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畅想

2009-01-28 03:52米加宁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虚拟世界人类世界

徐 磊 米加宁

进化的序曲

人类的文化历史,实际上也是人类表达内心世界和模拟现实世界方式不断变化的历史,人类对内、外世界的表达和表述经历了符号比附、语言描述、视听再现等不同的历史阶段。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类的祖先开始用咿咿呀呀的发声,用涂鸦,用看似随意的塑性符号,表达象形、拟物和比附情感的意义,这是人类精神历程的开始,从那一刻起,我们就不再仅仅生活于别无选择的物质世界中,所有的符号——图腾、体形、声音、造型以及后来的语言都被注入了意义的灵魂,它们构成了个想象空间,个人类可以共感的精神世界。就人类进化而言,有了符号就意味着人类个体的经验和感受,可以传递,可以分享,个体可以生死,但是他的经验可以在种群的延续中保留下来,人类的经验积累不再是随机涨落的历史。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猜想,当几千年或—万年前左右,有了文字记载意味着人类进化的模式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相比于符号,文字是精致的,每一个词的诞生,都附带着个归纳与演绎的思想过程和共同约定的社会过程,世界无数形态的水果,于是有了个标志的文字符号“水果”,文字的符号构建了人类托付精神的抽象的世界:由此,我们头脑中所承载的意念,就不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映象,它能够记载现实,也能够映射无穷的想象空间,推演独立的精神世界,意识的自我演绎是人类不断超越现实的基本条件;“吾日三省,不亦悦乎”今天我们仍能够分享两千年前孔子的教导,是文字传承了历史的思想和感受,我们“以史为镜”,分享着祖先们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在共同语言和文字约定的世界中,历史成为积累过程,进化的过程;尤其是近五百年来,当科学的光芒开始真正投射到人类蒙昧待启的精神世界之后,理性及其用以严谨地表达地这种理性的数理语言,建造了个晶体般结构精致的思想世界,语言不再仅仅是描述现象和表达情感,它已经能够透过表象的世界,直接显现深藏着的世界机理,当牛顿的-ma将天体运动和地面力学运动精确地统一表述时,我们终于可以确信,由人类语言构造的精神世界可以显现世界的真谛。

更令人惊异的是,科学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人类精神层面的巨变,科学还创造了技术的奇迹,十九世纪电磁学、光学和化学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声磁转换技术、影像记录技术、电磁波承载和调制信息技术等等,使得声像信息与电磁信息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并能够在时空中传播:人类的生活场景由此终于可以动态的、即时的予以记录和传播,过去人们只能凭借静态的符号或文字想象动态世界的过程,视听技术则可以再现流淌着的时空,人类的精神世界变得空前的生动、丰富和精彩: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我们终于置身于“平坦的世界”,终于有机会畅游于无限的信息海洋,作为这个网络世界的

个小小的节点,我们每一天都在上传和贡献着我们的感受和信息,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机会即时地分享整个人类的编码知识和经验,人类交游的空间不再受物理条件的约束,人们可以在网络中重塑多种不同的人生角色,人类可以共享知识和经验的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远未解读清楚。

平行进化

由于已经有条件共享经验和知识,信息时代人类进化的节奏显然成倍地快速了,在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影响的时候,智能技术的发展又开始让我们瞠目结舌了。以智能计算和智能仿真技术为基础,一种全新的显现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历程的方式正在涌现。

起初,我们只是用仿真技术再现自然场景、人工系统或者在影视创造中构造幻想的世界,这种初步的虚拟世界,已经显示出些自演化的特征,人们将自然场景或人工系统变化的条件和规则,约定为仿真系统的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仿真的场景就可能据此自发地变换和演变。

近几十年,人们强化了对人工智能机制的研究,强化了对生物世界适应性演进机制的探索,强化了对人类行为及其策略选择机制发掘,从而在构造虚拟世界的过程中,可以或强或弱地以智能体模拟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如果智能体能够概括较多的人类思维和行为特征,它就是逼真度较高的人类模拟形象,反之,它可能只代表人类在特定环境中的些特定特征;不管这种虚拟世界具有多大的仿真信度,它已经标志着人类构建精神世界的历史转折,智能化的虚拟世界,不仅能够像传统的文化方式一样显现人类实际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而且能够通过调整仿真系统约束条件,合乎逻辑地显现那些未能实际出现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的可能状态,显现人类历史其他进化分支的景象,实际上,这意味着人类将可能在置身现实世界的同时,还能够全息沉浸于多重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

