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共勉:快慢有道

2009-01-28 03:52吕尚伟
数码影像时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电视广播单片电视机

吕尚伟

2009年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当我们回顾2009时,可能会问一个问题:这个世界,或者说影像行业,是变得太快,还是变得太慢?

说它变得太快,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被一些簇新的概念j中击着:标清、高清、超高清、2K、4K、8K;DV的DC化、DC的DV化、单反高清:单片CCD、3CCD、单片cMOS、3CMOS、单片MOS、3MOS;立体电影、立体电视、偏振眼镜、电子快门眼镜、双机位立体高清拍摄系统、单镜头立体高清拍摄系统……仿佛我们永远赶不上新技术的节奏,今天买到的节目制作设备明天就要过时了!

说它变得太慢,是因为有些大家本以为早就应该成为现实的事情至今悬而未决。就像高清影碟机市场,中国红光标准从2003年就开始折腾,至今还是悄无声息:国际家电大鳄力推的BD蓝光标准在欧美有声有色,但在国内市场依旧波澜不惊;政府从1999年开始试验高清电视广播,十年后的2009年9月28日九家卫视频道启动高标清同播,才算刚刚有了些眉目:国产电影采用高清摄影机拍摄的比例,在全球电影制作市场都是领先的,但是主管部门的技审标准是本世纪初制定的,而2005年后问世的便携高清摄像机一直无法在数字电影技审标准中获得“名分”,而索尼哥伦比亚出品的纪念迈克尔。杰克逊的大银幕电影《就是这样》,99H的镜头都来自两台不到四万元的索尼EX1便携高清摄像机——这部全球同步上映的电影甚至还发行了IMAX版本,可在超过20米宽的超大银幕上放映——电影主管机构在技术审查时是否“内部有别”、实施了两种标准?

当我们着力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面对同一个问题,影像行业的不同人群的观点截然不同。

——世界主流家电厂商为什么要炒作立体高清电视?就是因为在欧美市场家用电视机的高清化已近尾声,当“全高清”、“LED背光”等概念不再新鲜,家电厂商需要更新的“卖点”吸引消费者,“立体电视”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家电厂商的新宠。换句话说,在电视机市场上,5000--10000元人民币是主流产品,但是厂商总要为有需要的“高端客户”制造30000元级别的高端产品。

——中国的高清电视广播为什么这么慢?第一点,这种“慢”的感觉依旧来自于电视机厂商对“高清”概念的炒作。1999年国庆节高清试验广播,厦华电视机是当时的推手之一,随后TCL、创维等电视机厂商持续炒作高清电视概念,实际上当时的主流产品是29英寸、34英寸的4:3显像管电视机。高清节目制作、播出、传输需要一段较长的过渡期,而电视机厂商的炒作观众从对高清电视节目的期待变成漠然视之,而这几家国产家电厂商今天更已物是人非,炒糊了。第二点,“慢”的根源是电视台并没有找到加大投资转入高清电视广播后的盈利模式。在标清电视时代,凭借国家投资成长,凭借媒体垄断资源赚得盆满钵满的国内电视台,即使拿出“自己的钱”投资购买高清制播系统,投资更多的节目制作费,广告收益可能并无大规模放量增长,这又何必呢?奥运会来了,世博会来了,政府终于给电视台专项经费用于高清改造了,电视台当然不亦说平了。

看来,快与慢都有个中的道理,我们不能只听媒体、舆论的声音:这些所谓“主流”的声音和观点,大多是某些“主流”阶层对媒体和舆论“操作”的结果。作为一名影像行业的从业者,我们需要“千里眼”、“顺风耳”和“定风珠”。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才能耳听四面,及时接收和处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去伪存真;有了“定风珠”,我们就能在这个纷纭繁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而非人云亦云,在他人的指挥棒下冲锋陷阵,以致于“被做炮灰”。

猜你喜欢
电视广播单片电视机
电视广播发射设备与手机终端的互控操作技术应用
从NHK BS8K说起 聊聊8K电视广播发展现状及其现实意义
钻进电视机里的人
网络技术在电视广播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探讨
神奇的电视机
高温低湿单片燃料电池城市工况循环测试
基于单片试样法的电工钢片智能化动态磁特性测量系统设计
燃料电池堆单片电压一致性研究进展
1000kV耐张绝缘子串单片绝缘子的带电更换技术
最早的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