流动党员”、“隐形党员”和“口袋党员”在新经济组织党员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给党员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

4.管理方法和方式滞后。由于许多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能做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教育模式上,没有形成一种既流得动,又收得拢的开放式的党员管理教育模式。要么制度一定永恒不变,过于太死;要么制度活得约束不了人,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等等。

三、推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进新策

(一)提高认识,因企制宜,破解党组织覆盖率低问题

新经济组织中,私营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深,对设置党组织积极性不高,对成立党组织存在思想顾虑以及新经济组织总体上还处于“多、小、散、流、变、杂”的状况导致党组织覆盖率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因企制宜,破解党组织覆盖率低问题。

1.努力提高新经济企业主对党建的认识,消除顾虑其疑虑。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于企业主对党建的态度问题。今后的党建工作中,要对新经济组织企业主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新经济组织企业主进行有关党的基础知识、党组织的作用、党员作用等内容的教育,使建立党组织成为其自发的要求;二是要消除新经济组织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种种顾虑,使其对建立党组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新经济组织目前总体上还处于“多、小、散、流、变、杂”的状况,要有效拓展组织覆盖面,必须本着“有利于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则,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灵活多样地设置组织模式。

(1)“建”。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并有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应按规定单独建立党支部,挂靠当地党委或工商联党组管理。以前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符合单独设立党支部条件,原有的党支部予以保留。

(2)“联”。对企业相对稳定,党员人数不足3人或虽有3名以上党员,但无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的新经济组织,应由上级党委或工商联党组牵头。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近和党员自愿”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

(3)“挂”。对经营规模小、稳定性差、只有个别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由工商联出面,将党组织关系挂靠在所在地有关单位、所在村或居委会党支部,或纳入当地工商联、个体协会党组织,以便联系与管理。

(4)“派”。对党建基础薄弱,但有党建发展潜力的非公企业,在征得企业主的同意下,从区直机关、乡镇和街道社区选派一名优秀党员作为联络员,组建党支部,促进党建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消除党建工作“盲区”。

(二)加强新经济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按照为工作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开展活动要少集中,多分散;少脱产,多业余;少单一,多类型,可以总结推广“企业恳谈会”、党员“设岗定责”、“厂务公开”等好的经验和作法。不断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是党员发挥作用的保证。要从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出发,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做到“四个”健全。即组织网络健全,给党员安个家;领导班子健全,形成一个政治领导核心;各项制度健全,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党务工作队伍健全,选派好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员,改变党务干部不熟悉党务工作的被动局面。

3.增强党员发挥作用的本领。要把抓好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立足于企业的特殊环境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党员的理想、宗旨、党员标准和组织纪律的教育,解决政治上的失落感,从业上的雇佣感,经济上的剥削感等思想认识问题,彻底消除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的现象。

4.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壮大党员队伍。实施“双向培养”工程,重点抓好在企业生产经营骨干、科技骨干和重点岗位、关键岗位的一线优秀工人中的发展党员工作,要建立健全群团组织“推优”制度、动态培养制度、入党预审制度、入党公示制度和入党后跟踪教育制度,进一步落实培养教育措施,积极引导他们加强对党的认识和热爱,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帮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入党,确保党员的先进性。

5.建立健全党员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严格按照先进性要求和党章规定,依据不同岗位特点和党员个人特点积极探索和建立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一系列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奖励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既要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具体化、及时化,又要注重目标的设置与实现的措施的具体化、及时化,还要注重奖惩内容的具体化、及时化。

6.对“挂名党员”、“口袋党员”进行全面调查,解决这部分人的组织关系接转。对企业外流动党员采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吸纳他们参加主业所在地党组织的活动;对组织关系在企业内的“隐性党员”,企业党组织要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公开其政治身份,做到“管好在家的,管住外来的,管活外出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改革创新党员管理机制,破解党员管理难度大问题

1.要树立“大组织”观念,实行“双向”管理。每一个党员不仅隶属于某一个基层组织,属于党的整体组织,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有参加党的组织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的权利,任何一个党组织也都有权利、有义务对党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和管理。有必要改变过去那种流动党员单纯由流出地党组织负责的单向被动式管理,实行流出地和流人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管理的“双向管理”。流出地党组织主要负责党籍管理,如党费收缴、民主评议党员、目标管理等,流人地党组织可凭外来党员持有的“流动党员登记卡”对党员进行日常管理,侧重抓好思想教育,就可以使流动党员管理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

2.组建临时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组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地党组织直接的指导和督促,各原所在地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有一定威信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员作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

3.推行流动党员“双制双联”管理办法。“双制”:(1)外出报告制。要求党员外出时及时向所在支部报告流动的去向、时间、地点及从事的职业等相关情况,支部据此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各党委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2)定期汇报制。支部为流动党员确定联系责任人,流动党员每半年至少与所在支部联系一次,各级党组织每半年逐级填写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双联”:即支部联建和党员联管。对党员集体外出、时间较长、有固定地点,与流入地联系,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对外出地党员较少不便建立党组织的,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联合管理,使党员“人散心不散”。

4.讲究方法,改进管理方式。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开展要大胆探索新方式方法,真正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新经济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当前,要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在活动时间上,坚持脱产与业余相结合,改变占用生产与工作时间的习惯做法;在活动空间上,坚持正规与小型相结合,改变在会议室活动的习惯做法;在活动形式上,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改变我说你听的传统单一的灌输格局,少开会、多交流;在活动内容上,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时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好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党建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在组织模式上、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上、党员管理体制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党建工作创新,提高党组织在新经济组织体系中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领导作用,促进新经济组织体系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治祥,胡东红.论股份合作经济产生发展的基础[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2):4

[2]徐学通.新时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以党建工作“全覆盖” 为视角[J].湖湘论坛.2009(2):40

[3]王乃波.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3

猜你喜欢
发挥作用流动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田玉科:老促会组织和政协可协作发挥作用
让中国标准发挥作用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认清形势积极作为 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
让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发挥作用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