人类可能由此正在进入-个智能创意的历史阶段,人类将在智能创意构造的虚拟世界中,更多样化地体验生命的价值,更有效地实现学习和进化的目标,更合理地规避由于无知和未能有效预见所触发的生活风险。

这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寓意我们怎样大胆地猜想都不为过,仅仅凭借智能创意已经取得的进展,我们就能够至少在三个方面合乎逻辑地做出预言:1)社会仿真及大地拓展了人类感受世界的可能空间,从而将根本改变人类学习和经验积累的模式;2)虚拟世界的演绎将极大地丰富人类的生活体验和精神感受,它将为人类创意活动展现变换无尽的想象和获取灵感的空间;3)虚拟世界与现实界的交互,使得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世界的可信映射,人类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合理预测未来,更有序地组织社会活动。

1、社会学习和进化模式的升级。基于智能计算和智能仿真的系统,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无论是由神经元组成的人脑或是由信息传感和处理元件组成的人工智能系统,都具有适应性地接收和处理环境信息,并对系统做出相应调整的功能,它们之间持续地相互交换信息,相互学习,使得人工的虚拟世界更有信度地再现真实世界,人类世界则通过虚拟世界中汲取过去的经验,把握现实的变化,预测未来的趋势。这是种进化的适应性学习模式,也是人机集成的系统学习模式。

可以想象,在智能化的虚拟系统中,人脑和技术装置同样视为接受和处理信息的元件,元件组成不同功能的单元,在此,人脑元件或由人脑主控的功能单元具有较强的模式识别和模糊信息处理的能力,技术装置具有更强的全天候接受和传感系统信息的能力,具有依据既定逻辑规则大容量存储和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人脑与技术装置的集成形成广义的分工与合作系统。因此,人脑和技术装置只是在自主性、确定性、稳定性、适应性等方面具有差异的不同类型的元件或单元而已。虚拟世界将与人类世界造成联动进化的系统,这个系统将涌现出我们今天无法猜想的全新特征。

就学习和进化机制而言,虚拟世界也是自适应进化的:①仿真系统建模和不断修正的过程,本身就是系统学习的过程,仿真系统可以在常态条件下通过与真实系统的在程比对,不断修正和提高仿真系统对真实系统的映射信度,从而使仿真预演成为系统学习的可依据的路径;②仿真系统可

以在虚拟条件下预演真实环境可能不允许的事件过程,扩展了系统积累经验的范围,应急处理的预演和相应知识储备,将成为人类常态管理重要的知识基础,人类常态与应急态之间将能够进行更平滑地接换。

虚拟世界来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启示,它缔造的时空架构,也将呈现更精彩的人类情感和意念的世界。

2、无限丰富的创意世界。基于对自适应复杂系统的原理,虚拟世界的主体是模拟人类感知能力和行为规则的智能体,智能体彼此间的感知、互动、博弈和规则制度的建构,展现了与真实世界平行对应的虚拟世界。这种技术在军事演练、城市管理和严肃游戏等领域已经有了大量应用,这是智能创意产业和智能社会的发端。从艺术创意的角度讲,如果说现实世界为传统艺术提供了无尽的创造素材,虚拟世界同样也能够为数字艺术或未来的艺术形式提供丰富艺术构思的源泉,显然这是具有全新特征的创意。

也许,我们未来的怅然若失,不再仅仅是回顾失却的人影,而是在虚拟世界展示的另一个进化分岔场景前感慨;也许,我们未来的翘首以待,不再仅仅是企盼久别的亲眷,而是在等待“第二人生”中梦寐以求约会:当虚拟世界如此触手可及时,梦里的故事,现实的故事或虚拟的故事,将给我们带来同样的全息沉浸的个人感受。今天,谁也无妨想象,未来人类审美、移情和创意的活动,将以怎样的方式展现。

3、社会的认知与协同。由于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可以通过不断交换数据,这将校正和提高虚拟世界的信度,使得虚拟世界能够与真实世界一起进入学习和进化的历史进程。我们所期待的未来的社会知识,不同于概念和逻辑引伸出来的定性知识,也不同于利用数学演算的定量知识,前者过于模糊难以检验,后者过于抽象失去了复杂的多样性。我们所期待的智能化的虚拟世界,能够容纳封装着多样化行为规则的智能主体,其系统粒度设计确认了类型化的特征,这些主体在平台上自适应地展开行为和相互交往,这种主体的集合就能够仿真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演进轨迹。这种仿真是交互的、动态的,其显现的演进路径和结果虽然不可预期的,但是它们是真实世界可信的映射集。

