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
“重探究,重体验,重过程”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书本场景,体验社会形态,体验生活生存方式。这些做法对于活化课堂,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行动的能力来说都是颇有成效的。如何把学生的体验引入地理课堂,将教学内容的有关要求与学生的实际体验机结合在一起,这是在新课程状态下所有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经过三年的地理新课程实施,本人认为作为地理新课程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逐步养成带着问题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初步体验学习地理的实际意义。
案例:正午太阳高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这块内容时感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内容太抽象,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是通过大量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探究,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在今年的教学中,我特意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究学校3号、4号两幢宿舍楼的采光条件,希望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情境来激发其学习兴趣,进入初步的情感体验。我先用多媒体呈现两幢宿舍楼的图片,由于展现的是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开始小声议论。这时我开始不失时机地提问:
师:这两幢宿舍采光条件怎么样?
生1:3号楼采光条件好,4号楼采光条件差。(我就生活在4号楼,被子也不好晒,学生补充)
师:为什么4号楼的采光条件不好呢?
生2:阳光被前面的3号楼挡住了。
师:为什么会被挡住?
生3:3号楼太高了。
生4:两幢楼房间距太小。
师:楼房要怎样设计才合理?今天我们来争做优秀建筑师。
分析:学校宿舍采光条件这个生活情景,触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楼房采光与楼间距、楼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创设生活情景虽然能很好触动学生情感,但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情境的本身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所以内容一定要能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二是情境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导入时所花时间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喧宾夺主。三是情景要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要真正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指尖的。”一语道出了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表象、探究问题和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设置动手操作,把课本中现成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探究的对象。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设置“动”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另一方面,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加深体验。实践证明,动手体验后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案例:在大家跃跃欲试的气氛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5-6人一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支长蜡烛,火柴,两张硬纸片,一根木条,一把直尺,一瓶胶水。
师: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材料设计实验步骤,探究太阳高度与楼间距,楼高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手操作。过了20分钟左右,学生反馈。
(学生实验设计见图)
生1:由实验可知蜡烛火焰越高,纸片影子越短,随着蜡烛火焰越来越低,纸片影子也越来越长。由此我们得出结论:①太阳高度越高楼房影子越短,所需楼间距越小;太阳高度越低影子越长,所需楼间距越大。②楼层越高影子越长,所需楼间距越大。
师:如果一年中我们都到每天正午时候去量我们宿舍的影子,影子什么时候最长?
生2:应该是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的冬至日。
师: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3:①楼间距的设计应该根据太阳高度小的时候即冬至日来确定,那才能保证北边楼房全年都有充足光照。②楼层的高度应指南边那幢楼的高度。
师:请学生探究太阳高度,楼间距,楼房高度的计算公式。
学生思考,分析得出:TanH=楼高/影长
分析: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实验,体验实验过程,最后得出实验结果,既加深了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也培养了其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动手操作的整个过程都应该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只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实验过程,去体验实验过程,而不应该是面面俱到布置好所有的实验步骤,甚至直接告知实验结果,如果这样,动手实验就会缺乏真正的意义,学生也很难有很深的体验。
三、拓展延伸,强化体验
教师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课内外各种有用的地理资源调动起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充分借助和挖掘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地理问题,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强化体验。
案例:为了强化学生的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学以致用,我带领学生到课外进行探究,考察学校3号楼、4号楼的楼间距要怎样设计才合理。在测量前我先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并且让学生自己根据手中的测量工具(校园平面图,直尺、皮尺,测高仪,铅笔,记事本。)设计测量的步骤,以免学生到了实地现场无从下手。
学生设计测量步骤:
①利用测高仪、皮尺测出南边3号楼的实际高度。
②利用校园平面图测量并计算出3号楼与4号楼之间的实际距离。
③利用TanH=楼高/影长(TanH由教师提供)计算出理论的楼间距,并于实际距离比较得出结论。
分析:由于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学生到现场后都能进行活动的开展。而且测量的是自己学校的楼间距,感觉能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学校出谋划策,所以积极性很高。
课外的实践活动,教师一定要事先有一定的理论指导,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事先设计活动的步骤,以及提醒学生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学生到了现场后才不会无从下手,活动才能够顺利开展,课堂内容才能的到拓展延伸,体验才能得到强化。
四、分享成果,成功体验
由于是主动的参与,学生每参与一项体验活动,都体现出群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分享。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表达或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示他们的成功收获,使之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案例:在实地测量以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及谈谈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体会。由于是亲身经历,学生感受很多:
生1:原以为这次测量很简单,但没想到真正到实地测量碰到困难很多,比如楼房顶部不规则,测高仪不好掌握……
生2:说这次测量的结果是我顶了好几天的大太阳换来的,所以我觉得特别珍贵,而且我体验到了真正的成功……
生3:总以为我们学习地理就是为了会考、高考、没想到它还有实际价值,而且这个价值离我们这么近……
分析:这次教学我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最终又把学生请进课堂,学生体验得到不断的深化,不但很好的掌握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而且使其体会到学习地理的快乐。
总之,学生的地理学习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要并得到满足的过程。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将摆脱地理教学的枯燥乏味,逐渐地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一切,用地理的头脑去思考和分析周围的一切,增加科学性、兴趣性。他们将在体验中渐渐地走进地理课程,以期待的心情迎接每一堂地理课。(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