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
摘要:外语教学和外语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输入与情感因素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克拉申的“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和高职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并探讨了“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输入假说
克拉申(Krashen)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外语学习理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该理论虽有不足之处,但笔者认同国内学者吴丁娥的观点:构建这一理论框架的五个假说中的“输入”(Input)与“情感过滤”(Affective Filter)之说是对传统外语教学与学习的研究方法与思路的重大突破。这两个假说的提出可以说是外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它使外语教与学的研究走出了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或主角的误区,使外语教师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学习主体研究的意识,从而拓宽了研究范围,提高了教和学的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输入”与“情感过滤”假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谈谈自己的看法。
理论介绍
(一)“输入”假说
克拉申在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输入语”的重要性。他说,因为“输入语”回答了语言学习中一个关键问题:人们怎样才能习得一种语言,特别是外语。克拉申认为:“输入语”的假设与过去的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大相径庭。以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先学句子结构,然后再运用这些句子结构去进行交际。而“输入语”假设是学生首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输入语),通过情景与上下文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克拉申认为,学习者所接受的输入语言,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1)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2)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3)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此外,克拉申还认为,语言教学中应有两种输入,即“粗调输入”(roughly tuned input)和“精调输入”(finely tuned input)。后者指的是对语言作调整之后的输入材料,而前者指的是未进行任何调整的语言输入。克拉申认为,外语教学没有必要费力费神地去为学生准备“精调输入”,而应采用“撒网”(casting a net)的方法,大剂量地为学生提供“粗调输入”。由学生根据其自身的语言水平挑选新的语言知识。根据克拉申的观点,学会外语只有靠自然习得。其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的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情感过滤又低,学生自然就会学会语言。
(二)“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说”最初是由杜雷(Dulay)和波特(Burt)在1977年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解释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1982年,克拉申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理论。他认为,有大量适合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习者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才有可能变成情感的摄入(intake)。在此过程中,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语言摄入(intake)起着过滤的作用,克拉申称之为“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中所指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及焦虑程度三者。克拉申认为,学习者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及极度焦虑会阻碍语言的摄入,因而阻碍语言学习或习得;相反,低焦虑感、高动机、高自信会加速语言的习得。根据这个假说,语言习得者的情感过滤强度因人而异。消极的外语学习态度对语言输入有很强的过滤作用。持消极态度的语言学习者不仅不会主动地获取更多的输入,即使能够理解语言的输入,也不会习得。情感障碍就像一堵墙,“输入”一旦碰上它,其中一部分就反弹回来,而不能进入学习者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这样,习得者学习语言的能力就大打折扣。相反,对外语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人,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很弱。没有了“情感障碍”这堵墙,“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就会畅通无阻地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中去,经过“内化”成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高职生一般是经过普通高校层层挑选之后的落选生,这些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不仅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也较突出。对于高职生这样的群体,如何进行英语教学,如何使他们掌握英语的读写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高职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缺少成功的经历。因此,高职学生存在着许多负面心理,如焦虑、急躁、怯懦、自负等。当高职生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并感到无能为力时,往往表现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这些消极心态和因此形成的不良行为也会反映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吴晶认为,多年的心理积淀使高职生的思维惰性得以强化,学习的愿望不强烈,他们的学习往往限于被动应付。课堂上很少思考或者根本不思考问题,对知识的接受、理解处于最低层次,使教学的双边活动“一头热”,英语教和学的各项实践活动很难开展,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高职学生心理上的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低自我效能感、消极定式和思维惰性,对教师的教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所以,高职的英语教学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学科教学模式中,需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方法观和语言观。如何为高职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输入”理论,为学生创造一个低情感过滤的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是我们每一个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输入”及“情感过滤”假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探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和“情感过滤”假说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难题都与此有关。克拉申的理论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关系到英语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就我国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来看,要使学生在低情感过滤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从而提高语言习得的效率,必须从英语课堂和课外同时做些努力。
