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利田
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如何进行思考。因此,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学习骨骼的结构时,很多学生对“长骨的管状结构,既坚固又轻便,适于人体的运动”感到难以理解。在课堂上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取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一张摊开展平竖直放好,另一张卷成筒状,然后让学生将一本书分别置于其上,看哪张纸能够承受住书本的重量。通过实验,大家都明显看到当然是卷成筒状的那张。然后我让学生动脑想一想:长骨的管状结构与卷成筒状的白纸是否相似?经过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学生明白了长骨的这种管状结构不但能使骨更加坚固,而且可以减轻自身的重量,令运动更加灵活。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总结出答案,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善于质疑,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能力要从产生问题开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便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和启发,给学生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时,提前两周布置“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两周后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发芽)拿到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种种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但有的同学还就种子萌芽的内在条件提出疑问:“如果外界条件都具备,把大米种下去会发芽吗?”“把炒熟的麦子种下去会发芽吗?”等等问题,不知不觉地同学们在争论中得到巩固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不但矛盾解决不了,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知疑。
三、创造条件,学会联想
要善于凭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学会联想。例如,在上“激素调节”一节课时,有的学生提出激素到底是什么?面对学生的疑问,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在讲解了激素产生的部位之后,让学生去思考,激素到底有什么作用?如果要你去研究某一种激素对人体的作用,你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针对该问题,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独特的研究方案,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去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成分,最后形成方案。
四、启发性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一个,而是多个。例如,探究提问“鸟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这个问题时,要求学生观察鸟的外部形态、剖析鸟的骨骼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类是解答问题所用的理论是综合性的。例如,对“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环境、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它要求学生对生物圈的知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计划生育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总之,通过启发性提问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