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09-01-21 08:27梁爱云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现状对策

摘要:广东东莞采取经济社会双转型、打造现代名城的战略方针,为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东莞中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探究其原因,有助于从政策、投入、师资建设、校企合作、教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广东东莞;中职教育;现状;对策

近年来,广东东莞市政府提出了实施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打造现代名城的战略方针。东莞的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已悄然启动,许多企业已开始升级换代,许多高科技产业集团陆续落户东莞,带动了东莞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目前,东莞最缺的已不是普通工人,而是能操纵高新设备的中、高级技师和技工,这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要实现打造制造业名城的目标,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培养技工人才,尤其是中、高级技工人才。

东莞中职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5年,东莞全市有劳动局下属技工学校1所(现已升为高级技工学校),教育局下属中职学校23所,其中民办学校3所,附设职业高中的普通中学11所,高职院校2所。全市中职学校(含技校)在校生数3万余人,每万户人口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居全省前列。然而,面对数量众多的职校毕业生,企业却仍然表示:“有岗位无人,有人无岗位”。前来东莞找工作的学生则感叹:“专业不对口,培训不到位,学无所用”。究其原因主要有:

观念落后“重文凭,轻技能”的人才观念在社会普遍存在。据调查,有81.9%的初中生家长希望子女就读普通高中,93.3%的高中生家长希望子女将来考上大学,认为职业教育是次一级学历教育,档次低,考不上高中或大学才会考虑读职校。多数学生希望将来能坐办公室,干轻松干净的工作。东莞的经济发达,许多家庭生活富裕,期待子女将来子承父业,经商赚钱,认为当技术工人又脏又累,工资低,故根本不愿读技校、职中。国家尚未制定一套完整的关于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晋升和待遇方面便于操作的政策措施,在用人政策上,多以学历为导向,以学历文凭、职称高低确定人的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技工的待遇偏低。一些较有吸引力的岗位门槛较高,甚至一些普通岗位也要求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使中职学生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因此,许多中学生不愿读中职学校,职校生源质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教育难度相当大。

政策法规保障不足近几年,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各级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措施,但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仍有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对企业缺乏约束力,缺乏激励措施,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发展。中职毕业生就业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劳动预备制、就业准入制尚未落到实处,许多企业能够直接以很低的工资录用未经职业培训的员工。

开发资金投入不足职业学校有“高投入,高成本”的特点,各类技术人才尤其是工科类人才,强化学生实操能力势必要求学校加大设备投入;日新月异的技术更新也需要增加设备及师资的投入,导致办学成本提高。为此部分学校重“文”轻“工”,导致人才培养比例失调。教育供给短缺、教学设施紧张、设备陈旧老化、教师待遇得不到改善的现状制约了教育规模的扩大,影响到教育结构的调整、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政府统筹规划不足东莞市中职教育实行市、镇两级管理,由于投入渠道不同,各校在建设规划、专业设置、师资设备、招生就业等方面缺乏统筹,各自为政,职教资源分布不均,学校布点不合理。科技开发技能人才规模小、层次低,与高新科技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全市只有高级技工学校及少数几家职业学校具备培养中高级技工的能力,多数职业中学只能培养初级技工,且办学资源分散,专业设置不合理,名牌专业少。一些镇办职中办学规模小、条件差,没有自己的实习场地及设备,靠租借场地及设备办学,办学效益低。据了解,个别学校的数控专业竟然只有一台数控车床和几台数控铣床,于是学校便通过大量增加理论课时,减少实操课时以弥补设备的严重不足,这样的学校怎么能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呢?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认证机构混乱,缺乏政府统筹,各行业行政部门自行培训,自行发证,导致不正当竞争、部门垄断,大大降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分量,而且有重复鉴定、重复收费等问题,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在技能认证方面各执一词,甚至互不认证,对国家与个人的人力物力资源均造成浪费。

学校教育改革力度不够学校管理模式陈旧,一些教育改革新措施仍在探索与实验阶段。多数中职学校沿袭普通高中的管理模式,缺乏职业教育应有的管理特点,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课偏多,专业课偏少;理论课偏多,实操课偏少;统编教材多,针对学校自身专业特点的自编教材少;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设备落后,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发展,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生走出校门,面对新设备、新技术,一脸茫然,顿感学无所用,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多数学校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很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教学评价仍以试卷考试为主,注重结论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不能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技术应用能力的考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紧缺,技术理论课教师无技能证书,动手能力弱,纸上谈兵;实操教师虽有丰富的实操经验,但缺乏教学能力。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缺乏到企业实践的机会,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进修提高在经济上不予支持或有条件地支持,严重影响了教师水平的提高。现有的人事制度不能吸引企业的高级技师、工程师来校任教。