(一)把握课堂英语教学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情感障碍低的语言习得环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大大促进学习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减少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焦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mson Rogers)认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且会使之产生戒备。一些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有关课堂气氛的调查,他们的调查表明,学生对课堂气氛的正面感受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堂环境和他所希望的课堂环境越接近,他对学习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不满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希望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然而,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多于一半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师课外跟自己的接触“几乎没有”;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的性格特征缺乏了解。由此可见,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结果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英语兴趣缺乏、上课无精打采。笔者认为,要激发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情感释放和情绪表达,以真诚、理解、接受的态度对待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只有这样,外语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摆脱目前这种师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沟通,机械传授语言知识的沉闷的课堂局面,出现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崭新的课堂气氛。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努力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高职学生大部分是高考的失败者,高考失利的阴影无法迅速消除,他们普遍感觉自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言,避免对学生做出过多的负面评价,对于学生的“输出”不要过于苛求正确性而损伤他们的自信。教师应尽量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程度,使他们在一种开放和吸收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所输入的语言材料。教师要学会接受和欣赏学生,认可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身价值的一个独立个体。
注意课堂话语Pica和Long的研究得出结论: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因而学习者所获得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较少,不利于语言习得。也就是说,仅有可理解性输入还不足以产生语言习得,语言学习者必须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在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中组合,语言学习才能真正有效。然而,赵晓红的研究发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往往占用了70%甚至90%的课堂时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因而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有当学生受到推动时,语言输出才有助于他们的语言习得。由于高职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很差,教师往往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话语占用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师发来的大量信息,这样会大大影响学生参与目的语交流,课堂就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从而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因此,许多专家呼吁教师应尽量减少教师话语时间TTT(Teacher Talking Time),从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与话语时间。
教师除了要注意课堂上的话语量,还应该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功能丰富多彩。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最常见的功能是揭示、提供信息和获得信息。但是这并不是语言输入的所有功能项目。教师所提供的语言功能范围越宽越好,例如表示个人喜怒哀乐情绪、表达愿望和请求、表达地理方位等等的项目。但是,正如邹为诚指出,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十分贫乏,几乎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教师说得最多的是“某某题的答案是…”,“某某句子的意思是…”“某某词语的搭配是…”。这样的课堂很难保证有一定的交际。
提供有效输入我国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较差是个普遍问题,这固然有中外文化差异、背景知识的原因,但主要还是语言文字量输入不足,学生接受的语言输入的质量不高。由于受到学生词汇量的限制,许多原文素材需要删除教学大纲规定以外的单词,因而一些课文的语言显得不够自然。其次,由于教材设计的主要功能是教授语言,导致输入的内容在信息量和趣味性上都显得不够。所以,笔者在保证教材的正常教学以外,一直注重给学生添加阅读与听力输入,选取材料时优先考虑语言的真实地道和学生的兴趣需要。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娱乐性阅读。笔者鼓励学生去NBA的网站浏览新闻,并积极参与网站上的投票活动,为中国篮球运动员拉票。学生出于对篮球的热爱,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笔者推荐他们阅读Shenzhen Daily。每次一张报纸分配到全班的六个小组,小组合作阅读之后就所读内容作出口头汇报。该报纸的词汇相对其他国内英文报纸简单一些,选材也贴近生活,有很多广告、电视指南等等真实的素材,所以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每次口头汇报的时候都很踊跃。听力方面我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学生感兴趣的广告或者卡通片片断。通常的广告语播放都比较清晰,而且很多广告创意本身就很吸引人,学生看广告都很投入,回答广告中的相关问题都很积极。
(二)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
大学英语课堂每周只有4~6节课,教学时数相当有限,外语学习仅仅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英语演讲,举办英语晚会,设立英语广播,成立英语记者团。笔者鼓励学生在宿舍里用英语交谈,先委派宿舍当中一名英语水平稍高的学生作为负责人,他监督大家在宿舍当中说英语,并给同学纠错。这样一来,学生发现可以用很简单的英语交谈,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除此以外,笔者也尝试利用新兴的网络技术,与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在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英语课上,将邮箱和QQ号码与电话号码同时告诉学生。在教育领域,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也开始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通过近一年的尝试,笔者体会到,博客作为一个了解学生、服务学生的平台,可以很好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效率。无论是创建还是阅读博客,都是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利用博客,我们可以很容易建立互动的网上学习社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对其他同学博客上的学习内容进行评价,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学习团体,进行合作学习。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不仅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培养学习者语言交际的能力。但是,高职生由于自卑心理和薄弱的英语基础,羞于用英语和他人交流。博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学生之间的博客可以通过成员链接互相阅读,对日志中的细节话题进行深度讨论和交流。
总而言之,高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英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对理论的研究与应用。高职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入”的质量与学习者“情感过滤”的强弱。
参考文献:
[1]Dulay H.C,Burt,M.K and Krashen. Language Two [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2]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Longman,1985.
[3]Moos R.H.& E.J. Teickett. Classroom Environment Scale Manual [M]. California: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1974.
[4]陈英,王立新.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3).
[5]黄勇,李庆明.浅谈博客在英语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10).
[6]王利华,肖凭.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0).
[7]吴丁娥.外语教学与外语习得中的“输入”及“情感障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6).
[8]吴晶.从克服学生心理障碍的角度探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9]项茂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外语界,2004,(4).
[10]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的话语量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
[11]邹为诚.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外语界,2000,(1).
作者简介:
周琳(1976—),女,湖南长沙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