面对虚拟世界的场景,研究者与其说是在推演,不如说是在观望仿真系统的展现,在解读仿真平台所涌现出来的结果,在尝试性地赋予其意义:仿真的结果显然不会是社会现实一一对应的展现,但是它或许是社会变化可能状态的映射;人们不需要假定映射表征着“本质”的属性,映射只是透露出复杂系统隐秩序的信息;展现意味着“现象”存在,解读是其获得意义必要的后续过程;更令人期望的是,仿真的展现和解读面对的不仅仅是过去和当下的可能状态,它也包含未来可能发生状态的信息,虽然目前人们构建主体模型和动态仿真系统的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还十分稚嫩,但是,它所预示的解读未来的可能性唤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

这个虚拟世界应当是可视化的,图象语言消除了各个世界成员之间的专业知识壁垒,在可视化的界面上建立共享的认知和表达信息平台,基于虚拟世界的社会管理有利于充分体现人类的公共价值,这本身就是人类学习机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按照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原理,利用复杂自适应主体构建的虚拟世界,并不需要对主体及其关系做出特别的假设,实际上,主体间相互作用经历若干周期的迭代之后,就有可能涌现系统的隐秩序,就像现实世界自发秩序的涌现一样。

未来世界的入口

对于这种即将来临的历史转型,人们已经不仅在学术上予以关注,发达国家已经据此在设计和尝试构建智能基础设施、智能城市和智能社会,奥巴马甚至在倡导的智慧地球的概念。与此关联的技术创新、艺术创意和社会重构的资源和活动,也正在逐步汇集,借助市场的力量形成了一种萌芽状态的智能创意产业。

这是一次我们与世界同时起步的历史机遇。迎接这种挑战,我们需要在组织和技术两个方面着手准备。

1、从组织基础的角度讲,智能创意活动比以往任何创意活动更充分地体现了人类认知、技术环境、艺术创作和社会生活交互集成的特性,在此,任何个人或单一机构的智慧和力量都是局促的,有限的,唯有更多地开掘创意源泉,整合相关资源,构建合作网络,数字影视的事业才能做得更有特点,更有品位,更有优势,才能踏上技术和艺术急剧变化的时代节奏。

我们需要用合作弥补单一机构和个人在资源和能力上的缺失,下列的组织活动和步骤或许是可能参考的路径:形成智能创意的概念,明确未来规划的发展前景,促进相关社会资源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相关艺术、技术、产业和市场运作的共识,通过交流发现创意资源、合作机会和推广途径;建设智能创意产业资源的共享服务平台,为整合资源提供咨询和其他中介服务服务,为新生代创作提供支持条件和孵化空间:积极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项目,并以合作项目作为新型产业领域发展的凝聚轴线,在条件成熟时,建立智能创意产业研发,制作和市场推广的战略联盟;积极推进我国智能创意产业与国外同业的交流和良性竞争,这是人类共有的一次机遇:建设智能创意的公共资源库,建立开放的共性技术产业平台。

2、从技术操作的角度讲,利用虚拟世界表述真实世界并进行协同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语言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

基于自然语言的问题分析框架和表述逻辑,要通过UML等中间程序转换成计算机软件语言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建模的参量、约束条件及其问题边界的约定,必须遵从自然语言的基本分析逻辑。可视化处理的宗旨,是寻找专家语言系统与大众语言系统的共同界面。

这种图示的意义在于,构建虚拟世界的技术过程,可以通过分解和组合各种功能单元实现。因此,在这个领域我们期待也出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公共技术平台,在其物理层、计算层和中间件组成的平台架构之上,支持各种具体的信息处理任务,以标准化的平台接口服务,降低各种体裁的智能创意实现的技术门槛,形成多元化的智能创意的空间。这样以来,构建虚拟世界的梦想似乎就不太远了,智能创意就不再只是少数专家操作的游戏。

记得有位科学家讲过,在二十世纪之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还是在自然进化;但是从二十世纪开始,由于基因技术、智能技术的出现,人类开始有可能尝试人工设计进化的过程。基因技术可能重组或优化人类的基因,智能技术则从根本上扩展了人类的自然智能,衍生和构建出一个不可思议的人机集成的智能世界,虚拟世界是其中的

个展现界面,这是人类进化的又一个分岔点,这是人类将要攀上的又一个进化台阶。理解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猜你喜欢
虚拟世界人类世界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纽带
虚拟世界大门正启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在虚拟世界关爱“小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