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边缘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009-01-20 02:30邓子云翦象慧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非主流办学物流

邓子云 翦象慧

高职专科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经历过多年发展之后,已形成多种专业名称。在教育部的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管理、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等10个专业。还有一些批准招生的专业目录外的专业,如物流信息技术、软件测试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游戏软件、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等,有的专业还分为各种方向,面向社会的职业工种越来越细,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

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就是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文化、主流经济等)所排斥、不被包容,没有号召力、影响力、权威性,容易被忽视、被冷落。高职学院中计算机类专业的边缘化就是指计算机类专业在高职学院的各专业中是非主流专业,或者说在学院处于相对弱势。

边缘化现象的突出表现

非信息类高职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突出表现在招生人数下降、专业办学实力弱化、专业创新能力不强、内涵建设后劲不足等现象,有的甚至处于消亡边缘。

招生人数下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考考生更愿意选择信息类高职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就读,而较少选择非信息类、行业性明显的高职学院,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计算机类专业在计算机专业为非主流专业的高职学院中不是品牌专业,学校在这些专业上的投入、师资、教学条件以及就业竞争力都会相对较差。有的计算机专业为非主流专业的高职学院的计算机系已有多个专业,然而每年各个专业招生均只有一个班,为节约教学成本、保留老牌专业,有的学校出现两个计算机类专业合成一个班教学的情况。十年前,计算机类专业在学校是十分走俏的专业,社会需求也相当大,几乎每所高职学院都办有计算机类专业。但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多,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剧,虽然目前IT行业仍然是十分吃香的行业,然而这些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

专业办学实力弱化计算机专业为非主流专业的高职学院往往更注重有行业特色的专业,以特色办学、行业办学的理念加大对贴近行业的专业的投入,以取得快速发展,并树立起行业职业教育品牌。比如,物流类职业学院重点发展物流类专业群,环保类职业学院重点发展环保类专业群,农业类职业学院重点发展农业类专业群等,致使学校在计算机类专业上的投入不够。由于计算机类专业设备、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无论是实验实训设备、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还是师资培养,都需要不断更新、优化、组合,如果投入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必然会与市场人才需求脱节,导致学生知识落伍,教师教学水平落后,最终导致专业的办学实力逐步弱化。

专业创新力不强大多数计算机专业为非主流专业的高职学院仍以兴办高职指导性专业目录内的专业为主,且相当多的学校是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就开始了计算机类专业的办学,历史较长,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还留有学科教育的阴影,创新力度并不够。当然,有的学校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如采用过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然而,多种原因导致创新能力越来越弱。

内涵建设后劲不足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难以开展,学校主打专业方向不在此,也就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IT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为非主流专业的高职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认识也存在误区,企业需求的大多是具有熟练技能并有经验的员工,更偏向于录用信息类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计算机类专业为非主流专业的高职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本身也存在不足,导致内涵建设后劲不足。

解决措施探索

面对计算机类专业边缘化问题,计算机类专业为非主流专业的高职学院也做出了一些改革尝试:有的和培训机构合作开展高职教育,有的与IT职业认证教育结合起来直接举办面向某一单个岗位的教学班,有的开始兴办复合型特色专业。这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有不少的经验教训。

和培训机构的合作,原本是想弥补教学课程体系更新慢、市场接轨不畅的问题。培训机构的主要特点就是与市场衔接紧密、教学内容变化速度快。学校与培训机构的合作可实现长、短期教育培训结合,师资共享。目前,已有不少高职学院与培训机构合作办班(如NIIT、北大青鸟等)。然而,这种合作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培训机构是纯企业性质,以赢利为第一准则,而且注重短期教育,不能解决学生就业这一关键性问题,且学费过于高昂。

有的学院尝试与职业认证教育深度结合,如将软件专业技术资格与水平考试的程序员(或软件设计师)、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认证教育与教学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职业导向明显,学生毕业时既有职称又有学历,还可获得专业技能证书,就业能力大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培训与学历教育是融合在一起的,但是,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以及IT企业对有工作经验的人才需求比重过大仍影响着这种结合的开展。

笔者所在学院以物流类专业群教育为主,为利用学院鲜明的物流行业特色,改变原来计算机类专业教育每况愈下的状况,学院开始兴办物流信息技术这一复合型计算机类专业,并进入学院重点建设的物流类专业群,开办三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为专业目录外专业,目前全国仅此一家。该专业2008年招生5个班324人,在校学生达到798人,并且就业形势喜人,不少学生未出校门即被企业提前预订。该专业为学院院级精品专业,产学研优势明显。近三年各级各类重点、一般纵横向科研课题14项,与实泰物流、一力物流、希赛信息等企业建立起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教学课程体系采取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懂得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物流专业人才。

建议和思路

兴办特色复合型专业就是利用行业特色突出的优势,与计算机专业相复合,依托行业专业群,办出有特色的行业性计算机类专业。比如,物流类职业学院可开设物流信息专业,环保类职业学院可开设环境信息专业、保险类职业学院可开设保险信息专业、农业类职业学院可开设农业信息专业等。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信息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理念、能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在设置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时,该院从物流管理、物流与信息技术交叉、软件开发三方面考虑,开设了物流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RFID技术、GIS应用技术、网页制作、Java程序设计、SQL Server、Java Web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等10门课程。

集中精力办品牌专业即不要再盲目申报和扩张专业数量,将重心转移到办好一两个品牌性计算机类专业上,积聚优势师资、教学与设备资源,加大投入,利用一两年的时间形成比较优势,稳定办学规模和办学品牌。

大力开展培训教育放开思路,放下架子,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面向学生和社会人员的职业认证培训,特别是行业性的IT培训,采取“培训+学历”的教育模式,两条腿走路。如电子商务专业必须获得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认证,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必须获得信息处理员的认证等,将这些认证课程以培训形式进行,就可补充学历教育的不足。

此外,必要时应果断停止办学规模偏小、前景暗淡的计算机类专业。

对于高职学院计算机类专业边缘化问题,各个学院有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何种方案、如何化解,各高职学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各自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孙璐.对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8,(7).

[2]文益民,肖智清,彭跃湘,周劲松.高职计算机类专业“T”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6,(2).

[3]贺平.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2006,(4).

[4]陈伟宏,殷革兰.对高职高专教育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邓子云.高校软件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作者简介:

邓子云(1979—),湖南双峰人,硕士,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信息技术、J2EE技术。

翦象慧(1981—),湖南慈利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物流信息技术、GIS技术。

米志强(1972—),湖南辰溪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信息技术、网络安全。

猜你喜欢
非主流办学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
非主流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