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有
一、“竞争”的出处、涵义及演变
《商君书•错法》:“功赏明,则民竞于功”,其中“竞”是比赛的意思;《战国策•赵三策》:“鄂侯争之急,辨之疾”,其中“争”是辨论之意;魏晋时期的郭象解释为:共同追逐一个目标是“竞”,相互辩论是“争”。由此可知,广义的“竞争”意义是:为了追逐名誉和利益,按照一定规则相互争夺的一种活动;狭义的“竞争”是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者、经营者,为了获取利益而相互争强好胜的一种经济活动。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竞争是以食物及生殖繁衍为直接对象的。至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时竞争的领域扩大了。
封建社会是竞争更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商业作为一个行业发展起来。它孕育了资本主义发达的商品生产,当历史跨入资本主义的社会,几乎所有的物品都变成了商品,竞争达到了白热化,充斥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社会的竞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发展至今社会主义社会的竞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又出现许多新的内容和特征。
二、当今国际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的不同点
竞争的经济基础不同。资本主义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两极分化。这就必然导致不定期甚至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长期性的社会危机,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有的措施只能是缓解,不能彻底根除,且危害愈来愈大。而社会主义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共同富裕。
竞争的生产目的不同。资本主义竞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维护少数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社会主义的竞争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竞争的生产标准不同。资本主义通过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设备等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技术本身并不会带来剩余价值,它只有通过工人的劳动应用到生产当中,才会产生新的价值。因此,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根源不在于他们利用了高新技术,而公然在于他们剥削了工人的劳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所以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先进生产力,即在一定历史时期,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改造自然界,提高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实现社会主义和根本目的,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竞争的法律标准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口号,实际上是要求所有人“平等”地执行不平等的法律。如垄断的出现,垄断组织的形成就是不平等、不公平竞争和特产。而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公民权利的平等。如我国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允许采取敲诈勒索、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行骗受贿等不合法的竞争手段。
三、当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中的相同点
竞争的研究领域相同。21世纪,国际竞争的变化趋势:一是随着产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化,产业的核心将是知识产业;二是非经济性的价值标准是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业;三是以商业为切入点的经济竞争转轨为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切入点的高新技术的竞争。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竞争的焦点相同。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人才的竞争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必备条件。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已形成共识,在竞争中合作、交流、促进;在竞争中创新、发展。例如,在国际“超级稻”的理念基础上,199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同志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构想,历经创新实践,亩产达到800公斤。优良品种的广泛推广,单面积增产增效,每年解决了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为解决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贡献,被国际上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这是中华民族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是研究开发高新技术的新突破,更是促进世界农业科技创新,经济迅速发展的亮点。
四、当今国际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竞争发展的现状
在国际竞争中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在竞争领域里既对立又合作,竞争的相同点成为研究主线,日益为人们所重视。竞争的国家性质问题已退居次要地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科技、人才的竞争成为焦点。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已被普遍认同。在竞争的国际化大趋势面前,我国经济高瞻远瞩,采取与之相应的战略,制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
竞争必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全球化,竞争也将引领中国完全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促进政治上的改良,经济上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