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玛丽莲梦露是个黑女孩,
会不会还有那么多美国男人说她是梦中情人?
如果马丁路德金是个白人,
最后还会不会倒在孟菲斯的那粒子弹下?
如果迈克尔杰克逊天生就那么白皙……
从艺术家房圣易一组关于种族问题的作品中
这些假设成了“种族歧视存在吗?”这样一个看似不必要的提问,我们看到一个黑色而沧桑的林肯像,流淌着黑色油墨劳动人民般的猫王脸以及一个满面白粉的奥巴马。
对于画面上的那句Does racialdiscriminaion exist?大多数人会在第一时间反应:当然是存在的。而对于艺术家来说,真正的问题并不是要考证种族歧视是否在客观存在,而是指向每个观看者的内心使命题转化为“种族歧视是否在每一个人的心底存在”的疑问。
面对不同的种群,这组作品引起的心理观感显然有着反差强烈的反应。对于大部分并没有经历过种族冲突历史的黄种人来说,种族歧视似乎是一个于己无甚相关的问题。但在西方国家,《种族歧视存在吗?》这样一种看似随意的涂鸦方式或许便会引起观者的巨大的情绪反应。有着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的人必定会觉得深受冒犯而看似对种族问题保持中立态度的人此刻也许会产异样的心理作用。令观看者产生起连自身也没有意识到一种“愤怒”情绪,正是艺术家初步达到的刺激效果,而使人们反思此种“愤怒”情绪由何而起,则是艺术家最终力图阐释的一种警示与启迪。乍看艺术家是在调侃般地享受“测试”人们心底真实情感的微妙乐趣,实则是严肃地引入了对于种族问题的种种思考。某个种群的集体心理优越感如何而来?种族问题最后是否会消失等等问题。
身处并不存在种族歧视的国度,给了艺术家一个置身事外的冷静视角,可以更为理性客观地看待这种剧烈的矛盾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种族歧视”这样的问题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从另外一个层面看类似于此的问题事实上不计其数。艺术家要挑起的问题其实并不只有这一个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引起疑惑的观点、冲突、争论都符合这个命题模式。作为“一种刺激人群思考的方式”, 《种族主义存在吗?》触动着思考神经的两个不同层面,面对着不同的个体它会给每个人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