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之季

2009-01-28 03:52徐思萌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影展交流学生

徐思萌 张 清 白 燕

交流、学习是永恒的主题

第八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大学生作品展于11月14日晚十点落下帷幕。最终,金奖花落谁家?银奖得主是谁?这些并不是影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展映期间来自不同国度学子之间思想撞击的火花才是影展最耀眼的地方。

当然,影展各奖项都实至名归。瑞典短片《珍娜与利夫》获得最高奖项国际学生作品金奖。德国短片《过山车》和捷克动画短片《错误》分别获得银奖和铜奖。连续一周的展映时间,场场座无虚席,观众和影片创作人员的交流高潮不断。观众积极参与为影片打分投票,组委会根据每部影片最终的平均分数计算出最后的排名。影展的宗旨不是赢得奖杯,它提供了一个大舞台,给世界各地的同专业学生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学习的机会。

它的宗旨:

1,让北京电影学院及国内外广大影视院校师生有机会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同专业学生的高水平习作,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创作水平。

2,加强国际影视院校,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的友谊。

3,奖励、支持有才华的学生,向影视制作业介绍与输送新生后备力量。

4,我们提倡个性张扬:提倡探索思考:提倡技术创新;提倡自我表达。

本届影展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作品参展,数量达700余部。入围作品共有80部,其中中国内地与香港、台湾地区入围的有20部。影展设国际学生作品竞赛和中国学生作品竞赛两个单元,前者展映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作品(含入围的中国学生作品),并评选国际学生短片奖奖项;后者专为展映中国学生作品(含港、澳、台作品),并评选中国学生短片奖。奖项设置为金奖、银奖、铜奖各一个,国际优秀影片三个,亚洲最佳影片个,亚洲优秀影片一个,中国最佳影片一个,中国优秀影片两个,观众最喜爱影片十个。11月8日19:00“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在电影学院标准放映厅举行了盛大的开幕仪式,来自十多个国家的使馆工作人员作为影展嘉宾前来祝贺,其他到场的嘉宾还有电影学院院领导、各系领导,以及评审老师。隆重的开幕式看出学校对影展的重视,对难得的交流机会的珍惜。

一周下来,好电影应接不暇。金奖影片《珍娜和利夫》是一部不得不说的影片。它主要讲了两位母亲在临产时的矛盾和互相扶持。影展名誉主席谢飞宣读了获奖词:主题反映了人间真情,深刻而发人深思。故事情节、手法、技巧、创新等比它好的还有很多,可是最后它胜出了。影片的内涵,和对母爱及人性的阐释,让观众给它了一个很好的分数。

在国际优秀影片中,德国科隆国际电影学校的导演Anna Hepp拍摄的记录片《一天的永恒》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讲述了90多岁的老妇人如何有条不紊的度过她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的。影片没有什么冲突,但是镜头语言运用很娴熟,并且能从影片中感受一股对生命的热爱。在交流会上有观众问Anna,为什么纪录片要声话分离。导演精辟的回答,“故意”声话分离,让观众充分注意主人公的独白和老人的生活。此纪录片的拍摄做了很勇敢的尝试,导演称有些镜头属于摆拍。但是强烈的形式美,掩盖了这小小的瑕疵。

还有亚洲优秀影片奖中国导演申奥拍摄的影片《河龙川岗》,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上岩村的一个故事,两个来自北京的青年昭子和华军在冰面上打冰球,不小心打碎了装满青山已故妻子骨灰的瓷罐,最后以帮助青山来弥补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不管是从拍摄的技术上、手法上、主题上、人物的刻画、内容都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认为这是一部反映人性的影片,昭子和华军从开始的不理解不懂事到帮助青山弥补罪过到后来的主动帮助青山再到最后成为好朋友,短短半个小时的影片将其放映得淋漓尽致,情节灵动,语言幽默,让观众在笑声中看完影片,也让每位观众在笑声的背后体会到人性、人间真情、友谊之情以及民族之情,耐人寻味,在不经意间打动了人心,是这部影片最可贵和难得之处。在交流会上导演申奥对来自世界各地参展的导演说道:希望在以后的大型的电影节上遇见能说一句,“嗨,哥们!在十几年前的国际学生影展时见过你……”这不是导演的假想,这一句话也道出影展很重要的意义,在学生时代要多交流,学习,丰富自己的视野,在小的舞台上站住脚,才能登上未来的世界大舞台。

最后观众最喜欢作品奖获得者是《协奏曲》、《吾梦之境》、《云》、《心弦》、《室友》等十部影片,中国优秀学生作品奖由《天使的声音》和《背光》获得,《爷爷的还珠格格》获得了中国最佳学生短片奖,亚洲优秀学生作品奖和亚洲最佳学生作品奖分别由短片《未熟的鸭子》和短片《河龙川岗》获得,国际优秀作品奖获得者分别是《一天的永恒》、《没有旋律的秋天》、《表亲》,其中《一天的永恒》、《没有旋律的秋天》两部作品都是来自德国的导演创作的。其他的展映作品还有许多好的影片,像剧情片《狮子的骄傲》、《正在进行》、《深入敌后》、《回声》,动画片《生命线》、《诺言》、《苹果树下的引力》、《我说啊,我说》,纪录片《我,我自己和Ippd》、《张卉的声音》、《扣押》、《给我力量》等,这些影片也是相当精彩,不相上下,各有特色。在入围作品中,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得奖。像《扎根布拉格》是一部纪录片,由捷克导演Ivo Busrrican拍摄制作。布拉格市长宣布了一条法令,使得没有户口的居民生活不再受到保障。为了城市的旅游建设,布拉格当局决定让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离开城市。此片记录了一个睡在桥下的流浪汉,他不想接受慈善机构的帮助,他会在晚上没人的时候翻检垃圾桶,因为在白天他会觉得很丢脸……看了这个片子,我又了解了社会上的种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很特别——他们没有家,住在桥下;他们很穷,每天连饭都吃不上;他们又不是乞丐,因为他们从不乞讨;他们很自由,因为他们不工作,他们被称为流浪汉。他们生活环境很差,但是他们并不悲观,在市长政策的出台下,他们另有对策,依然安然自得。这是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讲述的虽是个流浪汉的生活,代表的是整个流浪汉群体,体现的是社会问题。在交流会上,导演诚恳的向观众坦露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最终的解决办法。尤其是在被摄对象身份地位比较低时如何让被摄对象在镜头前自然流露。导演在和观众交流的时候带出这些问题。虽然他没有获得什么奖项,但也被观众记住。这部纪录片让观众了解了一种人的生活状态。

我们正处在个改革的时代,创新的时代,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学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的文化氛围,丰富了我们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举办“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我们可以感受来自40多个国家,80部影视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人文情怀与风俗习惯,学习交流的同时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

作为普通观众,在影展期间受益匪浅。因为观看到的影片几乎都是同龄人同代人所创作,影展为我们提供与创作人员平等对话的机会,这种交流和学习会直接影响到自己以后的创作。作为创作人员,如果参赛只为了拿个奖项,那可能要成为电影人的悲哀了,这个学生作品展将是这些导演们的第一步,在尝试中不断学习进步,在与他人作品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影展的结束,是这些导演的开始。

猜你喜欢
影展交流学生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生写话
2016年各类国际影展金奖作品鉴赏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