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连云港市新课程优秀课展示”的评价与反思

2009-01-22 07:27王丽爱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任务课程开发新课程

王丽爱

【摘要】“连云港市新课程优秀课展示”突出了新课程的特点,围绕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运用新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展示了新课程教学的特色、设计任务,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课程开发,有效链接资源;激发情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任务型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展示自我,个人特色鲜明。此外,还从资源开发、时间把握、师生交流、学生答语等几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 评价 任务 课程开发 语境创设

2009年4月21日,连云港市教研室举行首届“连云港市新课程优秀课展示”。经层层筛选,入选者分别展示了七种不同的课型:Welcome to the unit和Reading,Language points,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分两课时) and Project。笔者既作为展示者,又作为观摩者,观摩学习了所有课型的教学,感触颇深,愿与大家共享。

一、展示了新课程的特点

1.围绕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次新课程优秀课展示不同于基本功比赛或者优质课评比,仅仅为了便于比较,要求所有参赛选手教授同一内容,导致面比较窄,它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进行的,分七种不同的课型展示。

展示内容是《牛津高中英语》第八模块第一单元的所有版块,从内容到形式均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第一课时Welcome和Reading版块,主要内容为说和读。其中,Welcome以说为主,引出单元的话题——文学。既是导入,也是热身;顺着引出的话题,自然进入阅读版块—— 欣赏文学,以读为主,是本单元的重头戏,是学生接受关于英美文学、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及其作品的语言信息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阅读策略、完成练习,掌握阅读劝诱性文章的策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Language points,进一步精读课文,强化学习其中的语言点,对语言点进行巩固、延伸、拓展。

第三课时Word power版块,帮助学生扩充文学词汇及其学习技巧,应对英语学习的挑战——扩大词汇量。

第四课时Grammar and usage版块,既有关于否定句的语法辅导,又有精心设计的语境,让学生学会实际运用语法知识。

第五、六课时Task版块,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通过听、读文学评论,获取有关文学评论的语言信息,以两人对话、小组讨论和口、笔头表达等形式,学会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文学评论,最终完成任务——写一篇文学评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七课时Project版块,是本单元关于文学话题的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阅读罗伯特?彭斯的诗歌,学会如何朗读、欣赏英文诗歌,完成课题——每小组组员分工合作,选择一首诗歌或者写一首诗歌,做成海报,并向全班展示。

这样,七种课型顺次展开,环环紧扣,将高中英语新课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展示,科学务实,便于大家观摩学习。本次新课程优秀课展示要求授课教师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围绕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使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整合语言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写)、语言知识(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以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运用新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评价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评委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鼓励学生、同伴共同参与;实现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形成性评价。评委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应从教师素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测评,注重对过程的评价,以评价教师的综合能力。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二、展示了新课程教学的特点

1.设计任务,形散而神不散。各位授课教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各显神通,设计的任务活动形式多样,构思巧妙,有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有略读、扫读、任务型阅读;有口头、笔头;有连线、填表;有即兴发挥、课前准备的呈现;有选择、填空、完成句子、编故事;有课堂即时巩固、课后拓展;有教师自己创设的语境、高考链接等,都紧扣教学主题,以达成教学目的为目标,通过子任务的层层实现,最终实现了总目标。

[案例1] Grammar and usage课型:否定句。学生已学过全部否定,运用头脑风暴,让学生直接运用学过的全部否定词汇快速回答问题。设计适合当时情境的问题,既风趣好玩,又巧妙地把完全否定词汇插入其中,从而有效地复习了完全否定词汇。

T: Its said you are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our school. Do you think so?

S1: I dont think so.

T: Who does your homework,your father or mother?

S3: Neither.

T: Your money is missing. Can you find it anywhere?

S7: Nowhere.

T: Can you use my money to buy some food for lunch?

S9: No. It isnt mine.

由于是头脑风暴,速度很快,学生都很紧张,担心提问到自己,所以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风趣的语境又使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由此,学生在开心一笑的同时,激活了大脑记忆,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2.课程开发,有效链接资源。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江苏省选用的《牛津高中英语》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发展性、拓展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设计的,不失为一套好教材。但是,像其它的文本教材一样,它也有一个缺点——内容有限,更新较慢。因此,教师需要开发和利用其它课程资源,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案例2]Grammar and usage课型。授课教师补充了部分否定、否定之肯定(not…enough,not……too)、肯定之否定(the last,let alone,more than),弥补了文本教材的不足,拓展了学生的语言知识,有效地开发了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还介绍了自己的博客,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否定资源,并鼓励他们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以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语境,激发情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先设计精巧风趣的语境,让学生扮演角色,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编故事,巩固所学;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畅所欲言,渗透情感,产生共鸣,促进有效参与。

[案例3] Grammar and usage课型。为巩固附加否定:I wouldnt be surprised if they/he didnt…授课教师设计了以下语境:

Man:Sorry,Im late.

