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化.文学化.经典化

2009-01-28 05:41
山花 2009年24期
关键词:陶渊明菊花

韦 晖

陶渊明有缘于菊,然而他并非写菊的鼻祖。陶渊明之前,不少诗文就已涉及菊花。“菊”的形象在人文化历程中,乃由独特的物性而被神奇化,再到文学的诗化,然后人格化,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之后,到了陶渊明那里实现了经典化。凡有一定中国古典文化常识的人,每每讲到菊花,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陶渊明。这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使我们有必要对菊花进入文化视野的历程做一个考察。从所能看到的资料而言,这个考察可以上溯到先秦。

一、博物记中之菊:物性与神化

菊引起人们的注意,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尔雅》,其曰:“菊,治廧。”简要地说明了菊花的药性功能,那时它大概是作为一种药用植物而进入人们视野的。此后,人们对菊花的认识逐步具体和深入。《礼记》曰:“季秋之月,菊有黄花。”言及菊花的习性,即秋天开花,花为黄色。东汉崔寔《月令》曰:“九月九日,可采菊花。”则说到重阳节民间采菊的习俗。《山海经》曰:“女几之山,其草多菊。”记录了一处菊花多产之地,《山海经》本是一部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书籍,菊花出现在该书,使菊的神奇性初显。东汉应劭《风俗通》有记:“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云其山上有大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余,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夭,菊花轻身益气故也。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尉袁隗为南阳太守,闻有此事,令郦县月送水二十斛,用之饮食。诸公多患风眩,皆得疗。”本段文字对郦县甘谷的菊花介绍甚详,地名、人名俱在,菊花的生长环境俨然仙界,突出它在延年益寿和治疗疾病上如同神物,民间百姓甚至官员皆视之为宝物。晋盛弘之的《荆州记》所载菊花也与南阳郦县有关,说太尉胡广饮用郦县的菊花水治愈了久患的“风羸”之病,胡广因此便将菊种带到京师种植,这是菊花由山野走进市井庭院的记录。此外,东晋葛洪在《神仙传》和《抱朴子》中还分别记录了康风子服菊得仙、刘生以菊等物杂以炼丹服食得以长寿等传说,菊的神奇妙用被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是被完全神秘化了。诸如此类,或许就是菊花越来越引起古人关注的关键动因。

当然,上述资料主要是涉及菊花物性、药性、习俗、产地、种植等等问题,关注点集中在菊花物性、药性和传奇色彩上,尚不脱离博物记录的范畴。在此,菊花没有什么象征意义,与人的品格也没有多少联系。但是,这些记录依然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菊花的上述特性,恰恰成为涉菊诗文作品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二、文学中之菊:诗意化

1.楚辞之菊

菊进入文学,最早见于屈原楚辞作品《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东汉王逸对其注云:“暮食芳菊之落华,吞正阴之精蕊,动以香净,自润泽耳。”宋洪兴祖补注又引魏文帝语:“芳菊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故屈原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补体延年,莫斯之贵也”。(见洪兴祖《楚辞补注》)上述评论,主要还是讲菊对养生的神奇功效,至于对菊与人格的联系没有作出揭示。但是从屈原惯用的比兴手法来看,他兰、菊并提,显然是与自己的人格联系在一起的。屈原作品中菊还见于《九章·惜诵》:“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又见于《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凡三处。众所周知,屈原辞赋为我们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他用大量的香花香草来比喻贤才或自身人格的高洁,菊花就是这个丰富的“比兴”系统中的元素之一。尽管菊花在屈原那里,主要还是表现为延年养生与物性美好两个方面,也已带有衬托自身美好人格的意义。但是屈原的香花香草毕竟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要让菊花单独卓然而出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菊花由此进入文学作品,成为审美对象,其意义不容忽视。

2.赋中之菊

由汉至晋,辞赋一直是文学创作的热门。东汉后期至魏晋,咏物赋日渐增多,菊花也成为辞赋作品吟诵的对象之一。

西汉作家扬雄《反离骚》:“精琼靡与秋菊兮,将以延夫天年。” (见《汉书·扬雄传》)赋中菊花的意象,与屈原作品中的菊花主题如出一辙。曹魏时期钟会的《菊花赋》是菊赋作品中比较好的,很值得注意:

何秋菊之奇兮,独华茂之凝霜,挺葳蕤于苍春兮,表壮观乎金商,延蔓蓊郁,绿阪被冈,缥干绿叶,青柯红芒,芳实离离,晖藻煌煌,微风扇动,照耀垂光……百卉凋瘁,芳菊始荣……故夫菊有五美焉: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本文已经改变了过去对菊花的简笔画写法,细致地描绘了菊花盎然勃发的生命形态,把菊花美好、傲霜的风韵进行了充分的表达;并率先以菊比德喻志,归纳了菊花的五种美德。尽管钟会对菊的认识还是平面化的,尚缺乏深刻性,但这也算是写菊的一个较大的飞跃。然而钟会在文学上地位不高,影响甚微,他写菊的思路并没有对后来的西晋作家所继承和开拓。

