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剑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技工学校应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掌握相应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理论、具备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及现场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走上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技工学校的机械专业课教学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意单一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突破传统教学框架,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技工学校《钳工工艺学》课的教学方法,大多数还滞留在“满堂灌”的层面上。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钳工工艺学》内容繁杂、知识面广、专业性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够扎实,这给整个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不要把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作为教师,需要意识到教学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完成学校交付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作为教师,应主动研究影响教学的师生心理、生理和环境因素,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同时,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努力开发利用计算机远程教学网络等先进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同时经常与各地优秀教师互动交流,探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使自己成为富有创新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二、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钳工工艺学》的很多概念和术语比较抽象,专业性强。如果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呆板地讲述,那么时间一长,学生会感觉到专业课枯燥乏味,生硬难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情景、激发想象、导入探讨、点拨深化、归纳引伸,可以让学生处身于问题情境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进行假设、分析而获得结论,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开放式讨论,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内容和对象更多地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将电影、电视录像、卫星传播、激光视盘、多媒体、互联网、课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钳工工艺学》的“切屑的类型”时,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文中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教师把收集到的各种形状、大小的切屑展示给学生,接着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形式的切屑?各有什么特点?各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每组回答自己的讨论结果,然后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果,从而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性。另外,在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以启发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他们想象、分析、质疑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演示、探讨、对比、归纳等诱导学生运用已知探求新知,从而使他们掌握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独特的教学效果。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创新能力
专业课是联系基础课和生产实践课的纽带,又是生产实践课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所讲内容和相应的实际紧密结合。例如,在进行零件的工艺分析时,既用到机械识图、机械制造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等知识,又要考虑生产实践的具体情况。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打破定势,推陈出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分析,编制正确的工艺规程。教师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主导作用,注重实践经验的应用,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开放与应用,采用电视录像片、机械类电子教案、光盘、CAI课件、模拟软件等多种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参观,利用实物、挂图,进行现场教学。
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激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提倡学生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向课本挑战,并能有所发现,有所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探索新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多方向练习、多角度思考和多层次变化,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使学生真正掌握《钳工工艺学》知识和基础知识并为生产实践服务。要想使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学习、学会操作,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具有一定的普及性、针对性,但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特征性,从而使不同层次学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次,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钳工工艺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施教,既要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职业技术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设计完善的教学过程,要针对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生产实践现场技术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即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技术理论,又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总之,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才能让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广阔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教学质量才会大幅度提高,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