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失衡的调适

2009-01-26 06:59李荣华
中小学德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调节心理教师

李荣华

心理失衡是指心理失去平衡,是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在中小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普遍,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大,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自卑痛苦,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因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因身体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发青春烦恼等。

导致学生心理失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因素,如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理想过高,生理缺陷等;家庭因素,如父母过高的期望,过分的溺爱,家庭不和等;学校的原因,如繁重枯燥的学习生活,教师师德缺乏,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同学关系不和谐等;社会因素,如社会中不良风气及色情、暴力、凶杀等不健康的影视书刊的影响等。 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走上健康之路,是关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这除了需要父母、社会的努力外,更需教师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其精神免疫力。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自我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爱好、特长及各种能力上。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每个人在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个性差异。一个人只有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和短处,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中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往往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成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环境的比较而不自觉产生的,这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一旦遇到挫折或失败,他们就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观念,感到沮丧、自卑、无奈和无能,久而久之,就会陷入心理困境而不能自拔。消极的自我观念引起的心理失衡一旦定型,要改变它就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及时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念,正确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1.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在展示自我优点的过程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2.正视缺点和不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十全十美的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对于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如生理缺陷、能力不足等要敢于正视;对于能克服和需要克服的,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勇于克服;而对个人无法克服的不足,也不要灰心丧气,耿耿于怀,要善于悦纳自己,并用自己的优点补其不足。

3.正确对待错误和失败,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有失误和失败,对此不要自艾自怨,甚至自暴自弃,要在认真查找原因、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坚信自己有能力干好每一件事,要淡化过去的失败和错误,时时追忆过去成功的体验,憧憬美好的未来。

4.不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当一个人在自己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不断进取、勇于承受挫折和强大压力的自我,“听到”“做得很好,以后将做得更好”之类的正面信息,那他就会感受到喜悦、自尊与鼓舞,增强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二、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一位教育家说得好:“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尚处在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经不起失败的打击,处在心理失衡中的中小学生,更需要用成功来抹平生活中的阴影,唤起对生活的信心,所以,为中小学生创设成功展示自我的机会是调适学生心理失衡的最好方法。为此,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性格特点等给他们创造成功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还应组织各种形式的班团活动,如学科竞赛、智力游戏、演讲赛,辩论赛、书画赛、歌咏赛、球赛等,让每个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自尊、自信,逐步培养起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

三、教会学生调节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发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承受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学生调节自我,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成心理平衡。

1.理智调节。心理失衡往往是人对事情的真相缺乏了解或对事物的片面认识引起的,所以心理失衡一旦产生,引导学生不要否认它,压抑它,而是要用理智的头脑承认它,分析它,找出失衡根源,澄清认识,从根本上消除心理隐患。

2.转移调节。导致心理失衡的事件往往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此心理冲突一旦产生,情绪表达往往很强烈。为了使它不至于立即爆发或深入发展,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转移话题或做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从而使他们有冷静分析和考虑的时间。如通过数数可缓解紧张情绪,当人情绪低落时,可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跳跳舞,找知心朋友谈心等,都有利于减小不良情绪对人身心的侵害。

3.升华调节。痛苦、嫉妒、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调动了人体的很多能量,这些能量得不到释放,就会损害人体身心健康。但如果宣泄不当,也会对他人、自己、社会造成不良后果,若将这些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它们就会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这就是升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失意痛苦时,切不可自暴自弃,要化悲痛为力量,变挫折为动力,争做生活的强者。

4.暗示调节。语言暗示对人的心理,乃至行为都有奇妙的作用。比如,引导学生连续默念“喜笑颜开”“开怀大笑”等词语并想象这些令人愉快的情景,就会使人体验到一种很高兴的感觉。引导学生在遭遇挫折而失意、绝望时,默念几句自我激励的话语,想象自己美好的前景,不仅能调适他们的心理平衡,而且对他们的心理潜能激发很有帮助。

此外,交往调节、音乐调节、遗忘调节等都是调适中小学生心理失衡的好方法。教会学生调节自我的方法,并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就能消除心理失衡于萌芽状态,使学生的心理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丹江口市太山庙小学)

责任编辑王清平

猜你喜欢
调节心理教师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心理小测试
平均税率、标准税率与收入分布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