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华
摘要:“人水和谐”问题本来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追求人水和谐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具有深厚的哲学根源。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过分的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破坏,使人水关系越来越不和谐并由此造成水资源危机。水危机已经开始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生态危机转化为社会政治危机,使“人水和谐”问题不仅仅是个生态问题,已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因此,从人水和谐与生态政治的关系中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形成人水和谐的共识和机制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危机;水资源危机;人水和谐;生态政治
中图分类号:F1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70-02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剧增导致用水量剧增,同时伴随着日益严重的水浪费和水污染,造成水资源日益短缺,全球水危机正加速向我们走来。“联合国多年来一直在警告,末来几十年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1]水资源危机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水危机问题,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从生态政治的视野研究人水和谐问题,处理好两者关系,促进人水和谐与生态政治文明,有利于缓解水危机。
1.“人水和谐”的源起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来自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和生态主义杂志编辑的《为了生存的蓝图》两个报告明确提出了环境危机不再是个局部枝节问题,而是人类未来生存的危机,并对传统的经济与政治发展模式提出了质疑。两报告敲响了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警钟,使生态环境问题纳入了世界政治的视野。
为了应对生态危机,从1972—1992年,联合国先后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内罗毕宣言》和《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三大宣言。三大宣言旨在为各国在环境与发展领域采取行动和开展国际合作提供指导原则,规定一般义务,反映了世界各国携手保护人类环境的共同愿望。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国际社会在关注一般环境问题的同时,开始高度关注水资源问题。因为在全球范围内,水污染、用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水浪费,使水资源进一步短缺,水环境越来越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水危机正向我们走来。为了世界水安全,1993年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增强国际社会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人水和谐问题提到了世界议事日程。
中国属于缺水国家,据专家估计,中国“2010年总需求水量比20世纪末还要增加20%,如无重要变化,农田、城市缺水量将分别达到700亿和200亿立方米。”[2]中国水资源短缺,除了水资源不丰富,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增长过快原因外,还有三个人为原因:一是浪费很大,二是水源污染严重,三是过量开采地下水。由此加快了水危机向我们走来的步伐。为了缓解人水矛盾,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科学利用水资源的体制和运行机制,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同年,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 “人水和谐”行动开始在全国展开,构建人水和谐开始成为社会共识。
2.“人水和谐”的哲学根源
“人水和谐”有其深厚的哲学根源,它源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派的对立。
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人类活动的价值标准,认为人是活动的目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活动就是没有任何意义。人类中心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和作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但也存在着忽视自然,过分放大自身的主体性,无视自然的存在和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必然导致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强调人与其他生物及实体都是平等的,应坚持自我实现与生态中心平等原则,尊重非人存在物的权利。自然中心主义过分强调非人存物的权利,会使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出现不可克服的矛盾,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在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一文中有详细地分析[3]。
“天人合一”的思想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缺陷,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必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和改造自然来满足人类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使其不遭到破坏;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它是可以被认识、被人类利用的。人水和谐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在人与水环境问题关系上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人水和谐的辩证法。
从以上人水和谐的源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爆发的生态危机使环境问题成为一个敏感而重要的世界政治问题,由此导致一个有别于传统政治理论的新的政治理论形态——生态政治理论的产生。
关于生态政治,2003年肖显静在《生态政治——面对环境问题的国家抉择》一文中有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生态政治主要是研究和处理政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它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看做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统一整体,将建立可持续的社会、自然、经济作为其思考的中心,探讨认为生态政治产生的背景是环境问题的日益政治化。”生态政治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怎样从生态政治的角度来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4]。从生态政治的角度解决环境问题当然也包括解决水环境问题,目标就是形成人水和谐的良好局面。人水和谐与生态政治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存在着一种互动的态势。
1.生态政治促进人水和谐
从生态政治看人水和谐,就是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人水和谐拿入政治议题,通过政治的力量,采取多方面措施解决人水不和谐问题,最终达到人水和谐的目标。政治为什么在人水和谐中会有大作用呢?因为在人和水资源的矛盾中,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的活动对水资源会产生根本性影响,要调节人的活动政治起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人的活动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活动,而政治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管理活动,在这种管理活动中社会组织、政党和政府都会发挥个人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并对个人活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生态政治的角度看,把人与水资源关系纳入政治议题,必然对人水和谐产生深远影响。如,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政治组织提出关注水危机,提倡人水和谐,对世界各国处理好人与水资源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又如欧洲的绿党,把生态安全包括了水安全直接纳入政治目标,对传统的政治观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必然对人与生态关系包括水资源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与其他社会政治组织相比,政府对人水关系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政府具有任何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无法比拟的强制性与合法性,它可以通过政策、法令、规章制度、教育方式等对人与水环境关系进行直接干预,由于水环境具有明显的公共性与外部性,人与水环境的不和谐靠市场化来解决非常困难,必须依靠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所以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保会议提出“环保靠政府”的建议是非常中肯的。
事实也是这样,如我国加大了人水和谐的宣传力度,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治水管水政策、法律和法规,有效促进了人水和谐。同时全国各地也采取了相应的管水、治水措施,如: 江苏治水追求生态效益[5];广东依法治水、管水[6];湖北荆州开展人水和谐促科学发展活动,等等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缓解了人水矛盾,使人水和谐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共识。可见,生态政治促进了人水和谐。
2.人水和谐促进生态政治文明
从整个世界范围看,人水不和谐是造成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水资源危机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甚至产生社会冲突和战争,并由此造成深刻的社会政治危机,这就使得水资源危机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越来越成为一个政治问题。自从上世纪伴随着生态危机爆发而爆发的水危机以来,从国际组织到民间组织、从政党到政府越来越把人水和谐问题作为一个政治议题,人水和谐对政治产生了越来越直接而以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一个直接成果就是促进生态政治文明。具体表现在:
人水和谐问题促使国际政治组织协调各国关注水环境安全,有利于化解由此引发的危机,增进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推进了国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与和谐。
人水和谐问题越来越引起民间环保组织加强对水安全的监督,这种监督有利于推动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人水和谐问题越来越唤醒公民水意识,促进公民转变用水观念,并积极参与节约保护水资源活动,这样有利于增进公民的参与意识,推动社会生活民主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人水和谐问题使政府越来越注意科学管水,依法治水,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同时,人水和谐问题可以促进政府调整自身结构和优化社会组织结构,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可见,人水和谐可以促进生态政治文明,从而缓解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