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海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野心”,指引着孩子们前进的方向,激励着孩子们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和伟大。而中国的孩子,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野心”却在慢慢地萎缩,一个小学生可能想当国家主席,一个大学生可能就只想混口饭吃了。探究之,这与中国的家庭教育关系甚大。
“不为人先”是中国人古老的处世哲学。当前,一些父母亲仍然受控于这种内敛的思维方式。如,很多年轻的父母亲对子女寄予很大期望,但这种期望只表现在家里,一旦走出家门,在和同事、朋友交流时,每个人都会表现得很谦虚,即使孩子成绩很好,也是等别人来夸而不是自己去宣传。甚至当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做父母亲的往往会做出一件很有中国特色的事:自我贬低。别人说孩子很优秀,则说“哪里,哪里”;别人说孩子有出息,则说“还不是混口饭吃”;别人说孩子成绩好,则说“全是瞎碰的”。这些说法,就像毒药一样,在麻醉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父母和中国孩子的雄心壮志。
就拿谈论理想这件事来说,小学生一说则雄心壮志满怀要做某某家,大学生则想着如何有个“饭碗”,而到了而立之年,如果哪个人说自己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中国就是绝对的另类了。然而,人生是需要理想的。有时,“混日子”只是一种将自我和大众拉平的说法,结果,久而久之,慢慢地自己真的没有了理想。这种状况是可悲的。一个人应该终其一生,都有远大理想,让生命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闪光,让理想来赋予日复一日的生活以价值。
培植孩子的大我情怀
你的孩子能够走多远,实在是不可限量的,而作为父母亲最需要做的,不是为孩子的成长设限,而是为孩子的成长加油,鼓励孩子的“野心”,培植“大我”情怀。
要鼓励孩子做一个伟大的人。从小要经常给孩子讲伟人的故事,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使孩子从生活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放眼广阔的世界,让他逐步理解什么是伟大。伟大的人往往是会无私地帮助别人的人,现在社会似乎在把人压平,很多父母亲所想的是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这种想法,会教出一个懂得自我保护的小市民,但不会造就一个足以让你引以为豪的人物。父母亲要关心外面的世界,不仅关心自己的钱袋,还可以带领着孩子做一些捐助、义工之类的事情。一个人只想着怎么样不吃亏,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有一个故事引人深思:两个人即将投胎,一个人将成为一个“别人都把值钱的东西给他”的人,另一个人将成为一个“每天把值钱的东西给别人”的人。上帝让他们选择。第一个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种,于是,他成了乞丐,天天守在街边,等着别人的施舍;另一个人选择了第二种,于是,他成了富翁,因为到处扶贫济困,赢得众人的拥戴。
对孩子保持较高期望
有人觉得,期望孩子成龙成凤,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折磨,因而,有意无意地对孩子表现出“我们对你没有什么要求,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了”的想法。这种育儿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常回家看看》一歌的影响。歌中唱道:“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这两句话很感人,也很正确,但年轻的父母亲如果拿它来作育儿参照,就大错特错了。
让孩子常回家看看,是有条件的。不管是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还是为自己的幸福着想,父母亲都期望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组建美满的家庭、拥有事业。如果没有这样的期望,不积极引导孩子,你能保证你的孩子不成为“啃老族”吗?如果孩子到了三四十岁仍然一事无成,天天赖在家里,或者小家庭一吵架就吵到老人这里来,让你不得安宁,估计你就不会让孩子“常回家看看”了。
所以,太满足于孩子的现状是不值得提倡的,父母亲要对孩子保持一种较高的期望,期望他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做得更好。当你经常夸奖孩子“勤奋”“聪明”“有爱心”时,孩子会因为受鼓励而愿意在这一方面努力,他们的自我发展也就走向了良好的方向。而如果你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我们不指望你有什么优点,你成绩不好不要紧,没有组织领导能力不要紧,没有特长不要紧,只要你高兴就好了”,孩子会因为在学习、做人等方面没有正向的压力和引导力量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很多学校里,我们看到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以讲脏话、打群架、穿奇装异服为表现自我的方式,以此来争取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其原因就在于父母亲和老师对他们在积极方面(学习、做人)失去信心,没有期望,因而,自己也自暴自弃了。
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
“野心”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作为支撑,必然成为“无花果树”。一种有分量的成功,都不是轻易得来的;一个杰出的人物,都是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顿中汲取力量的人。现在有太多的孩子不堪一击,成绩不如意、工作不理想、恋爱失败,都可以成为放弃理想,乃至放弃生命的理由。所以,父母亲有必要重视磨炼孩子的意志,开展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什么?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去做“跳一跳才够得着的事”;是让孩子在经受一个又一个的小挫折的过程中,积累战胜挫折的力量和笑对困难的勇气;是为了培养不被挫折打垮的英雄而让孩子吃必要的苦。
我们可以这样让孩子感受挫折、挑战:假日带孩子去卖报纸,让孩子经受路人的白眼,学会如何争取众人的支持;带孩子去远足,鼓励孩子坚持爬到山顶,忍受腿疼口渴的痛苦,最后尽享“一览众山小”的成功;在孩子成绩不够好时,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鼓励孩子迎头赶上……
经验是一笔财富,经受挫折的经验能够炼就孩子坚强的毅力,还能锻炼孩子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从农家孩子的成长经历来看,农村生活是很适合开展挫折教育的。在农村,虽然有风雨、旱涝、虫害,但大家都在坚持,在期待美好的明天。这不就是长期的挫折教育的成果吗?
父母亲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带孩子到农村体验生活:
夏日一场大雨,并没有把庄稼砸倒,雨后的玉米地,变得更加的绿油油;有些庄稼被风刮歪了,但仍然执著地生长着,慢慢结出果实。这不就是顽强的生命力在闪光吗?
秋收季节,太阳火辣辣地晒在身上,人们不停地忙碌着,不管多累都不会休息。这种劳动,不就是对孩子的意志的最佳磨炼吗?
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农家生活有独特的好处,就是农家生活是贴近自然的、具体形象的、充满活力的,格外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当然,在孩子吃不了苦的时候,父母亲务必要鼓励“小花朵”坚持一下:坚持,坚持,坚持到底,就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