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的旗帜下建设绿色大学文化

2009-01-25 05:42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校园

铁 铮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这是北京林业大学在刚刚结束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确定的总目标。近年来,这所绿色最高学府以推动和引领我国生态环境和林业建设为己任,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不断奉献高水平成果,积极创新高起点理念,在生态文明的旗帜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我国的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

“知山知水”:鲜明的办学理念

在北京林业大学这个绿色校园里,每个人都知道“知山知水”这四个字。北林人将其作为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知山知水”,是几代北林人半个多世纪办学理念的结晶。曾几何时,人们热衷于单纯的“治山治水”,陶醉于“与天斗,其乐无穷”之中。而北林老一辈专家明确提出:要治山治水,就必须首先知晓山水的自然规律,必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将“知山知水”作为办学理念,是学校新时期发展道路上的一次飞跃。校党委书记吴斌说,“知山知水”是探索自然规律、开展教学和科研的要求,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塑造新时代建设者高尚人格和情操的要求。

“知山知水”,体现了北林人对自然的尊重。在北林人看来,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必须要了解、探索、遵从自然规律。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要热爱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自觉地在“知山知水”中探索真理、陶冶情操、砥砺人生,成了北林人共同的行为准则。

“知山知水”,是北林人注重实践的写照。坐在教室里、钻在实验室里,不可能真正了解山水。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历练,才能够领悟山水的真谛。北林人一直将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一人们早就耳能熟详的提法,最早的出处是中央领导同志对北林人扎根宁夏西吉搞科研的充分肯定。

在学校,七八十岁的专家出外业、下基层都是寻常之事。陈俊愉院士年过九旬还在为国花操劳。一届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在大自然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学到了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进入社会之后,很快就度过了缓苗期,成为生态和林业建设的生力军。

“服务生态建设”:坚定的办学方向

为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服务,是学校始终坚持的办学方向。学校归属为教育部管理之后,明确提出“服务林业、服务生态环境的方向不变”。 校长尹伟伦院士说:“林业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生态环境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近年来,学校立足从服务行业需求向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需求转型,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最新的学术创新成果,努力使学校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和强大推动力;积极推进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学校的“有特色”和“高水平”。

学校开设的绝大多数专业都是直接为国家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等优势学科,还是新办的自然保护区学院、环境学院,都把为林业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奉献高水平的成果作为根本宗旨。为了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学校还开办了多种层次的短训班,为广大在职人员深造提供了机会。

党中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之后,学校围绕生态文明战略,凝练学校重点发展的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学科;将学科发展置于国家宏观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之中进行再审视;深入分析国际林业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从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公共产品、优质林产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的消费需求出发,反复研讨学科发展方向,对学校发展重点领域进行深入再思考。结合“211工程”三期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实施,学校提出了林木等可再生资源的培育、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保护与恢复、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与城乡人居环境安全、生物质材料及能源、生态文化6大重点发展领域,以特色带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提高,积极参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

学校组织多学科专家积极参与林权改革,举办“森林与低碳经济”等高峰论坛。加强生态文明研究力度,承担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系与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等重大课题。森林经理、森林培育、水土保持等优势学科的专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为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福建省三明市、广西三江县、河南洛阳市和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进行深度的科技合作,积极开展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改革,以及森林科学经营等方面的科技攻关,为百万亩油茶产业化研发新技术,推动牡丹花卉产业的腾飞,深入进行外来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科技研发。

在冰雪灾害后的植被恢复中,在四川地震次生灾害的生物防治的第一线,都有学校专家学者的身影。校党委书记吴斌、校长尹伟伦亲自带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为灾后恢复重建出谋划策,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学校进一步加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科技特派团对口帮扶工作力度,积极帮扶陕西省略阳县开发特色林产品,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专家们围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山西省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该基地评为“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红绿相映”:科学的育人模式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一所大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红绿相映“的育人模式,培养出了大批具有绿色理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红”,即以红色理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绿”则是把握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绿色旋律,以绿色教育为载体,建设绿色传播阵地,开展绿色实践。通过红与绿的结合、渗透,来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绿色事业的建设者。

学校的生物学理科基地,已打造成了高端人才培养的摇篮;开办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的名字命名的实验班,摸索超常规培养拔尖人才的新路。学校陆续推出了校长奖学金等一系列新的举措和政策,鼓励学生学林、爱林、投身林业建设。

