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扬威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序列的开发背景
课改实施近九年来,小学生作文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都学得怎么样呢?通过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学生在作文教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不熟悉,无话可写,久而久之对作文失去兴趣。使用过新教材的老师都会发现,现在无论作文教学的形式还是内容的确比以前开放了,特别是“话题作文”的出现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但是“话题作文”的选材比较宽泛,内容题材偏向城市学生的生活经验,郊区和农村学生由于受到环境和家庭生活的影响,往往对这些话题很陌生,导致无话可写,没有精神。
2.内容熟悉,但不会写,缺少生活的气息。学生作文时往往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平常,就是一日三餐,上学、睡觉无话可写。而学生写不出作文并非是智力障碍所致,主要是学生被模式化的框架和材料限制了那颗充满想象的心灵。我们也调查了部分同学,他们确实能说会道,然而在命题、话题作文前,很多人束手无策,思路狭窄,语言干瘪。
3.说假话、套话,没有儿童的灵性。例如在一些习作完成后,教师一读就发现,大多数同学没有写出真实的事迹,看不到天真率直的儿童形象,他们有的模仿范文,有的凭空杜撰,更有甚者把优秀作文改个名交上来。可见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多么脱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啊。
4.应付作文,语文能力低下。由于现在城郊学校中外来工子女不少,他们由于生活条件所迫,加上交际圈子狭小,对新生事物的认识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这类学生对于话题类作文最没有发言权,也是最不想发言的。作文,当然也是应付了之,这样的学习怎么能提高语文能力呢?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序列的开发研究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发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序列,并将其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的补充,以此来丰富和强化日常作文教学的内容,从而起到促进和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效果。
我校地处城郊,在教学楼后面有一块300平方米的“绿乐苑”种植田,里面主要种植各类瓜果蔬菜、鲜花,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我校60%以上学生是来宁波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生活条件差,学习环境恶劣,对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新生事物比较陌生,对一些教材上的作文话题没有生活积累,甚至是完全陌生的。教学时,如果完全参照教材上的作文序列教学,尽管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却达不到课标要求的教学效果和目标。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写都陷入“索然无味”的境地。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会写、写得好,进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吃透课标精神,经过主动探究实践,决定在落实教材写作教学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我校特点,利于学生观察、实践和亲近的“绿乐苑”作文教学序列,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生活中观察,在亲近中感知,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并逐步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的良好习惯。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序列的实践与策略
1.个性化作文教学序列的形成。
在充分研究教材作文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课标中对学生作文教学内容和习作目标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的“绿乐苑”资源,我们提出“分学段,定目标,螺旋上升,有益补充”14字目标。然后通过对低、中、高各学段作文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解读,制定了我校的“绿乐苑”作文教学补充序列。各学段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分别设置了观察系列(“写话观察”“个体观察”“全景观察”“特点观察”)、实践系列、想象作文系列和自主作文系列等内容和相应的目标,便于不同年段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对照学习、实践、写作。
2.开设个性化作文教学序列训练课。
完成教材中的作文教学任务,是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因此,如何在原有的课程设置基础上加入“绿乐苑”作文教学序列训练时间,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原有总课时量的基础上,融合原有习作课,并在每双周五的下午大课间后又增加了一节30分钟的“绿乐苑”个性化作文体验课,让学生在这个时间段进入基地参观、种植,田间管理,收获;也可以在教室里组织相关的交流,开展对应的教学和习作。
3.围绕个性化序列开展主题活动,积累素材体验生活。
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增加感官认知、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过程,有经历才会有印象,有体验才会有感触。我们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基地种植物、教材训练点的落实,每学期都安排一些相应的活动。如:在班级种植基地的命名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出现了如“苗苗圃”“太阳种植园”等充满童趣的动听的名字,最后将选出来的名字作为“绿乐苑”班级实践地的名字。又如:绿乐苑小导游的评选活动,在评选中,学生认识了基地、熟悉了基地,也更深刻地体会了基地所赋予的生命意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直接素材和体验。更由于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因此,课堂上就有了学生眉飞色舞的交流,真情流露的习作。
4.个性化作文教学要重视观察力等作文能力的培养。
个性化作文序列虽然是教材习作内容的补充,但它也是课程目标达成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活动,交流,反馈,习作的时候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观察等作文能力的培养。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即兴观察,而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只有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才是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缺乏(即“治本”)的有效措施。训练时,我们着重培养学生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引导学生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景色;二是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一次个性化的校园主题活动,激发的是一次灵感,唤醒的是一次童真,张扬的是一片追求。通过这样的观察积累,实践体验,不仅充实了写作材料仓库,更是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细致观察、合理想象等作文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觉作文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