校企合作遭遇尴尬局面要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是实施实践性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对合作办学热情不高,政府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学校“落花有意”,企业“流水无情”;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严重脱节,学生到企业工作往往需要从零开始接受培训,使企业感到是很大的负担,打击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因此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得不到普及。学校送学生到企业名为实习,但并没有与企业商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培训内容,企业只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给学生心理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对策

加强社会宣传,建立健全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要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文化宣传活动、各类竞赛活动等多渠道多方式地大力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树立岗位成才榜样,引导全社会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职业教育,逐步改变传统的职业等级观,树立社会分工不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平等观。东莞高级技工学校通过将岗位成才的毕业生请回学校做报告的方式,增强职校学生的光荣感与自信心,收效甚大。政府也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规范和引导,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放宽对中、高级技能人才引进的条件,调整管理人员和技工的分配关系,在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向技能人才倾斜,对优秀技能人才给予重奖。

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府统筹力度政府必须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在规划、资源、办学等各方面加强统筹。东莞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以下发展对策:集中一两年时间,通过加强规划,制定政策,整合资源,促使职业教育发展出现新的突破。市教育局计划改革现有管理模式,由现行市、镇两级管理变为市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充分利用各校资源开展各类长、短期培训,为企业及时输送各类技术人才。使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的贯彻成为政府行为,由政府组成联合执法队,不定期地到企业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奖罚制度。协调好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的关系,严格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不仅能提高各类职业岗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能使职教与普教都受到社会重视,是使职教与普教具备同等价值的关键。因此,应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增加证书的通用性和透明度,以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要具体落实城市教育附加费用于职教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按规划,东莞市政府决定自2005年起,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支持职教发展,这无疑为各级职业教育部门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极大地刺激了职校办学热情,为学校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树立品牌意识要根据东莞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等情况,规划好全市职校布局,重点创建一批专业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示范性职校。要根据专业建立实训中心,在一些具备条件的职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建立品牌专业,由政府重点扶持,在财政、师资、设备、场地、招生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品牌效应带动全市中职教育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在政府的帮扶下,东莞市高级技校正在积极申办技师学院,以提高学校档次。按照规划,到2010年,全市现有的10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的规模要全部达到国家级重点学校的最新评估标准,还要再增加2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现有的7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要增加到9~10个,另外要确立一批市级重点专业。

调整整体布局,建立教育集团,多种办学方式并进市教育部门拟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对设备少、占地少、师资力量弱、学生人数少的中职学校实行撤并,取消镇办中学附属职高班,将学生分流到市重点职校及邻近镇区的独立职校。采取集团化办学方式可实现各校间资源互补、共享与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能,形成整体综合实力,有利于促进学校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因此,应适时考虑建立教育集团,使之成为集职业教育与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推荐、职教科研为一体的职教基地。同时,应采取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并行、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并行、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行、通用专业与特色专业并存等多种办学方式,全方位地促进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鼓励社会、企业、团体、个人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减轻政府的办学负担。2008年10月,广东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首次试行由公共财政支出1500万元,对民办技工教育实行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东莞市有两所民办技校各获得300万元专项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民办技校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及信息化管理,有自有用地的独立校园可用于学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民办技校的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将最高不超过总额5%的资金用于表彰和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师资培训部门。市政府还计划在2010年之前再发展2~3所民办高职院校,并鼓励开设一些投入大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更多的技能型紧缺人才。

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校企合作,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体系,建立社会激励机制,保障企业参与的利益,给予税收优惠。要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企业无偿地接收实习生,而应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结合起来,共建培训基地,由社会和政府买单,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与学校共同教育、共同管理的教学模式。各职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发展模式,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与企业共同商议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学校也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成人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攻关、产品开发等配套服务,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为企业直接输送熟练的中、高级技术工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已成当务之急。政府、学校应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放宽高技能人才及“双师型”教师引进的条件,加强“双师型”师资培训的投入,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培训制度,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将企业里有经验的工程师、技师请进校园兼职任教,同时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市教育局计划采取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暑期中职教师技能培训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技能证书考核、举办教师技能竞赛、组织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职教先进地区进行学习等方式,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便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尽快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深化教育机制改革高新技术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新的职业岗位不断出现,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深入到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让专业围着企业转,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将教师主导型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训练技能的学生主导型教学模式,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变,强化实践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招生与就业,将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技能实训等环节放到企业顶岗实训中,实行“订单式”教育,将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纳入实践教学,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肖胜阳.双转型前景下东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OL].http://www.dczz.com.

[2]贺修炎.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双向互动合作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5).

[3]张克然.东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现代制造业名城[OL].东莞阳光网.

作者简介:

梁爱云(1969—),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东省东莞市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