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雷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学练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造就和培养一代身体强壮、心理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对体育工作者来说,关注该课程标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影响,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分析,笔者就《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技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谈几点拙见。
一、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分析
技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处于青春期阶段。技校学生是一个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相对散漫、心理问题相对较多、内心压力相对较大的特殊群体。从心理方面分析,其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消沉型
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使学生受到异样的眼光、片面的评价,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失去上进心,厌恶学习,意志消沉,缺乏自信。
2.孤独型
相当一部分技校学生得不到家庭的激励和温暖,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不但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他们的成长也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土壤。因此,许多学生形成性格偏差、孤独冷漠的性格。
3.焦虑型
由于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与家庭、社会沟通的渠道不畅,与他人交流缺乏正确的方式。这些来自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各种烦恼,使学生情绪焦虑,甚至暴躁。
4.逆反型
有以上不良心理特点的学生,长此以往,人格容易发生变异,往往通过破坏性行为来获得心理平衡,逆反心理较强,给学校管理带来困难,也成为家庭稳定的不和谐因素。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心理健康效应
1.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在《体育与健康》课上,参与身体练习后的疲劳,以及赛场紧张的氛围或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战术心理调整,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学会在逆境中树立信心,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完善自我。
2.消除抑郁,缓解压力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学练过程中,通过争夺激烈的球赛、快乐刺激的游戏、节奏优美的韵律体操等集体活动,以体力上的紧张状态,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孤独、烦虑和消沉。尤其是通过克服比赛中的紧张、恐惧情绪,使学生缓解压力、降低疲劳、调节性格上的孤独冷漠和情绪上的焦虑。同时,技校学生面临着升学、文化课统考、技能考证、就业等诸多竞争压力,这些压力也可以在该课程中得到有效地缓解。
3.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学练过程中,形成多样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在一些集体项目的合作与竞争中,能给人以多种刺激、丰富的情绪体验,释放心中的郁闷,展现自我,得到成功、快乐的体验,从而使情绪得到调整,情绪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完善。
4.形成竞争意识,正确应对竞争,适应社会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规格严密、客观公正的活动,既要求学生肯于吃苦,勇于拼搏,发挥特长,还要具备心理适应能力、战术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练过程,可以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掌握竞争技巧,形成公平竞争态度,以健康的心态去应对人生旅途中的无数次拼搏。
三、《体育与健康》课发展健康心理的方法
1.提高学生对上课的兴趣
一个人如果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呢?首先,要讲解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白体育知识、技能对身体健康、生活、学习及将来的作用;其次,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学练形式和教学手段,创设融洽的氛围;再次,不断调整练习难度,使学生能够不断获得成功,激发其积极参与的热情;最后,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产生兴趣,形成爱好,并成为其终身锻炼的永久动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充满自信的人会不断努力,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取得点滴的成绩或进步时,教师要通过口头或身体语言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
3.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及能力,设置具有一定梯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进行合理的分层教学,使课堂教学过程中伴随着对学生意志的磨练。这种在学练过程中形成的坚强意志品质,可以迁移到生活、学习、工作中,对学生将来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无疑是一次又一次的演练。