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华
一、问题提出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6周岁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当学生进入中学时才十几岁,学生年龄偏小,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他们往往不制定学习计划,课前不预习,坐等上课,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整天就是忙于完成作业等等.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被动学习.
二、理论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是探究知识、培养能力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也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
三、方法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课堂之中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而心理交往的基础是情感交流.首先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满腔热忱充满爱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体贴入微,让你热爱学生的情感通过对他们亲切的关怀、爱护、帮助和期待,默默地传递给他们,为他们所感动,使他们产生一种推动数学学习的强大动力.其次,要对数学工作充满热情,对数学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作用.当然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上课风趣幽默,宽容大度,严教善导,使学生佩服你,喜欢你,他才会喜欢你教的数学,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
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力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组际交流,交流中不断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多角度地进行“选择”、“加工”信息,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通过生生、师生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创设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景(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使他们建立起积极参与的意识.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才能使学生放开思路,勤于思考,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容易使学生疲累、生厌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3.教师巧编习题,学生互相出题,全员参与,共享成果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使学生掌握解题技能.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还要适当编设一些练习题.(1)学生分组,互相出题.教学中教师也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编设习题,以便使多数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改变坡度(降低难度或提高难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3)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添加条件不同,结论也多样性).
4.培养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
5.关注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多种学习方式
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的多.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提出:用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板能摆出多少种图形?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摆一摆、画一画,问题迎刃而解;在讲“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会产生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讲“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