尽管学校本部的校园不大,但学生们有上万亩的鹫峰实验林场可以实践,有遍布在祖国各地的绿色教学实习基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大学生尽情地呼吸着负氧离子、吸吮着百科知识的营养。

学校百余个学生社团中,最耀眼的是众多的绿色社团,不但参与者众多,而且影响巨大。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的山诺会,成为“全国十佳特色社团”,获得了国内外多项奖励,其代表被推选为奥运火炬手;关注“三农”、服务林业的翱翔社,率先倡导都市耕作,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学生们走上首都街头宣传绿化知识,已经连续25年开展面向社会的绿色咨询活动,连续13年开展首都大学生“绿桥”活动,连续3年开展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活动。学校还发起首都大学生绿色论坛,建立了中国青少年生态环保志愿者之家,成立了首都大学生环保志愿者协会,创办了首都青少年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成为我国青少年开展生态文明活动的排头兵。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卡救树,远征白马雪山,保护滇金丝猴,走进可可西里,守护大雁,内蒙古荒漠化科考,绿色奥运志愿服务,以及绿色咨询、绿色实践、绿色服务、绿色行动,成为学生们大学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

“三高一精”:绿色的校园建设

黄的连翘、红的梅花、白的玉兰,春天的校园花红柳绿,生机盎然;满树金黄的银杏,将秋天的校园妆点得格外美丽。无论季节如何变幻,学校的校园都用她那绿色的怀抱哺育着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

学校专家云集,人才荟萃,其校园也应该富有特色。在绿色校园建设中,不是满足于简单地栽几棵树、铺片草,而是把“丰富植物品种,保护校园生态,提高绿地质量,建设精品景观”作为校园绿化的原则。学校要求充分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打造精品绿色校园。

校园主体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出自著名园林大师孟兆祯院士之手。植被茂密的近自然山林地貌,成了这所都市学府最美的风景。近年来,学校实施了旧老绿地更新、专类植物园开发、校园生态保护、拆墙透绿、屋顶及垂直绿化等10余项工程。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3%,实现了乔、灌、草合理配置,构建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绿草如茵的景观。学校是北京高校中唯一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多次获“首都绿化花园式单位”等称号。

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是学校绿化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校园植物志》是大学生完成的,囊括了校园植物2门5纲33目54科104属209种。在引进树种中,不但考虑绿化的景观效果,而且还尽量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

绿色校园也是绿色文化的载体:给各种树木挂牌,普及树木知识;大学生认养绿地,培养爱林护林的习惯;成片的古树林保护完好,新建的文化景点相映成趣。至于学校的后花园鹫峰,已经跻身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行列,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户外课堂,也成为北京人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引领生态文明”:明确的发展目标

在今年上半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林业大学”的发展方向,即: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校管理等各个环节中,致力于传播绿色文化、引领生态文明、发挥先锋带头和示范推广作用,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校进入了国家首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行列,广泛开展多项活动,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学校积极响应全国绿化委员会、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的要求,集中智力资源,启动了“绿色校园与生态文明”大型系列活动;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为绿色校园建设提供专家咨询和建议;组织森林培育、园林绿化、生态文明、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编辑《绿色校园建设读本》,构建绿色校园建设的理论体系,为全国绿色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指南。

2008年5月,学校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学校充分发挥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积极带动全国青少年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学校学生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倡议;面向全国16个省(市、区)的30余所高校的生态环保社团骨干,开展生态文明专题培训;组织首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青春志愿林种植活动;举办“绿色播种”全国青少年生态环保项目创意创业大赛;发动大学生与京郊20个行政村建立“绿色北京”教育实验站。

学校在我国较早成立了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绿色传播中心、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整合全校力量,开展了对生态文明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多次主办森林文化研讨会,举办生态文明高端论坛等。生态文化已经成为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一大批绿色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推出。

学校的文化是以绿色为核心的文化。校园新闻网以绿色命名,主打栏目是绿色要闻、绿色校园、绿色传播、绿色视野、绿色文化;校报的各版名称也都以“绿色”打头;《绿色新闻录》、《绿色报告选》、《绿色风景线》、《绿色进行曲》、《绿色风云集》等系列丛书相继问世。

生态文明建设方兴未艾,绿色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全校师生将继续高扬生态文明的旗帜,肩负起历史的重任,用实际行动在引领生态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蔡桂兰]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校园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