Woman:Ive been used to that. Your excuse this time?

呈现此语境时,老师没有代劳,而是指定一男生扮演男友,请一位女生志愿者扮演女友。如果女生都不愿意,教师可问男生:Would you mind if I acted as your girlfriend?在大家的会心一笑中,师生配合,诙谐地呈现了语境。紧接着,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学生自然会运用附加否定回答:I wouldnt be surprised if they didnt quarrel.语言知识的运用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案例4] Grammar and usage课型。在总结巩固所有的否定词汇时,让学生运用下面所给的否定词汇(包括完全否定、双重否定、附加否定、肯定之否定、否定之肯定),至少用10个词汇,编故事,开头已给出。词汇如下:not,never,not uncommon,far from,wonder whether,wouldnt be surprised if,hardly,seldom,unless,free from,would rather…than…,too…to…,not …enough,nothing but…

故事开头My friend Mike once worked for an American company. But a serious financial crisis broke out …

很快,就有学生跟上:

S1: I wouldnt be surprised if he wasnt hired.

S2: He could do nothing but go out to find another job.

S3: But it was so hard. It was not uncommon to find people unemployed.

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故事的编写。这样,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篇,把否定词汇运用到文章中,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还为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可发挥想象的空间,每个人的想法各异,一人一句,共同编出来的故事往往比较曲折,非常好玩,由此,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自己想象,还需要交流,把别人的想象、自己的想象糅合在一起。这样,每个人都在不停地表达信息、传递信息,真正做到了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有助于实现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这个环节是整节课的高潮,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顶峰,把学生的能力提到了最高水平。

4.任务型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论是哪种课型,有段落文章的部分,都运用结构图或者思维导图,设计成任务型阅读。科学设置填空,既有文中可以直接找到的信息,也包括需要推理、判断的信息。图式框架的提供有助于学生阅读时快速捕捉信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信息、推理判断、总结归纳信息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5] Project课型。授课教师把文章的第一部分设计成如下图表:

表格概括了罗伯特·彭斯的一生,需要学生在文中查找信息。其中,family status,Effect on him,Way people memorized him,需要推理、总结才能完成。这项任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高考应试水平。

5.展示自我,个人特色鲜明。这里的展示自我,既包括教师的教学展示,也包括学生的成果展示。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亮点鲜明:张老师的稳健,设置任务,梯度明显;董老师的亲和,媒体资源有效链接,词汇呈现过渡自然;袁老师的明快,导入设计精巧,师生互动有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时给予展示;王老师的活泼,语境设置风趣合理,注重实际运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气氛紧张而愉悦;李老师的规范,科学呈现文章的结构,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彭老师的自如,自如驾驭课堂,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这些均在这次优秀课展示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展示教师都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情境、任务,因材施教,让学生展示自我,让他们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使英语学习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案例6]Word power课型。这个版块是与文学有关的词汇,包括fiction,poetry,drama,short story,science fiction,etc. 授课教师是位有心人,课前通过交流,找到两位分别擅长中、英文朗诵的同学,让他们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中、英文版本。在两位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有效地导入了新课,使与会者得到了美的享受,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她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可谓先声夺人。

三、反思

1.不足之处。

(1)呈现无效资源。有的影片资源,与所授内容关系不大,且语速很快,充满方言,学生根本听不懂。形式上好像增加了视频资源,开发利用了媒体资源,但其实是无效的,既浪费了时间,又偏离了教学方向,华而不实。

(2)时间把握欠佳。由于需要传递麦克风,耽误了时间,大家都显得有些前松后紧,甚至有的老师还没能完成教学任务。

(3)师生面对面交流偏少。由于受鼠标的影响,教师大多站在讲台上,师生的距离过远,尤其对于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加不便交流。

(4)学生的回答欠佳。部分学生的回答多用孤立的词汇,而少用完整的句子。

2.应对措施。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以弥补以上不足。

(1)在链接其它课程资源时,务必围绕教学目标,紧扣主题,使其合理有效,服务于教学,而不能喧宾夺主,牵强附会,为开发资源而链接,为平添立体效果而链接,否则就失去了开发课程资源的应有价值,背离了新课程的目标方向。

(2)在今后的展示课上,需提前考虑处理麦克风的问题。如可以走到学生中间,随时将麦克风递给学生,以使之及时回答问题,避免因传递麦克风而浪费时间;同时增加学生的紧张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以增强教学的有效度。

(3)使用无线鼠标或者遥控器,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以便于近距离交流。

(4)提醒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掌握规范用语,从词的层面上升到句的层面,为文的层面做好铺垫。

总之,这次“连云港市新课程优秀课展示”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特点,展示了连云港教师的风采,课型全面,为全市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范例,有助于提高全市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语文、数学、英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69-8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秀文.第八届山东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的评价与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4): 29-35.

猜你喜欢
任务课程开发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