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帆
为适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把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注入到中职网络专业课程体系中去。因此,网络专业需要从课程设置及专业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并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现基于笔者多年的网络专业一线教学经验及企业调研分析,提出以“六个结合”为主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中职网络专业定位为培养“适应网络管理、系统集成、网站建设一线需要的初等实践型专业人才”,实现“三个目标”、“三个模块”和“六个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满足学生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三大类职业岗位群的就业目标需要。(2)根据以上定位及岗位群的需要组织课程,形成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编程三个知识能力模块,培养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三项专业核心能力。(3)实现教学课程设置与项目岗位设置相结合、实训室建设与教学课程设置相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教材编写与项目流程相结合、教学实训与真实工程项目相结合、教师培训与企业相结合的“六个结合”。
课程设置与项目岗位设置相结合
课程开发与决策的关键在于企业界参与、工作部门提出要求,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中职的培养目标,并根据每个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设置相应课程,使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岗位的职责要求展开,并能充分反映职业能力、岗位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多方面需要。由于用人单位的需求总是随着市场在变化,课程设置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就网络专业而言,其课程设置应实现以下两个结合:
课程体系设计依据职业岗位需求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即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并采取如下课程设计过程:职业岗位评估→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育实施→评价反馈→修改调整。笔者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到,网络专业就业岗位包括各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人员,网站建设维护人员,专业网站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数据库及页面设计人员),各系统集成公司的售前、售后及技术支持,各电信运营商的运行维护人员,各设备代理商的网络设备销售人员等。根据以上定位及岗位群的需要组织课程,形成了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编程三个知识能力模块,并和专业选修课结合,形成了初级网络系统工程师、初级网络布线工程师、初级网络程序设计员、初级网络管理员三个职业岗位群课程,其岗位群对应的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成立专业设置管理委员会,课程设置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中职课程开发应是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互相协作的过程,通过准确把握现实职业岗位和未来从业能力的需求,使课程真正建立在职业能力需要的基础上,并能够随着职业岗位的变化及时调整。中职网络专业课程开发人员应包括教育及企业一线的教师、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育理论研究研究人员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他们应联合组成专业设置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
实训室建设与教学课程设置相结合
实训室的服务对象是计算机网络专业、通信专业、电子专业的所有学习现代网络课程的学生。其搭建目的是提高学生实战技能,并使之具备网络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能力,最终把学生锻炼成具有专业的网络技能,能在毕业之后直接进行网络设计、安装、调试的实践型人才。因此,网络实训室建设应该实现以下结合:
实训室与真实工作情境相结合培养工程师,就要有培养工程师的环境。因此,实训室在实训环境上要创造相应专业的真实情境。实训室应按照专业大类设置,请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确保实训的仿真模拟性。应建立具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件硬件配套,能同时用于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的多功能校内实训室,使学生能够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例如,我校网络管理实验室建设了九组高规格的网络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包含一台三层交换机、两台二层交换机和三台路由器,实验室能容纳54名学生同时实验。该实验室主要提供一般局域网硬件级组装、维护与故障排除的实验与实习,提供网络系统的安装和网络环境的调试、管理和维护的实验与实习以及网络安防类实验实习。
实训室要与课程设置相结合实训室建设要与课程设置一一对应,如开设综合布线课程就建立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议参照表2建设与课程设置对应的实验室。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应倡导和推行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资格)认证相一致的思想和方针,提高学生接受认证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认证的通过率,以取得较好的专业教学效果。可采用如下两种模式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教学内容的结合。
并行模式实现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行模式即课程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以国家或行业岗位技能认证考试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成果。网络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与课程的结合见表3所示。
导入模式与课程体系相结合在确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时,我校注重将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培训“挂钩”,认证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近四分之三都已融入现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现了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培训的有机结合。
教材编写与项目流程相结合
项目教学将实际的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环境带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环境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完善有效的学习过程。因而,其教材编写必须与项目流程相结合。实现教材编写与项目流程相结合主要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教材内容项目引领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教学项目的设计一定要以职业环境为基础,尽可能地结合多项知识点,把教学内容贯穿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项目中。应聘请相关的一线专业人士参与教材的制定和编写,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计教学项目,保证教学项目贴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例如,我校教材《网络运行维护及管理》通过对校园网的实例来系统介绍网络管理所需的基础知识、配置管理、IP地址管理与子网的划分、局域网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并结合实例讲述网络设备的管理、网络故障的管理与排除、安全管理、性能管理和记账管理,使学生能全面了解网络管理涉及的方法、原理及步骤。
实训教材具有实用性实训教材在网络实训室建设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训教材不是调试手册,而是根据网络项目需要的技术专门设计的实训指导书,有很强的实用性。实训教材有完整的“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实训拓扑”和“实训步骤”,并配合真实案例加以说明。应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建立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培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实训与真实工程项目相结合
与真实工程项目结合的教学实训不仅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战”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做人的“硬环境”,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职业道德、诚信品质、团队合作的一个有效途经,能实现技能培养与综合素养培育的对接。在实训中,学生通过对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提升职业岗位素养,同时使学生的职业趋向逐渐明晰,就业岗位基本确定。教学实训与真实的工程项目相结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模式实现:
校内模式:实训内容与真实的项目相结合实训内容具有综合性,与真实的项目相结合,能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
校外模式:积极开展顶岗实训顶岗实训,即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就业意向有选择地到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顶岗实训,在实际工程环境中进行实践教学,在工程现场运用专业技术,在实际岗位上开展实训。例如,让学生担任工程建设中的诸多角色,如设计员、项目经理、工程监理、施工队长、材料管理员等,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术,巩固与提高专业技能。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由学校、教师和企业选派的指导人员共同教育和管理,完成企业员工应当完成的工作任务,真正接受企业化管理。
教师培训与企业相结合
现在举办的各类中职师资培训,表面上看是重学历、重特色,但与中职实际相去甚远。中职教师培训的组织机构应该与企业、行业建立实质性的管理关系。例如,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应的岗位证书或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总之,只有坚持完善的培养模式,着力拓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体系,才会迎来中职网络专业的良好发展,中职网络专业的毕业生也才会深受企业欢迎。
参考文献:
[1]杨明刚,汪碧云.高等职教课程设置的依据原则[OL].(2007-02-17).http://www.tech.net.cn/research/segment/pattern/1291.shtml..
[2]连茜平.高职物流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08,(6).
[3]高波.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开发的探讨[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2).
[4]冯永滔.基于项目教学下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编写思路与教学实施的探讨[J].广州教学研究,2007,(11).
[5]贺平.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07,(23).
作者简介:
梁帆(1981—),女,湖南邵阳人,广州市电子信息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网络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