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华
“十岁的华华念小学五年级,成绩不太光彩,反倒是入选了学校招考的合唱团。某天,与她最亲的奶奶竟从床上摔了下来,跌破了头,救护车带着奶奶离开了家,从此再没回来。传说,人往生后第七天,会回到家看望亲人,她想奶奶也许会按照约定来看她登台唱歌。舞台的帷幕拉开了,祥和温顺的歌声回荡在礼堂的每个角落,仿佛天使降临,”
——《天使的歌声》
《天使的歌声》是以我自己的童年时光为题材所改编的一个短篇故事。小时候的我表现平平又不爱念书,而最疼惜我的是抚养我长大的爷爷和奶奶,但是小孩子哪懂得珍惜和祖父母相处的时光呢?怎会料到奶奶在身边的时间竟然如此短暂?有一天我贪玩,丢下需要人照料才能下床如厕的奶奶,意外就这样发生了,那震天动地的声撞击,那怵目惊心的涔涔鲜血,还有刺耳悲鸣的救护车响笛皆震慑了我幼小的心灵。谁想的到那是我亲爱的奶奶在家过的最后一天……
“奶奶是我害死的吗?”这份愧疚与自责从此日日夜夜惩罚着我。我来不及道敖、来不及弥补、来不及再握一握奶奶的手,这一切遗憾是如此难以抚平。
许多看过影片的观众,不论是男性或女性,学生或长辈,给我的反响几乎都是:“我看得都哭了。”当然,这影片不是希望博得同情,也不是想让观众落泪而已,我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故事,是希望在感动观众之余,传递出怀念已逝的亲人,并更加珍惜身边人的讯息,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不要再有这样遗憾的故事发生。
失去亲人难免悲伤痛苦,但是日子还是在走,未来直在来,拥有理想和目标生活就有了意义和动力,想念亲人的时候,也许可以像剧中的小女孩样,将回忆化为天使的歌声,永远回响在心里……
《天使的歌声》拍摄时使用的摄像机为Panasonic AG HPX500,在创作过程中使用高清拍摄对导演来说是轻松惬意的,使用几乎无限制的记录硬件——记忆卡来拍摄,大大节省了拍摄时间与预算。AG—HPX500MC配有四个P2卡插槽,能够长时间录制高清素材,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不需要像以往一样战战兢兢的注意胶片耗费的长度,演员也可以脱离在“浪费底片”的压力下表演。导演可以给予演员相当充足的时间在镜头前酝酿情绪,不需要特别在意何时开机才能捕捉演员的表演,这一点是相当方便的。后期则是使用Fial Cut Pro软件剪辑完成,接着输出影像使用2K系统调光,再转映至35mm胶片上进行冲印。支持我们后期制作的是利达亚太创意中心(Leader Asia Pacifi Creativity Cener):在声音方面则是采用现场同步收音,后期则使用了杜比音效制作,支持声音技术的单位是中影技术中心杜比录音室(Central Picures Technologt Center Dolby Recording Studio)。
以学生的身份拍片是非常幸福的,我就读的是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电影学系,求学的环境十分自由开放,学生可多方面学习课程,再朝自己有兴趣的方向做深入学习,老师们非常鼓励学生们进行创作,也给予相当的支持和协助,而政府也有许多鼓励学生制作影视作品的各项辅导金可以申请,像《天使的歌声》就有申请到教育部补助约80万台币的辅导金。
因为是学生,所以在进行拍摄过程中,在工作态度上大伙都能够容忍彼此犯错、也允许重来、更能认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与尝试,而且一切开销都享有“学生价”的优惠,更能得到许多老师以及前辈们的关爱与指导。所以,拍摄学生作品是最幸福的一次体验。当然,犯错与重头来过都只是精神态度上大伙给予彼此的包容与鼓励,而实际拍摄过程中其实大家都是战战兢兢的努力做到专业水平,也许经验不足,但是投入的热诚是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的。
拍摄过程中,我所学习到的最宝贵经验是“态度”,导演必须聆听所有协助拍摄的工作人员所反映出的问题,虚心接受意见,尊重每个职务的专业,并且以最高标准的EQ解决所有问题,要冷静分析、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勇敢负责,坚持贯彻自己的理念,实践关于影片的想法,将自己想要表达的理念用镜头充分的表现出来。越辛苦耕耘,收获的果实越是丰硕香甜,而“态度”则是让一切事情圆满执行的关键,要具备过人的意志才能完成一部作品。
反思不足的地方则是“细节”,事前的准备工作永远不嫌多,例如场景的陈设和道具的准备,如果能够执行到更多细节则更能营造出充足的氛围来支撑故事背景。学生要追求的是专业,而专业则是对细节的要求更加面面俱到。在影片拍摄完毕进入后制过程后,则是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高清的剪辑标准如何设置?如何做调光前的准备工作?和技术人员如何沟通?如何转成35mm冲印?字幕的制作流程是怎么样的?声音如何设计?杜比的技术可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都是课堂无法解答的,唯有实际执行、亲身体验才能够有所了解,而我也仅止于了解而已,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得仰赖专业技术人员的协助才能够顺利完成,所以真挚的感谢所有参与协助《天使的歌声》一片的工作人员和朋友,感谢他们包容这么“不足”的我。
这次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SFVF8)是我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的第一个影展,也是《天使的歌声》获得的第一个奖项,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意义非凡,最开心的则是能够认识各国的作者们。关于拍摄手法,其实不论国内外都十分优秀,每一种题材适用的手法都大不相同也各有其趣,各国的特色也让这次影展呈现出丰富的面貌。而收获最多的则是看到许多出色的创意作品,让我大开眼界。例如美国南加大导演的作品《莱雯德威廉姆斯的骇人世界》其水平不下于Hollywood商业院线片,台下观众惊奇直呼——这是学生片吗?当然此次夺得金奖的作品《Jonna&Liv;》(《珍娜和利夫》,两个孕妇的故事)更是令人惊叹,在人物角色刻画上巨细靡遗,叙事的手法更是在起承转合上流畅得天衣无缝,简单的故事,单纯的人物却能够在结局让观众感动的留下眼泪,即使观影结束后心底还在发酵着感动的余韵。德国的作品在光影和画质上则是最无可挑剔的;唯一一部日本的作品《回到那天》则充满了日本文化的严谨与朴实;韩国的作品《芸豆出芽》则是清新又可爱的:而最感动我的是中国学生的作品《那时年纪小》,也许是同样勾起了我童年对爷爷的记忆,所以观影时我哭得不能自己。记得交流时,台下有位观众对这部片提出了疑问:“把童年的回忆拼在一起就能写成剧本然后拍成电影吗?”每个影像在每位观众心里的撞击造成的涟漪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共鸣,我则是认为平淡朴实的影像堆砌也能拼凑成一幅浩瀚动人的故事画面,就像拼图一样,我们等待的就是最后欣赏全貌时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