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思想

2009-01-22 02:24
职业·下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职校职业

徐 玲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为此,承担着向社会输送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职教界做出了积极回应。在“办学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岗位转,内容围绕学生转”的市场化循环中,各个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那么,作为职校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思想呢?

一、引导新生设计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帮助个人达成其每一阶段生涯发展任务,并为下一个阶段发展作好预先的规划和准备。简单地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确定职业发展的大方向。它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我是什么样的人?我适合选择什么目标和道路?我有哪些优势,还需要弥补什么々以我的能力,我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何通过我的学习与工作达到我的目标?”

学生的自我职业规划是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

1、了解自我

了解自我包括了解个人的能力、能力倾向、兴趣、资源及其他特质,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通过自省,也就是自己一个人认真地想一想,反思一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东西,

“我觉得我哪些方面比较有优势”,这就是自我反思;或者是与人交流,通过家长、同学、老师的观点来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在哪一方面比较有优势,自己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样的:再者就是通过职业倾向测评等心理测评的方法来了解自己。目前,国际通用的一个职业测评是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我国也有很多机构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评编制了适合我国学生的学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的测评。通过综合的手段,自我反省、与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以及职业倾向测评等渠道,都可以获得一个对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

2、了解职业

了解职业就是了解各种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优缺点、酬劳、机会及发展前途。了解职业也有一些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了解职业。鼓励学生到校外观察,可以去商场、人才市场,有条件地也可到企业去实地考察了解。第二种方法是把外面的人请进来,邀请已经毕业并有较好发展的学生回校座谈,让同学们了解其内心的一些感受及历程。同时,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如报纸、电视、网络、图书等媒介了解各个职业及各职业的特点。另外,相关书籍也会有职业介绍,会详细说明各类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实际的优缺点以及所能产生的效益,包括个人从事该项工作的经济收益等。

3、了解社会

了解社会,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社会的现实需求。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就一定要和社会对接,要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那么,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这个必须了解。第二个方面,要研究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的需求是什么,从了解学校这个“小社会”入手,逐步走向外面的“大社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团体,从团体活动中既可间接了解社会,还能培养相关能力。例如,参加水电维修小组或成为实验室协管员,可以增强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也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竞聘学生会干部,既是就业竞争的演练,又是社会工作的实习:加入广播站和文学社,可以锻炼口才、交际及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形式,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社会,帮助学生做好实际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两年到三年后就业目标的实现,始于入校起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准备。总之,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为职校生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思想开了个好头,也促使其产生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的动力。

二、帮助应届毕业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有了熟练的专业技术,但不会推销自己,尽快适应社会,同样会影响职校生的就业。因此,临近毕业,学校和老师要引导职校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1、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意识

首先,学生已经适应的是学校环境,对即将进入的企业往往有太多的憧憬。到企业中,一旦遇到一些麻烦,就会立即由“希望”转变为“失望”:其次,学生在学习之际,讲求的是个性化发展,而企业追求的,更多是服从,其中的差异相当大。学生能否顺利过渡,是个很大的疑问。由于以上原因,所以造成目前就业稳定性差的现象。常常有一些职校生上岗不到~个月甚至还未定岗,就打退堂鼓,又回到学校要求另外安排就业,加重了学校就业工作的负担。因此,培养良好的就业意识,引导职校生由学生顺利向劳动者身份的转变,也是职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吃苦耐劳是获取成功的秘诀,也是每一位渴望走向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道是“苦尽甘来”,当一个人通过勤劳苦干,让自己的能力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时,自然有各种发展机会降临。

其次,学校客观地推荐就业单位,职校生也应用客观的眼光看待和通过更多的途径了解就业单位,真正实现双向选择。例如,利用网络、媒体等加深对招聘单位的认识,审时度势,不盲从,不跟风。

第三,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学生与任何就业单位都有一个磨合期。辛苦、约束、长时间单调的工作,甚至被呼来喝去,都与在家或在校的生活完全不同。一旦决定了就业单位,就要坚持克服一切困难。学生要知道:无论去哪个单位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要有先站稳脚跟,充实和打造自己,再展翅飞翔,谋划未来的战略目光。

第四,要调整心态。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就业心理受到冲击,人们都面临着择业、就业、失业、再就业的问题。因此,具有健康成熟的就业心理,保持奋发向上的心态,克服浮躁情绪,避免速成心理,养成务实作风是职校生应该倡导的心态。切莫“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自己不努力,事事怨他人”,瞻前顾后,互相攀比,心存侥幸,坐失良机。

2、掌握就业准备的方法和技巧

学校的就业中心都在不遗余力地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的方法和策略,但还是不够贴近毕业生的需要,而且提供的往往不够及时。在正式的求职之前,掌握一些就业准备的方法和技巧还是必要的。笔者就此举例说明几个就业准备的方法和技巧。

(1)尽早开始制作简历,以备不时之需。不要认为目前就业信息还少,就对简历拖拖拉拉,简历一定要尽早做好,因为有些就业信息往往是突然出现,到时候仓促做简历,必然会被淘汰。个人简历一定要写得充实,有内容、有个性,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毕业生的真实情况。个人简历应使招聘者对自己和自己的目标有良好的印蒙。在简历中要充分展示专业特长和一般特长。注意简历一定不要出现错别字:要养成常去所在学校就业办公室的习惯。学校就业办公室多通过张贴的方式发布就业信息,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变被动择业为主动就业,就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另外,一些招聘信息只有学校和主管就业的负责人会知道,因为有些单位会直接让他们推荐学生。所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多和老师以及往年毕业的师兄师姐交流。他们往往会提供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情报和建议。

(2)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入学,就要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为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基础,成为高素质的职校生。要坚信,良好的就业意识和有效的就业准备,必能助你实现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就业目标。

猜你喜欢
以就业为导向职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我的职校我的梦
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英语学困生教学模式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