西晋咏物赋创作达到高潮,咏菊赋作品较多。如孙楚的《菊花赋》:“彼芳菊之为草兮,禀自然之醇精。……飞金英以浮旨酒,掘翠叶以振羽仪”。陶渊明写菊诗句“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见《饮酒》之七)应该得益于末两句的启示。潘尼《秋菊赋》:“垂采烨于芙蓉,流芳越乎兰林,游女望荣而巧笑,鵷鶵遥集而弄音。若乃真人采其宝,王母接其葩,或冲虚而养气,或增妖而扬娥,既然延期以永寿,又蠲疾而弥疴。”前半部分通过菊花与芙蓉、兰草对比,写菊花的美好风姿;后半部分主要还是写菊的养生、治病的传统主题。傅玄的《菊赋》:“布濩河洛,纵横齐秦,缀以纤手,承以轻巾。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此赋与潘尼的赋是一样的套路。卢湛《菊花赋》:“浸三泉而结根,晞九阳而擢茎,若乃翠叶云布,黄蕊星罗。”也停留在对菊花的客观描写上。西晋咏物赋一般都重视“体物”,即以描写事物为主,菊花在晋代作家们的眼里,它只是一道风景,一种生活的点缀罢了。至于“比兴寄托”反而是次要的,所以他们的赋作不力主于表达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

晋代还有一些写菊的铭、颂作品。“铭”作有王淑之的《菊花铭》:“兰既春敷,菊又秋荣,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成公绥《菊花铭》:“数在二九,时惟斯生。” 嵇含的《菊花铭》:“煌煌丹菊,暮秋弥荣。旋蕤圆秀,翠叶紫茎。诜诜仙徒,食其落英。尊亲是御,永祚亿龄”。“颂”作有成公绥的《菊花颂》:“先民有作,咏兹秋菊,绿叶黄花,菲菲彧彧,芳踰兰蕙,茂过松竹。其茎可玩,其葩可服,味之不已,松乔等福。”傅统妻辛萧的《菊花颂》:“英英丽草,禀气灵和。春茂翠叶,秋耀金华。布濩高原,蔓衍陵阿。阳芳吐馥,载芬再葩。爰采爰拾,投之醇酒。御于王公,以介眉寿。复之延年,佩之黄耇。文园宾客,乃用不朽。”这些作品内容与辞赋相近,所不同的是全用四言句式写成,比辞赋显得更古朴、典雅和庄重。

赋、颂、铭等写菊作品,丰富了对菊花外在形态的描写,强化了菊花美好物性和养生治病的神奇性,菊花的文学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3.诗中之菊

汉魏至晋,咏菊的诗歌也为数不少。如汉武帝《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以兰、菊喻佳人,佳人是美好的,菊花也是美好的。汉昭帝在《黄鹄歌》中慨叹:“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将菊花视之为点缀生活的美好饰物。

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锺繇书》诗中写菊花:“至于芳菊,纷然独荣”,对菊花傲霜独荣的禀性有了发挥,对菊花人格化主题有所开拓,为后来咏菊以喻人的诗歌埋下了伏笔。

晋诗歌中的菊花,如陆云四言失题诗句“思乐芳林,言采其菊”;苏彦的《秋夜长》:“贞松隆冬以擢秀,金菊吐翘以凌霜”;潘岳的《河阳县作诗二首》其二:“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张协的《杂诗》其二“飞雨洒朝兰,轻露栖丛菊”;左思的《招隐诗》:“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等,他们或写菊的情趣,或赞叹菊的凌霜傲雪,或描写菊花卓尔不群的姿态等,比辞赋作品更具抒情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晋袁山松的《菊诗》:“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飚。春露下染色,秋霜不改条。” 菊花被表现为不惧霜寒,卓然独立的形象,“秋霜不改条”是点睛之笔,诗人热情地歌颂了菊的贞秀风姿。菊的内涵有较大突破,已经蕴涵“岁寒后凋”的人格象征的意义。

三、陶渊明之菊:经典化

陶渊明诗歌中菊花意象总共出现五次:

《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是千古名句,非陶渊明不能道此语,它倾倒了后来无数的人,完成了菊花诗意的经典化。《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这是对菊花传统题材的继承。《和郭主簿诗》其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真秀姿,卓为霜下杰。”诗歌不仅对历代咏菊诗赋物性美好地继承和开拓,而明言菊花是“霜下之杰”,乃是陶翁对菊花最高的礼赞,菊花的峻洁高格在此被点化,最终完成了菊花人格的经典化。其他两次尚见《九日闲居》其二序文:“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又见《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总的说,过去诗文中的菊花往往与兰花并提,而陶渊明则更重于松、菊并立,这是陶渊明把菊的品格上升到了新的更高境界,诗人与菊、诗品与人品,皆达物我融通,遂为经典!

陶渊明在诗歌中咏菊凡五见,数量不多,但菊花到了陶渊明这里成为经典,何也?其因有三:一是菊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菊花在陶渊明之前较长时代的诗文中已经积聚了相当的能量,菊美之最佳化身陶翁一出现,这种美的能量必会大放异彩。二是陶渊明隐逸生活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典型,其田园山水诗文,具有超越历史时空的经典文本。陶渊明的隐逸在哲学和美学两个层面都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从而将传统隐逸文化提升到极致的境界。三是陶诗具有后天的强大生命力,其身后的陶诗无数,其中菊花诗就为许多诗人所偏好,蔚为大观,张力强劲。这个殊荣,陶大诗人而外,谁人能当?这就如同,中国古代弃官归隐真当了农民的文士,陶渊明以外肯定也找不到第二个,就是一样的道理。

就陶渊明与菊的关系而言,在此不妨化用鲁迅先生的话,论陶渊明时若有“渊明及菊与酒之关系”这个命题,那岂不同样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唐]欧阳询撰,汪绍楹点校.艺文类聚[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宋]洪兴祖著,白文化等点校.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袁行霈.陶渊明集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8.

作者简介:

韦晖(1973— ),广西东兰人,古代文学硕士,河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猜你喜欢
陶渊明菊花
你好,陶渊明
菊花赞
冬饮菊花酒
菊花开
我真的很擅长睡觉
雏菊花
赏菊花
素心人陶渊明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